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度學習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基本途徑。提問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不少教師的課堂提問缺少一定的藝術性。本文針對初中英語課堂提問的意義和不足,提出深度學習視角下的英語課堂提問藝術策略。
【關鍵詞】深度學習;提問藝術;策略探究
【作者簡介】李從海,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蠡口中學。
一、引語
深度學習一般是指培養學習力的學習,課堂上學生圍繞學習主題,積極參與、獲得成功、提升自我的學習。其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首先,明確深度學習的內容,要有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題;其次,明確深度學習的目標,學習完成之后應該有哪些收獲;再次,應該解決“如何學”這一問題,如何才能實現深度學習目標;最后,持續性評價,為學生的深度學習提供及時反饋。
提問是開展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手段之一,是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和提高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有效的英語課堂提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力,從而不斷提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二、初中英語課堂提問存在的不足
深度學習背景下的課堂提問受到英語教師的廣泛關注,但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不少英語課堂提問缺乏一定的藝術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偏離了課堂教學目標。不少教師為了達到活躍氣氛的目的,課上不斷提出問題,學生忙于回答一個個簡單甚至與教學目標相關度不高的問題。課程氣氛看似很活躍,但教學效果一般,類似現象在不少公開課中較為明顯。
2.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少教師觀念陳舊,片面地關注自身的教學,未能將所提問題與學生的實際年齡特點、認知能力和英語水平相聯系。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從而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以被動式學習為主。
3.忽視了學科的人文性。新課標明確指出,英語學習既要體現工具性,也要體現人文性。然而在實際課堂提問中,不少教師只注重英語學習的工具性,忽視了英語學習的人文性。課堂提問僅僅局限于知識層面,過于注重傳授知識,缺乏合理的拓展延伸。缺乏層次性、忽視英語交際功能的提問教學不利于促使學生深度學習,也難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三、初中英語課堂提問藝術策略
1.解讀文本,基于教學目標為主線提問——深度學習的前提。深度解讀文本是設定合理教學目的前提與保證。在教學目標的引領下,問題的設計有了中心,英語教學有了靈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的課堂提問才有意義和價值。
例如,在認真分析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第6單元Reading部分“Keeping fit”一文后,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跟健康飲食和生活習慣相關。在導入環節,教師設計問題如下:
(1)Do you like eating sweets/sugar?
(2)Do you think eating too much sugar is bad for our teeth?
(3)How can we keep healthy?
通過以上提問,既復習了相關主題的詞匯,也導入了本節課的學習主題。同時巧妙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英語課堂教學中,為深度學習作好鋪墊工作。
2.更新觀念,基于學生為中心提問——深度學習的保障。促進學生深度學習開始于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提問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最近發展區”理論,分析學生現有的實際水平和努力后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年齡特點、認知能力和英語水平。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樣的提問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體驗,深度學習也就水到渠成。基于學生為中心的提問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提問難易有度,層層遞進。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第6單元 Reading “While-reading”這一環節時,首先通過提問以下幾個問題來幫助學生了解有關 Kitty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
(1) How long does Kitty dance every day?
(2) What is important for Kitty? Why?
(3) What doesn't Kitty often eat?? (cakes or sweets)學生正確回答以上問題后,教師適時追問“Why doesn't Kitty often eat cakes or sweets?”,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將學習推向較深層次。
其次,提問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為學生創造“有話可說、有話想說”的深度學習語言環境。學生正確回答上述幾個問題后,教師可以再次追問:
(1)Do you have a diet like Kitty's?
(2)If not, what is your diet like?
(3)Do you think your diet is healthy? Why or why not?
此類提問將英語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結合,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
第三,提問合理分層,面向全體學生。班級學生的認知能力、英語水平各有差異,對于檢查課本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的問題,教師應多提問學習能力、英語水平一般的學生,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并獲得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從而激發興趣,樹立自信;對于學習能力較強、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在課本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多提一些思維訓練的問題,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成就感。
3.合理拓展,基于發展創新能力提問——深度學習的助推器。新課標明確指出,“英語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既要發展語言運用能力,也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活”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取舍、合理拓展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幫助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掌握基本知識、發展基本技能、掌握思考方法等。
例如,在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第6單元 Reading“Post-reading”環節,增設“Further reading-How to keep fit”閱讀,并提問“How many suggestions does the passage give us?”。通過拓展閱讀,既強化skimming、scanning閱讀策略的運用,也鞏固學習diet和lifestyle等詞匯以及相關語言表達。教師繼續提問“What other suggestions can you give about how to live a healthy life?”并指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彼此交流,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點燃了思維火花,發展了思維創新能力。這樣既給學生搭建了運用英語做事的平臺,也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結語
有效提問是深度學習的前提和保證,是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堂好課不在于所提問題的數量和答題人數,而在于學生是否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是否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活動,是否促進學生開展深度學習。因此,英語教師應不斷提升英語課堂提問的藝術,善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注重啟發學生,激勵學生深度學習,從而不斷提升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智華.英語課堂提問高耗低效的原因分析及改進策略[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8(6):138-139.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