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尼采是19世紀的德國哲學家、詩人、思想家,主要著作有《權力意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本文結合尼采的思想,淺談其對現代藝術的影響。
關鍵詞:尼采;現代藝術;影響
尼采像
弗里德里希·尼采曾經說過:有些人是死后出生的,而他自己就是這句話最好的例子。如果沒有他,自20世紀初以來的哲學、神學和心理學的歷史將是無法理解的。哲學和文學批評的運動,存在主義和解構主義,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他。猶太教20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馬丁·布伯將尼采列為他一生中受到的最重要的三大影響之一,并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第一部分翻譯成波蘭語。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卡爾·榮格深受其影響,還有像托馬斯·曼、赫爾曼·黑塞、安德烈·馬爾羅、安德烈·吉德和約翰·加德納這樣的小說家都受到他的啟發并將他寫進小說里,詩人和劇作家喬治·伯納德、雷納·瑪麗亞·里爾克、斯蒂芬·喬治和威廉·巴特勒·葉芝等也都是如此。尼采的巨大影響不僅源于他的獨創性,還因為他是德語中最杰出的散文作家之一。
與卡爾·馬克思一樣,尼采是一位偉大的現代性理論家和批評家,他對所有存在的事物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尼采對宗教、道德的有力論戰,哲學將啟蒙主義的批判與浪漫主義的生命力結合起來,攻擊現代文化中否定生命的一面。此外,尼采還批評現代社會的許多制度和價值觀壓迫著身體的能量和創造力,同時阻礙了更強大的個人和更具活力的社會和文化的產生。在他對現代的評價中,產生了深刻影響后現代性論述的觀點,發展成了最早對大眾文化和社會、國家、官僚紀律和組織的持續批判之一。
盡管尼采反對民主、自由主義和各種進步的社會運動,但尼采的攻擊至少部分是以現代啟蒙運動的方式進行的,是以一個更好的未來的名義否定現有的思想。盡管尼采非常欣賞過去的文化,比如古典主義,捍衛一些前現代的價值觀,但他同樣也非常愿意面向未來和現在,他攻擊傳統的同時也呼吁一個新的社會和文化。因此,在尼采復雜且常常神秘莫測的理論著作中,推動創新,否定舊事物和創造新事物是其核心所在。尼采以現代性的精神,肯定了舊的發展和超越是當代個人和社會的重要價值觀。
弗洛伊德在談到尼采時說,尼采比任何活著或可能活著的人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例如,尼采從未讀過弗洛伊德,但弗洛伊德和尼采的思想之間有驚人的相似性,他的作品發表在弗洛伊德的作品之前一到三十年。尼采和弗洛伊德的相似概念包括:無意識的概念;壓抑將不可接受的情感和思想推入無意識,從而使個人在情感上更加舒適和有效;后來壓抑情緒和本能驅力的概念是以變相的方式表達(例如,敵對的情緒和想法可以表達為利他的情緒和行為);夢是一個復雜的象征性的“幻覺”概念。夢本身是一個健康的宣泄過程及暗示敵意的投射,對他人的無意識的感覺,然后被認為是個人的迫害者,是偏執思維的基礎。弗洛伊德的一些基本術語與尼采使用的術語相同。
后來弗洛伊德和尼采將類似的思想發揮在哲學、心理學中,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20世紀現代主義的繪畫創作。例如立體主義,立體主義出現在20世紀的早期,并被認為是20世紀影響最大的一種繪畫風格,它對于空間處理的新概念,對20世紀建筑有很大的影響;它激發了一系列的藝術改革運動,如未來主義、結構主義、達達主義等。現代主義藝術首先從康德的唯心主義汲取營養,并受到現代哲學思潮的強烈影響,尤其是尼采等人的哲學和心理學思想。尼采的理論,對德國的表現主義運動,甚至對整個現代主義文學運動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他否認權威,主張基于人類意志和本能的創造性,蔑視中產階級的文明和虛偽的道德,贊揚無意識和本能,對世界的未來持悲觀態度,這在現代主義各流派的理論和實踐中都有所反映。
作者簡介:胡顧宛(1998—),女,漢族,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中國畫。
參考文獻:
〔1〕尼采.尼采的哲學[M].莊立,譯.時事出版社,2016.
〔2〕尹世芬.尼采權力意志藝術觀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6.
〔3〕吳春風.西方現代藝術的主要創作原則及背景解析[J].黃山學院學報,2009(02):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