王克山



[摘要]目的:研究聯用噻托溴銨和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慢阻肺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112例慢阻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中30例急性加重期患者納入A組,予以噻托溴銨+沙美特羅替卡松聯合治療方案;將其余92例穩定期患者隨機分為B組(46例)和C組(46例),B組治療方法同A組,C組采用單一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方案;觀察記錄三組患者治療情況,并對B、C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治療后總有效率及不良反應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1A組患者治療后肺功能指標均得到明顯改善,與治療前相比,差異(P1=0.0000,P2=0.0000)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2治療前,B、C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接近(P3=0.8321,P4=0.9314);治療后,B組各項肺功能指標均明顯優于C組(P5=0.0136,P6=0.0025);3B組治療總有效率(95.65%)明顯高于C組(76.09%),P7=0.0070,有統計學意義;4B組不良反應發生率(8.70%)略高于C組(4.35%),P8=0.3983,無統計學意義。結論:噻托溴銨+沙美特羅替卡松聯合治療方案適用于急性加重期和穩定期的慢阻肺患者,均可獲得比單一使用噻托溴銨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穩定期;治療有效率;肺功能;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56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23-0095-02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簡稱,是一種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因為各種危險因素導致氣道狹窄或肺氣腫等結構改變、呼吸氣流受阻,使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咳痰等不適癥狀[1]。該病會隨著呼吸氣流受阻程度加重而累及其它臟器和組織,如骨骼肌肉、心臟等,引發肺源性心臟病,使患者喪失活動能力、長期臥床,嚴重者可發生呼吸衰竭及全身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2]。該病還可能反復出現急性加重,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和生存質量,因此必須采取積的治療措施,一方面改善各種臨床癥狀、延緩病情進展,一方面預防急性加重,從而有效降低死亡率[3]。治療該病首先需要吸入長效的支氣管擴張劑或長效的支氣管擴張劑聯合糖皮質激素,同時要注意預防呼吸道感染[4];本次研究主要針對噻托溴銨和沙美特羅替卡松兩種藥物用于治療慢阻肺患者的臨床表現,現將研究的具體過程及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8年7月~2020年6月期間收治的112例慢阻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中30例急性加重期患者納入A組,予以噻托溴銨+沙美特羅替卡松聯合治療方案;將其余92例穩定期患者隨機分為B組(46例)和C組(46例);A組:男11例,女19例,年齡48~76歲,平均(61.58±5.39)歲,病程1~7年,平均(3.52±1.68)年;B組:男16例,女30例,年齡47~75歲,平均(61.24±5.02)歲,病程1-8年,平均(3.87±1.96)年;C組:男18例,女28例,年齡49~76歲,平均(61.77±5.25)歲,病程1~9年,平均(3.91±1.72)年;B、C兩組患者基本情況相近,P性別=0.6657,P年齡=0.6219,P病程=0.9174,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組間對比分析。納入標準:1112例患者均符合相關疾病診斷標準,A組患者處于急性加重期,B、C兩組患者處于穩定期;2均享有知情權,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重大疾病;2無法正常溝通、配合研究,或其它原因導致依從性較低;3本研涉及藥物禁忌或過敏。
1.2方法A組:噻托溴銨(國藥準字H20090276)+沙美特羅替卡松(H20140382);噻托溴銨由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1次/d,吸入18μg(1粒)/次;沙美特羅替卡松由Laboratoire GlaxoSmithKline提供,1次/d;吸入100μg(4撳)/次。B組:選用藥物同A組;噻托溴銨用法用量同A組;沙美特羅替卡松劑量為25μg(1撳)/次,2次/d。C組:僅使用沙美特羅替卡松進行治療,用法用量與B兩組相同。三組患者連續用藥時間均為1個月。
1.3觀察指標1治療效果:原有癥狀基本消失,肺功能恢復正常者歸為顯效;癥狀及肺功能有所改善者歸為有效;病情無變化或加重者歸為無效;總有效率=1-無效率。2肺功能(1秒用力呼氣量FEV1、肺活量FVC)。3不良反應(手顫、心悸、頭痛等)。
1.4統計學分析數據處理:SPSS23.0統計學軟件;資料描述:計數資料為(n,%),計量資料為(x±s);差異檢驗:計數資料為χ2,計量資料為t;統計學意義判定標準:P<0.05。
2結果
2.1肺功能表1:1A組患者治療后肺功能指標均得到明顯改善,與治療前相比,差異(t1=10.7404,t2=6.2567,P1=0.0000,P2=0.0000)有統計學意義;2治療前,B、C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接近(P3=0.8321,P4=0.9314);治療后,B組各項肺功能指標均明顯優于C組(P5=0.0136,P6=0.0025)。
2.2治療效果表2:A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B組治療總有效率(95.65%)明顯高于C組(76.09%),P=0.0070,有統計學意義。
2.3不良反應表3:A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0.00%;B組不良反應發生率(8.70%)略高于C組(4.35%),P8=0.3983,無統計學意義。
3討論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2020年11月18日為世界慢阻肺日,主體為“改善慢阻肺生活,無論何人與何地”。中國肺健康研究揭示了我國慢阻肺流行病學的現狀:患病人數已經達到1億,40歲以上成年人群中的慢阻肺發病率高達13.7%,意味著慢阻肺已經成為繼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之后,又一個普遍存在的慢性疾病,造成的疾病負擔將對我國居民的身體健康及社會生活帶來深遠影響[5]。世界衛生組織也預計,截止2020年,慢阻肺將位居世界疾病經濟負擔第5位。面對以上情況,我國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中提出:要大幅提高居民的慢阻肺知曉率,加強慢阻肺的早期篩查,注意預防急性加重,提高基層慢阻肺防控能力。
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的特點,患者病情周期長、有反復急性加重和引發多種并發癥的風險,嚴重影響中老年患者的預后和生存質量,同時也給患者家庭和醫院帶來較重的經濟負擔和醫療負擔。與該病相關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長期吸煙、長期處于煙霧或粉塵環境內、家族遺傳、某些化學物質、呼吸道感染、空氣污染等;考慮到該病沒有特效藥物,亦無法徹底治愈,必須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并盡可能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治療的同時配合戒煙、加強營養、康復訓練、預防感染等干預措施[6]。在本次研究中,A組和B組均采用聯合治療方案,即噻托溴銨+沙美特羅替卡松;C組患者則采用單一用藥方案,即沙美特羅替卡松一種藥物進行治療。噻托溴銨屬于長效支氣管擴張劑,能夠通過拮抗膽堿能的相關作用,起到對支氣管平滑肌的擴張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該藥與受體的結合是競爭性,且可逆的,并存在一定的劑量依賴性。沙美特羅替卡松為復方制劑,其組成成分為沙美特羅(以昔萘酸鹽形式)和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羅是一種β受體激動劑,具有擴張支氣管的功能;替卡松是一種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功能;兩者相結合,用于治療慢阻肺患者,可以起到改善各種臨床癥狀、保護肺功能、穩定病情、預防急性加重的作用。研究結果數據說明A組和B組的治療方案更符合臨床需求。不良反應方面,B組總發生率略高于C組(P8=0.3983),說明聯合用藥雖然會增加不良反應幾率,但不會破壞整體療效。劉靜和戚良燕等人的研究為本研提供了進一步佐證。
綜上所述,聯用噻托溴銨和沙美特羅替卡松對急性加重期和穩定期的慢阻肺患者均有顯著療效,具備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黃紹通.噻托溴銨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慢阻肺的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2017,30(17):104-105.
[2]歐陽景根.噻托溴銨配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作用評價[J].醫學信息,2017,30(17):107-108.
[3]陳劍波,朱錦琪,楊紅忠.慢阻肺穩定期D組患者聯合吸入噻托溴銨與沙美特羅替卡松對肺功能及CRP的影響[J].海峽藥學,2018,30(12):163-164.
[4]曹莉莉.噻托溴銨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的效果[J].社區醫學雜志,2018,16(4):51-52.
[5]劉敏,余春曉,化靜,等.噻托溴銨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慢阻肺的療效分析[J].中外醫療,2020,39(28):91-93.
[6]戚良燕,李婷,唐小飛.噻托溴銨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0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