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BL教學是基于建構主義教育理念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發展學生的元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從PBL教學的定義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入手,探討了PBL教學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 初中英語;PBL教學; 閱讀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胡鴿鴿(1990.01-),女,漢族,浙江永康人,浙江省永康市第三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隨著英語新課標的深入推行,通過英語獲取信息的能力顯得日漸重要,閱讀是提高這種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吳古華教授提出, 大量閱讀是擴大詞匯量和提高口語水平的根本途徑。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方式可以改善學生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應試教育為導向的傳統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傾向于教授詞匯、句型、語法結構等,對學生高階思維的啟發較少。以課本、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語言知識,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主動性,這樣的教學模式很難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袁貴仁在201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堅持立德樹人, 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創新工作方式, 推動教育發展走上不斷提升質量的良性軌道;提升教師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時代的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強化業務能力,創新教育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 PBL,意為問題式教學法。PBL 是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它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元認知能力和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它是基于建構主義教育理念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不同于傳統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PBL 以真實且較為復雜的問題為核心來引導學生學習,在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互動討論及概念辨證等方式,培養學生觀察研判、探究思考、解決問題、歸納整合及溝通表達等實際應用能力。
在核心素養下的英語閱讀教學中,仍存在以應試為主要目的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學習現象,為了更好地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發展,教師的教學觀念應不斷進步和更新,在教學方法上也要持續改進,更加關注學生整合性能力的發展。本文就如何運用PBL教學方法有效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效率進行探討。
一、 PBL教學簡介
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 是美國神經病學教授 Howard Barrows 于1969年首創的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一種教學方式。在國內, 有很多學者將PBL定義為問題學習、基于問題的學習等。
1.國外學者對 PBL 定義的認識。Barrow和Tamblyn提出 PBL? 是一種源于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第一項活動就是解決問題。與這個理論相關的是,學生學會聯系問題、定義概念。所有活動都以提問或者問題開始,這些提問或者問題強調學生研究解決問題的態度。
2.國內學者對 PBL內涵的描述。陳愛萍、黃甫全提出問題式學習,在問題啟動和相互關聯的新問題不斷發生過程中,促進學生不斷學習知識和探索新知識以嘗試解決問題。問題是在實際或模擬生活情景中不斷產生的,學習者在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主動習得而使系列知識得以不斷發生而被掌握。劉德儒認為,問題式學習的核心是問題,以問題為基礎,讓學生圍繞問題最終展開知識建構的過程,從而讓學生掌握知識基礎和發展高層次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獨立學習的能力。
綜上所述,PBL教學是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地進行學習,對問題進行有組織的深入探究的教學模式,涵蓋了問題解決、探究、自主、合作等特征。
二、現階段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閱讀碎片化,缺乏綜合性。在英語閱讀教學方面,很多教師仍然認為詞匯和語法知識才是教學的重點,從而忽視學生學習詞匯背后的文化概念、理解文本背后的意義以及更好地把握語言學習、文體結構和主旨思想三者之間關系的能力,這樣的閱讀使得學生獲得的知識成“碎片化”狀態。僅依靠對詞匯、語法等細節內容的理解和對文本內容的整合運用及內化難以促成新知識的建構,學生對文本必然缺乏深層次理解。
2.閱讀教學模式單調。目前多數初中教師仍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如The bottom-up model、Top-down model 和 The Interactive model 等。單一的教學模式會使閱讀教學失去彈性,從而失去教學的部分功能性和時效性。
3.教學主體缺位。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和教學內容為主體,強調知識的傳授和灌輸, 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功能沒有充分體現。
4.教師缺乏有效的閱讀引導。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缺乏指導,這是造成英語閱讀局限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到目前為止,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英語閱讀、有哪些科學的閱讀方式、應該遵循哪些閱讀的規律和原則等問題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三、PBL教學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設置提問的真實情境,促進學生知識技能和思維的轉化運用。PBL 教學可以將語言學習置于真實的語言使用環境中。 通過向學習者提出真實生活中需要解決的語言問題,PBL 教學將真實世界中的語言使用和虛擬的課堂環境聯系起來。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經驗表明,創設一定的問題教學情境,可以幫助學生在情境中展開自我思考,讓學生建立自主閱讀意識,為學生后期的英語閱讀學習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從而促進學生知識和技能的轉化。在應試教育背景下的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大多采用以教師和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雖然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中學到更多的英語知識,但會導致學生無法在真實情境下使用語言,學生的英語閱讀效率不高,閱讀思維和閱讀視野都不能有效提升。問題情境是平常的、普通的、經常發生的,并且能夠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產生聯系。PBL教學應用于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教學情境,提供給學生自我思考空間,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使學生建立自主閱讀意識,在知識、技能和思維方面得到提高。
2.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而不是被動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習應在合作的基礎上才更有效。新課程標準要求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通過合作、討論、探究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這能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小組合作學習能活躍課堂氣氛,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秀品質。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可以就問題交換意見,相互改進,提高問題的質量。將PBL教學應用于英語閱讀教學,教師應用小組合作學習,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喜歡上英語閱讀;小組合作還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對同一閱讀問題或者內容進行分析、討論、評價,充分發揮團隊的作用,這不僅能提高閱讀速度,還能提升閱讀質量。
3.設置問題鏈,引導學生探索主題意義。葛炳芳強調,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層面,教師可以采用“主線問題”教學設計思路,用關鍵性問題組織課堂學習活動。課堂活動設計由合乎邏輯的主線串聯,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展開對主題意義的探索。主線教學的起點是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感知注意,對學生提出引領整個閱讀過程的關鍵性問題,而落腳點則是學科素養的整體發展。連接意義探究主線的起點和終點就是問題鏈。
依據新課標指出的英語學習活動的三個層次——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創新遷移,問題鏈可以對應分為四種類型:展示型、參考型、評價型、應用型。
展示型問題鏈。展示型問題鏈基于文本,屬于基礎性問題。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理解文本主要內容,掌握文本信息和思路。在設計此類問題時, 教師需要避免學生直接讀出答案,應使其能整合歸納文本信息,然后再進行作答,讓學生的回答具備一定的思維含量。
參考型問題鏈。參考型“問題鏈”基于文本但又高于文本。學生需要在參考文本的基礎上挖掘文字背后的信息,同時要結合自身的知識基礎和認知進行回答。因此,教師在設計此類問題時需要有一定的“腳手架”作為輔助,保證學生回答輸出的質量。
評價型問題鏈。評價型問題鏈超越文本。學生在前面兩種類型的問題鏈中對文本內容以及文本所要傳遞的信息有了深入的了解,評價型問題鏈需要學生結合自身經歷、情感以及更高層次的語言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對文本中的觀點、做法等進行評價。教師可適當采用小組合作等方式來降低難度,分步驟、分層次,保證學生的語言輸出。
應用型問題鏈。應用型問題鏈需要學生聯系現實。在已有的知識、認知和情感水平的基礎上,在現實的問題情境中能動地運用已有認知,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此類問題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學生不僅需要把握課堂內容,建構知識結構,同時把知識進行內在的轉化,將其運用于現實的問題當中。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知識的運用能力。
四、 結語
PBL教學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可以促進學生在真實語境下解決問題、思考問題,也可以促進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在此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在使用PBL教學法時,應當充分考慮設置情境、主線問題和問題鏈設置等問題,以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葛炳芳,印佳歡.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閱讀課堂教學實踐[J].課程·教材·教法,2020(6):102-107.
[2]連蓮.國外問題式學習教學模式述評[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4):126-133.
[3]喬玉玲,郭莉萍.PBL教學法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0):58-60.
[4]孫志農,仇旭.論問題式學習在外語教學中的運用[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115-118.
[5]王薔.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閱讀教學:問題、原則、目標與路徑[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7(2):19-23.
[6]徐冰,丁素萍.利用建構主義開展“問題式學習”——革新英語閱讀課教學模式的嘗試[J].教學研究,2003(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