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韓莉
國家領導人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1]。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思政是基于專業教學層面錦上添花的一筆,將專業課程中的思政理念經過提煉可轉化為具有專業特色的思政教學實踐,在專業技能提升的同時,能夠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政理念層面的精神指引,具有充分教授專業課程知識、培養技能、提升思政素養的多重功能。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職業目標決定著本專業著眼于高素質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環境藝術設計的學生作為未來景觀空間設計及室內空間設計市場的中堅力量,要求其必須具備室內空間設計及軟裝表現能力、景觀場景功能分配及植物配置能力、把控家具功能設計與實用之間的關系、展示空間層次及燈光設計等能力,領域跨度較強的綜合性學科,專業課程設計系統性較強,因此也對課程思政理念與專業教學相融的應用探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深挖專業內容中的思政元素,多角度挖掘思政元素與專業教學的可行性路徑,采取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相結合方式將傳統文化、社會價值觀、工匠精神、民族情懷、愛國主義、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生態發展等思政元素滲透到專業教學項目中去,積極探索藝術性及趣味性相聯動的設計思維來開展思政教育,以逐步完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與課程思政鏈接的話語體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高質量地踐行立德樹人這一育人目標,科學合理地擴大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范圍、深度和溫度。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其專業導向性較強,因此在該專業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教育,是對該專業的教學體系提出的新挑戰。在該專業的課程設計體系中,設置了一批專業基礎課和核心課。根據不同課程的專業特點,在理論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引入了相應的課程思政元素,主要涵蓋愛國者主義、工匠精神、傳統文化等德育內容,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從整體上講,課程思政理念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各門課程教學成效展示、思政課程與專業特色教學之間如何相互促進以達到協調發展的德育目標,如何實現課程思政的良好效果與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師的思政教育理念還有待提高,對課程思政的重要意義的認識維度也相對薄弱,對專業課程中蘊含的課程思想政治因素沒有進行深入地探討。由于部分教師主動進行思想政治學習的意識相對薄弱,缺乏將政治理論知識中蘊含的智慧和力量轉化成指導實踐教學的能力。雖然部分教師在理論課程中已引入課程思政的內容,但是方式與思政的元素范圍相對生硬,難以達到較好的課堂效果,既能體現該專業課程體系的專業特色,又能充分挖掘出其育人的思政元素,是對該專業教師對于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能力的一大考驗。
課程思政理念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設計比重,需要根據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發展的評價體系來進行展開。專業課程體系中思政元素的體現相對薄弱,其中的教學反思及綜合評價是衡量課程思政教學成效果的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在環境藝術設計課程思政教學工作展開的過程中,多門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系統性還有上升空間。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富有創造性,學生的性格較為有特點,相比較其他專業的大學生,藝術類專業的學生更加特立獨行、追求標新立異,同樣對于老師上課的教學模式也提出更具有挑戰性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與墨守成規的教學案例難以吸引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是一節課堂任務實施的引導者,是踐行課程思政工作的主力軍,肩負著強化價值引領以及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在該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的推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要強化“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理念,堅持社會主義辦學的方向,著眼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特色,強化課程思政教育育人目標。
著眼于當前熱點問題,融合國家情懷、社會公序良俗、道德品質、創新探索精神、航天精神、工匠精神、人文精神、綠色環保等角度,結合專業知識點,啟發學生的思政意識,引導學生建立思政思維,打好思想政治課進課堂的思想基礎,保證思政元素與環境藝術專業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
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局限于直覺性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簡單輸出。只有讓課程思政的內容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各門專業課程教學中得到深入地感知和隱性的貫徹,才能更加深入的展開思政課程的探索,才能更加高效地貫徹落實以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在實施過程中,既要保證思政元素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有效融合,又保持本專業課程教學專業特色,因此應在最大化保留各專業課程特色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課程思政的有效融合方式及實施路徑。
1.厘清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各課程類別的思政教學目標
該專業的課程體系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不同的課程類別在課程思政教學的目標上是相對統一的,都是通過專業教學來踐行以德樹人的目標。思政教學目標的明確,是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初心和思政成果驗收的標準。
教師應以“本專業知識教學輸出與思政課程價值觀引領”相融合的原則為實施路徑,著眼于知識目標、情感目標、行為目標來架構具有特色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思政課程專業教學的話語體系;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融入學生中去,知道學生關注的熱點事件,結合專業的角度分析內在的道理,闡明事件背后蘊含的深刻意義,引導學生建立嚴謹的邏輯思辨意識,培養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和思辨能力;分析學生忽視的重要問題,以價值觀引領為原則,分析其價值與意義;通過顯性教育與隱性輸出,培養提高學生由現象看到本質的洞察能力;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與社會責任感,踐行以德樹人的初心。思政教學中知識目標主要厘清的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中挖掘出的傳統文化,比如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成就、中國古建筑的藝術特色、梅蘭竹菊等代表傳統文化意味的國學文化,在課程思政教學實踐過程中掌握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同時,樹立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信念;情感目標則是通過將思政元素與項目設計實踐相融入的方式展開實施,以設計項目的實踐隱性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在完成設計作品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國家、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認同感;行為目標是在寫生、考察課程、模型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思想行為的規范、法律的規范、道德規范、生活規范、工作規范與學習規范等,引導學生成長為一個有職業理想與職業道德的人,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2.結合專業特色展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設計的研究
教學設計,是實踐課程中思想政治理念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工作中思想政治效果的期望表達,是貫徹踐行該專業思政教學目標是否能夠順利達成的重要環節。
在展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計之前應該明確課程思政與課堂的關系,把控思政育人課前課中課后的全鏈條,提升思政課程的育人效果。首先在課程設置上應根據專業選修課及專業必修課的專業屬性展開思政元素的主題設計;其次要確立思政課程目標,選取思政的課程資源,把控思政課程實施的成效;最后應加強設計項目的實踐訓練,查擺思政教學成果的評價與反思。在進行思政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明確的是課程思政的理念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設計中需要處理知識素養與思想素養的關系。在學生擁有扎實的專業實操技能的同時兼具有良好的品德,在專業課程教學設計中也要注意處理好專業課程與體、美、勞的關系,爭取做到相互融合,有目的、有設計地支配各個要素,使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隱性地圍繞著課程思政教學這一目產生相互的關聯性,使學生在非思想政治教育意識主導下接受思政教育。
在“專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導”有機結合的過程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是不知不覺的形成、發展的受教過程。在培養課程專業技能的同時,可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和實踐思想政治要素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應用的有效實施策略,充分發揮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的重要作用。
《見習》《結構素描》《色彩》《環境表現技法》等繪畫類專業課程中在教學模塊和學習項目的案例選擇上,注重紅色革命文化及中國元素和中國文化傳統美學的主題訓練,結合中國特色的各類建筑結構藝術,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紅色革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中國傳統美學元素的提取,讓學生了解了我們中國文化傳統美學含蓄的謙遜的藝術特色,增強了學生的文化自信,啟發學生傳承中華文脈,滋潤學生的中國心,培養學生的中國情。在繪畫表現的案例項目選取上,專業教師引入了家鄉、學校、革命根據地、革命故居或者具有重要紀念意義地址的照片,在輔導學生進行專業課程訓練的同時向學生傳遞了新時代之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面貌,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現代祖國來之不易的繁榮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有機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潤物細無聲地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以實現課程思政的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實踐,切實可行地推進專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實現了課程思政成效的最大化。
在《圖像處理》《草圖大師》《3DMAX效果圖》《室內設計基礎》《設計通則》等專業必修課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課堂的引導作用,堅持灌輸與滲透、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啟發學生通過設計元素的提煉與發揮創新創意的思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相應的設計項目中。思政教學的展開方式由被動、自發地學習轉向主動、自覺地學習,并將思政成果轉化為現實的設計項目且呈現出相應成果。通過教師積極培育和學生通過設計項目自主實踐的訓練,幫助學生掌握了運用設計思維內化成設計作品的能力,且能夠以海報、宣傳頁、三維空間效果等形式來弘揚、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完成設計項目實踐的過程中給學生給樹立鮮明的價值觀引領,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新時期大學生的責任和義務,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不斷努力奮斗,使其早日成長為一個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工程制圖及CAD》《設計通則》《園藝見習》等實操類專業課程,專任教師可模擬真實的訓練項目,按照企業的考核目標結合課程思政來展開課程教學,在課程項目實踐的過程中引入人體工程學的相關概念,培養學生對人體的尺度數值的掌握,以便于在實施設計項目的過程中能夠呈現出充分關注“人”的心理及生理需求的設計作品,從而規范學生成長為優秀設計師的基本規范,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素養。在《園藝見習》課程中可結合將國家標準施工規范及消防規范的要求來規范學生的施工操作,引導學生遵守國家標準規范及消防規范,養成嚴謹負責的職業習慣,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及擔當精神。同時,潤物細無聲地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與團隊協作能力,從而緩解學生將來進入企業以后可能面臨的職業焦慮,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工作態度,以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面對未來工作崗位帶來的壓力,早日成長為符合企業期望的優秀人才。
通過《建筑模型實訓》《設計基礎》等課程,教師可引導學生使用綠色、環保、安全的材料來完成設計模型的制作,從設計思路到設計理念再到模型材料的選取,讓學生深刻認識科學觀的深刻意義,引導學生樹立綠色環保的理念,掌握可持續發展的意義,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內涵;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還要為學生樹立大局意識和價值觀的引導,進一步深化環境藝術設計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意義。
作為一門具有綜合性的設計學科,環境藝術與設計專業將對本專業的課程思政教學工作推進提出更高的挑戰。因此,應在著眼于本專業特色的基礎上,繼續探索研究課程思政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研究,豐富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思政工作落地落實、見功見效,讓思政真實發生,才能將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