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學階段正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與品質養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將有益于學生終身成長。但從現階段中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深入分析學生存在的習慣問題,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策略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基于此,文章探討了培養中小學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策略。
關鍵詞:中小學生;有效學習習慣;養成策略
一、 引言
在學校教育中,學生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學生是生活在一定社會條件下的人,每個人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不同,人與人之間也有錯綜復雜的關系。另外,學生作為具有主動生命形式的人,與無生命的物體和有生命的植物動物有著本質的區別,這種主動性使得學生在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以良好的品質引導自己成長,能夠不斷超越自我。這樣的特點決定了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每一個環節都應當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成長與發展過程中體現出了“未完成性”的特征,因此學生具有豐富的潛能,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基于學生這樣的特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更好發展,進而成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二、 抓住課堂主陣地,重視校園文化氛圍營造
對中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抓住課堂教育這一主要陣地,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積極轉變傳統的課程教學觀念,創新課程教育教學方法,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為,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注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引導,并且通過適當的監督與指導,幫助學生改掉不良習慣。
同時,在引導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應當在校園和班級內營建良好的文化氛圍,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長期影響中不斷地改正自己存在的不足,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校園文化氛圍創設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形式,例如,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展覽,舉辦書法比賽,開展學習方法討論會等,這些方式都能夠使學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圍引導下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構建班級文化氛圍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將課程教育與班級管理相結合,使學生在良好班級氛圍影響下養成有效的學習習慣。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借助課程教學中的相關話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如在“良好習慣,伴我成長”這一主題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哪些行為算是有效學習習慣,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怎樣才能培養這些有效學習習慣?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為學生總結一些行為守則,讓學生在今后學習的過程中遵守,借助這樣的方式也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有效學習習慣。
三、 診斷學生存在的問題,發揮榜樣引領作用
對中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學生在長期被影響的過程中產生了一些錯誤的行為習慣。因此在培養學生有效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個別指導,通過個別指導來診斷學生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這就要求教師能夠關注到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不同知識經驗基礎,結合不同學生的生長環境,來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良學習習慣,這樣才能夠找準問題,加強對學生的個別指導,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心理,在引導學生養成有效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身心發展特點,使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養成有效的學習習慣。這首先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樹立先進的典型榜樣,并且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在選擇榜樣的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多種評優活動,在評優活動中產生榜樣,這樣才能夠使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相互學習、相互模仿不斷地養成有效學習習慣。
在強化榜樣引導作用的過程中,教師還應當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在日常教育以及學生管理工作中,教師自身也應當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有意識地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和自己的有效學習習慣來影響學生,例如,教師在教學中,認真批改學生作業,批改學生作業過程中規范書寫,在課堂板書的過程中也規范書寫,在教學活動中,向學生講述自己是如何學習的,自己經常采用哪些方法來進行學習,自己是如何保持自律的等,通過教師的講解與引導,不斷強化自己的榜樣作用,可以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榜樣。借助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在模仿教師的過程中,接受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不斷地養成有效的學習習慣。這樣也能夠幫助學生改正自己的錯誤,更好地養成有效的學習習慣。
不僅如此,在樹立榜樣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緊扣課程教學內容,將課程教學內容中的人物和事件作為引導學生養成有效學習習慣的榜樣,號召學生向這些教材中的榜樣人物學習,這樣也能夠使學生在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在榜樣的影響下養成有效學習習慣。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的過程中,課文中提到“我”小時候,上課總遲到,為了激勵自己在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就可以采用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讓學生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表達出來的情感,然后聯系魯迅先生的生平,讓學生學習魯迅先生刻苦求學的精神品質,同時,號召學生用類似的方法來激勵自己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進一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 家校共育,學校與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中小學生不僅可以在學校學習文化知識,家庭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因此,在培養學生有效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與學生家庭之間的溝通交流,通過溝通與交流找出學生在家庭成長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學校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利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養成有效的學習習慣。同時在與學生家庭溝通過程中,教師也應當積極向學生家長反映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情況,讓家長在進行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與教育,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家長與教師之間進行家校聯動,共同推進學生有效行為習慣的培養與養成。
在發揮家校共育功能,促進學校與家庭教育合力過程中,教師還應當通過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交流,向學生家長傳遞正確的教育觀念,請學生家長在對學生進行家庭教育的過程中,首先,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中小學生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下養成有效學習習慣。其次,教師還應當在與家長溝通過程中,向家長傳遞正確教育方法,使家長能夠使用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習慣。例如,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家長應當避免玩手機打擾學生,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導下,養成有效的學習習慣。
對家長來說,要運用有效的家庭教育幫助孩子養成有效的學習習慣,還需要在家庭環境中設身處地地考慮到孩子的成長階段。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身心發展規律上具有順序性和差異性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同和心理條件不同,會使得學生在行為習慣養成方面的表現千差萬別。因此,在引導孩子養成有效學習習慣的過程中,要根據孩子的成長階段從實際出發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還應當以身作則,注重潛移默化,通過發揮父母的榜樣作用來引導孩子養成有效的學習習慣。
五、 改善教育方法,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在中小學階段中培養學生的有效學習習慣,需要教師不斷創新教育與培養的方法,只有從學生的發展實際出發,才能夠使自己的教育與引導策略,符合學生的認知和身心發展規律。具體來說,在引導學生養成有效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教師要在每一個階段都有明確的方法和明確的目標。然后,根據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特點調整教育方法,在改善教育方法過程中,要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學生有效學習習慣的培養。這要求教師能夠轉變傳統觀念,并且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發揮的重要作用,并且能夠根據教育的需要靈活地運用現代技術。
就課堂教學而言,作為培養學生有效學習習慣的主要陣地,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課前預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預習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本節課程需要學習的知識,還能夠通過自主學習掃清知識障礙,提高學習效果。從培養學生有效學習習慣的角度出發,教師加強學生的課前預習引導,能夠使學生在課前預習中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并且在長期的教育引導中養成有效學習習慣。
具體來說,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時,可以利用微課進行教學。教師可以根據本節課程的教學知識和教學重點內容,為學生制定明確的自主學習任務。首先,利用微課為學生推送學習資源,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深入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內容。其次,教師還要在課前自主預習階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能夠在課前預習過程中減少對教師的依賴,增加自己學習的獨立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聽課習慣和及時復習的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中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采用適當的課堂教學制度來約束學生,使學生在適當約束下規范自己的學習行為,從而在課堂上集中精力進行高效的學習活動,學生長期處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才能夠逐步養成有效的學習習慣。
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優化課程評價體系,通過有效的課程評價,幫助學生養成有效的學習習慣。針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從有效學習習慣養成出發,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各個階段表現進行客觀的評估,激勵學生在今后學習過程中不斷地養成有效學習習慣。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幫助學生建立電子成長檔案,使學生能夠看到自己在每一個階段的學習與成長,這樣也能更好地幫助學生養成有效的學習習慣。
六、 結語
綜上所述,中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應當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在培養過程中,教師要分析學生缺失有效學習習慣的主要原因和影響因素,這樣才能夠在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有的放矢。教師在引導學生養成有效學習習慣的過程中,要結合中小學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學生的個性特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有效的策略,并且在長期實施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調整,這樣才能夠通過長期的教育與引導,使學生養成有效學習習慣,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毛健.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J].新教育時代,2016(5):150-152.
[2]陳偉麗.中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問題小議[J].科教導刊,2013(4):28-29.
[3]陳彥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之我見[J].文學教育,2019(7):150.
[4]張慧.農村小學生課堂學習習慣培養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9(12):130.
作者簡介:南梅,甘肅省定西市,定西市英才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