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萍 王明亮 李小霞 車紅霞 石磊 楊歡
【摘要】目的:考察達格列凈聯合利格列汀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方法:從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入院的患者中選取14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70例/組)。對照組接受利格列汀治療,觀察組接受達格列凈聯合利格列汀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不良反應、各項血糖變化情況、血清指標、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7.10±1.15)mmol/L、餐后2 h 血糖(10.14±1.36)mmol/L、糖化血紅蛋白(7.03±0.58)%,指標均低于對照組空腹血糖(8.16±1.04)mmol/L、餐后2 h 血糖(12.03±2.58)mmol/L、糖化血紅蛋白(7.91±0.9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觀察組血尿酸水平(308.25±23.05)? μmol/L 低于對照組(322.02±28.06)μ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患者自我認同、睡眠質量、社會功能、運動功能分別為(92.03±3.10)分、(90.74±2.47)分、(91.05±2.60)分、(90.23±2.58)分,高于對照組(80.25±1.58)分、(81.03±2.05)分、(82.07±2.69)分、(79.25±2.5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各為10.00%(7/70)和11.43%(8/70),組間數據差異明顯(P >0.05)。結論:針對2型糖尿病采用達格列凈聯合利格列汀治療可以提高治療效果,較好降低患者血糖指標含量,且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達格列凈;利格列汀;2型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R58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22-0055-02
2型糖尿病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病多發生在老年群體中,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方法還可能影響到患者的其他組織器官,產生多種并發癥[1]。據相關研究顯示,近些年隨著人們家庭條件的提高,人們在飲食方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些人在飲食結構上不加選擇,盲目進食高糖、高脂、高熱量食物,這也導致糖尿病發病率增加。糖尿病不僅對人們生活健康造成很大影響,還給社會經濟帶來了較大的負擔[2]。研究表明[3],糖尿病死亡率在全球占因病死亡率的11%,而且該數據仍然在持續增長。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胰島素抵抗所引起的以高血糖為特點的慢性代謝疾病。對于糖尿病,臨床中還沒有可治愈藥物,需要患者長期治療,控制血糖[4]。傳統降糖藥物治療所取得的效果參差不齊,而且臨床中使用不同的降糖藥物,安全性也不一樣,容易引發患者惡心、嘔吐、腹脹等不適,影響患者生活質量[5]。隨著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發現通過使用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劑治療2型糖尿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但是單一的采用二肽基肽酶抑制劑治療所取得的效果有限,因此,臨床中多采用聯合治療方法進行治療。達格列凈是一種新型降糖藥物,該藥物可以抑制腎臟對葡萄糖的重吸收,使過量的葡萄糖從尿液中排出,直接降低血糖,為糖尿病的治療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本研究中分別使用利格列汀單藥治療及達格列凈聯合利格列汀共同治療,給予140例患者進行觀察研究分析,總結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140例入院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70例/組)。對照組男女性各有38例、32例,年齡42~78(63.25±2.14)歲。觀察組男女性各有37例、33例,年齡43~79(64.02±2.9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能夠與醫護人員進行有效溝通,患者精神正常;(3)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表示自愿參加。
排除標準:(1)對本次研究藥物出現過敏患者;(2)急性感染患者;(3)患者器官功能不全;(4)合并其他代謝疾病。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利格列汀(生產廠家: Boehringer IngelheimPharmaceuticals Inc;國藥準字J20171087;規格10 mg ×7 s)治療,每天一次(5 mg/次)。
觀察組采用達格列凈(AstraZeneca Pharmaceuticals LP;國藥準字J20170040;規格10 mg×30 s)聯合利格列汀治療。利格列汀使用方法與對照組相同,達格列凈每天一次(10 mg/次)。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三個月。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血糖變化情況、血清各項指標、生活質量、不良反應。
1.4統計學方法
把數據輸入 SPSS 21.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 n(%)]表示、計量資料以(±s)表示,各用χ2和 t檢驗來驗證。如果 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糖化血紅蛋白的變化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患者血糖變化情況
觀察組患者各項血糖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均較低,觀察組對血糖的降低效果更佳,組間數據存在差異(P<0.05),見表2。
2.3比較兩組患者血清各項指標
治療后兩組的血尿酸和血肌酐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均降低,但觀察組的降低程度較大,組間數據存在差異(P<0.05),見表3。
2.4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
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故觀察組治療后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P<0.05),見表4。
2.5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出現惡心4例,嘔吐2例,低血糖1例,總不良反應發生率10.00%(7/70),對照組患者出現惡心5例,嘔吐2例,低血糖1例,總不良反應發生率11.43%(8/7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2型糖尿病屬于一種終身性代謝性疾病,起初是由于患者產生胰島素抵抗,隨病程的延長,逐漸引起胰島素分泌減少,導致血糖控制不佳,從而產生各種急慢性并發癥,繼而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如果患者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還可能導致死亡。該病受到遺傳、血管內皮損傷、活性氧自由基等多種因素影響[6]。目前,我國對于2型糖尿病的治療主要包括控制體脂、改善患者生活方式、使用各種藥物降糖等治療措施。研究表明[7-8],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數合并其他代謝性疾病,而且整體控制效果比較低下,有超過55%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現肥胖現象,超過6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或脂代謝紊亂的現象。對于2型糖尿病在治療上應該采取多種機制綜合治療。利格列汀是一種降糖藥物,其主要作用是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并加快血糖分解,從而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另外該藥物還能夠降低血脂及改善胰島素抵抗,從而達到治療糖尿病的效果。達格列凈是一種新型口服降糖藥物,該藥物的血漿半衰期在11 h左右,在患者服用藥物之后2~6h達到峰值[9]。該藥物能夠抑制腎臟對葡萄糖的重吸收,使過量的葡萄糖從尿液中排出,直接降低血糖,臨床中,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多采用達格列凈和利格列汀進行單藥治療,但是單藥治療效果不佳。有研究表明,通過采用利格列汀聯合達格列凈治療的方法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但是臨床中仍然缺乏大量數據作為支持。
本研究對140例患者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各項血糖指標和對照組相比均有降低,故其對血糖的降低效果更佳,組間數據存在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血尿酸和血肌酐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均降低,但觀察組的降低程度較大,組間數據存在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則觀察組治療后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各為10.00%(7/70)和11.43%(8/70),組間數據差異明顯(P>0.05)。由此可見,采用聯合治療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達到更佳的降低血糖的效果,且聯合治療方法安全性較高,不會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研究表明,聯合治療方法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減輕血管內皮損傷,而且還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指標。
綜上所述,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達格列凈聯合利格列汀治療可以提高治療效果,較好降低患者血糖各項指標,且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鄒泰基,彭濤.達格列凈治療2型糖尿病的研究進展[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2(2):46-50.
[2]曲建昌,弓月,王彤,等.達格列凈聯合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和二甲雙胍治療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2021,16(6):857-860.
[3] 楊艷.達格列凈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代謝綜合征臨床觀察[D].新鄉:新鄉醫學院,2020.
[4] 高芳芳.達格列凈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的影響[D].安徽:安徽醫科大學,2020.
[5] 潘冰.達格列凈聯合 DPP-4抑制劑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及對胰島素抵抗指數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9,30(23):4140-4141.
[6] 李玉紅,邵爽,孟旭英.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維格列汀聯合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及對超敏 C 反應蛋白影響的觀察[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9,27(9):658-661.
[7] 李新巖,馮曉玲,張潔,等.達格列凈聯合利格列汀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J].藥物生物技術,2019,26(4):329-332.
[8] 佘莉莉.達格列凈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及氧化應激的影響研究[D].荊州:長江大學,2019.
[9] 黎風,何梅,邵鑫,等.達格列凈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藥物經濟學系統評價[J].中國藥房,2018,29(9):1259-1263.
(收稿日期: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