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以音樂表演專業舞蹈形體課程教學為主要研究內容,通過對音樂表演專業學生的基礎及音樂表演專業舞蹈形體課程的現狀、現實意義的分析,對音樂表演專業舞蹈形體課程提出建議和改革構想。
關鍵字:音樂表演專業;舞蹈形體課程;教學改革
一、音樂表演專業學生舞蹈形體課程基礎及心理調查分析
(一)學生基礎
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是以音樂為主要學習方向,主要的學習內容為鋼琴等各類器樂、表演及指揮等與音樂相關的知識。在近些年的教學當中,我們不難發現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大部分在舞蹈方面的基礎是十分薄弱的,也會有個別的學生可能入校之前有過舞蹈的學習經歷,但是不夠系統和深入。整體來說,對于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而言,舞蹈形體訓練是一門陌生的課程。
(二)心理調查分析
通過對多個音樂表演班級的學生進行問卷、調研后發現一個學習心理現象。較少的學生對舞蹈課程十分感興趣;同時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對舞蹈課程比較擔心、有輕度恐懼的心理;剩下的一部分學生持保留態度,感覺一般。通過心理調查,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發現部分學生存在對課程的擔心,認為自己不協調、動作記不住。該調查結果值得去思考。
二、音樂表演專業舞蹈形體課程教學現狀
音樂表演專業學生的舞蹈課程一般都是由舞蹈專業的教師進行授課,這幾乎是每個學校都會采用的方法,但教師對于音樂表演授課內容往往會不自覺地往專業舞蹈教學上貼近。在各個學校、不同班級的學生調研中發現,每個學校音樂表演的形體課程差異也相對較大[1]。無論是從音樂專業的總的學分要求上,還是從舞蹈課程比例和結構來看,缺乏統一性,表現出差異性。例如,一些學校在開課的過程中主要注重一些基本功部分,部分學校開設民間舞課程較多,部分學校會教一些簡單的芭蕾手位、舞姿或者古典舞身韻內容,部分會綜合地進行教學。但深入了解之后,會發現具體關于舞蹈的授課內容隨意性較大、教材不夠明朗、教學難易程度把握不準確。在對學生的采訪過程中有的學生對自己所學民族舞具體是哪個民族及學習舞蹈的風格特點的簡要介紹表達不清楚;部分男同學也認為舞蹈動作難度大,認為自己做不好。這樣的現狀則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三、音樂表演專業舞蹈形體課程現實意義
音樂表演專業舞蹈形體課程的現實意義,筆者認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塑造學生形體氣質。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需要經常上臺進行演出及比賽,在表演的過程中除了優美的歌喉、熟練的技術掌握,學生在舞臺上的形象氣質及上下臺的臺風都十分的重要。光鮮亮麗的舞臺上如果我們無精打采、彎腰駝背,即使表演技術高超,也不會調動起觀眾的熱情。二是進一步促進音樂表演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提升。無論是聲樂演唱、器樂彈奏或是合唱指揮等舞臺藝術,我們會發現演員在表演時都會附加手勢、頭部動作等身體律動。這就要求對身體有著適當的訓練基礎,這樣在表演的過程中才會游刃有余,不僅能夠有效地完成想要表現的藝術作品,同時還能讓自身表演更具魅力,增加表演的整體效果。三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水平,拓寬知識體系。對于音樂表演的學生而言,將來大多數會選擇中小學音樂教師作為就業方向。而我國目前的中小學課程體系的構建中,還沒有將單獨的舞蹈課程作為一門學科,而中小學在各類的表演活動中又有許多舞蹈類的活動,這時就要求從事音樂崗位的教師對學生進行舞蹈排練工作。所以,舞蹈課程對將來從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學生來說意義是重大的,同時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音樂表演專業舞蹈形體課程改革構想
音樂表演專業舞蹈形體課程改革的原則是需要有一套真正適應音樂表演專業學生的學習體系。筆者有以下構想。一是確立合理的課程難度。音樂表演專業舞蹈課程的科學、規范、合理體系應是循序漸進的。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音樂表演專業的部分學生對舞蹈課程的態度是擔心的。要消除學生的這種心理,就需要設置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學習模式。由于教授舞蹈專業課的教師往往是舞蹈專業出身,經歷了多年專業的舞蹈教育,所以在課程設計上往往容易習慣性地把課程的難度增大,所以應設置合理的課程難度[1],注重形體和氣質的培養,而不是按專業舞蹈的思路進行。二是確立合理的舞蹈課程目標。音樂表演專業學生對舞蹈的學習,是以民族民間舞、古典舞或是舞蹈基本功、體育舞蹈等為主,還是另有其他更為合適的教學內容,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如果全方位地覆蓋教學,是否在有效的課程內達到效果?筆者認為音樂表演舞蹈課程的學習應以芭蕾基訓為主,民族民間及古典課程開設簡單的教學組合即可。通過調查發現,有學生表示上學期學習的維吾爾族舞,不僅難度太大,讓人失去信心,而且由于教學運用當中的種種困難,需要在一個學期完成單一的學習內容。實際上對于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來說,舞蹈課程對其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培養良好的氣質。由于民族民間舞的小范、韻律及古典舞的技術內容,對于音樂表演的學生來說一時較難掌握,所以,建議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降低民族民間舞以及古典舞基本功的難度和數量,多以芭蕾形體為主要教學內容。三是設立男班舞蹈課程。建議把音樂表演專業舞蹈課程的男生合為一個班進行上課,因為男班的課程和女班的課程教學當中存在部分的差異,手眼腳之間都有不同的審美規范。雖也有許多相同之處,但是,男生的很多動作手形、手位及起范等是不同的[3]。男班的教學較之女班更為困難和特殊,因為女性普遍比較柔軟和協調,而男性在柔韌度、協調性和表演能力方面都稍差,又由于女教師較多,且學生也多為女同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忽視男同學的表現,因此對男班的教學應有比較特殊的方法和包容的態度。應該訓練男同學的氣質,以陽剛、帥氣的審美規范對其進行訓練。只有這樣的教學效果才能更受學生歡迎,同時能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相反,則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也可能會對學生的審美出現偏差。
五、結語
音樂表演專業舞蹈形體課程教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何讓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在舞蹈課程當中學有所獲,這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不斷地去探索、實踐,才能夠尋找一條適合音樂表演專業舞蹈形體教學的,且適合學生和時代發展的道路。時代在發展,我們的教育理念及教學思路也要不斷更新。本篇論文是筆者自身的淺薄觀點,具體課程規劃還需要各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音樂表演專業舞蹈形體課程一定可以越來越規范,越來越適合學生學習。最終,舞蹈形體課程能夠更好地為音樂表演的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體系、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氣質,讓他們在舞臺表演的過程中更具表現力,為他們的藝術之路助力。
作者簡介:張翔蘭(1997—),女,漢族,河南澠池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舞蹈教育。
參考文獻:
〔1〕王一翔.甘肅省普通高校本科音樂專業舞蹈課程實施現狀研》[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1.
〔2〕石勝.音樂表演專業形體與舞蹈課程(男班)教學改革研究[D].綿陽: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