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藍圖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學院 江蘇·泰州 225300)
與很多工科類專業相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也是一門集專業性與實踐性于一體的學科。因此,其教育教學手段應堅固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傳統教學方式不僅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無法滿足社會相關企業的人才標準。所以,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工作迫在眉睫。本文將通過對現有教育教學方式的分析探索適合學生發展的道路。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需要在理論的基礎下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知識體系。與純理論研究的學科有所不同,其對于實踐設計的需求很高。理論教學與實踐教育的良好結合更有助于該專業技術人才的養成。過于注重理論的學習會導致學生的設計經驗不足難以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而過于注重實踐教育忽略理論的學習會導致學生缺少設計相關的知識基礎。由此可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教學應該做好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另外,環境藝術設計是基于當代環境問題改善的一門學科,其設計方案的完成需要結合當前環境狀況,因此實踐了解過程十分重要。
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很多學生在完成高中階段的學習之后會出處一種迷茫的狀態。由于接受的知識面相對較窄,因此在進行大學志愿填報時,對于如何選擇專業這方面的問題并不了解。通過層層篩選,最終有兩大類的學生填報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一部分學生是在填報志愿前,通過網上自主學習、與從事該專業的人員交談等多種方式進行對該專業的深度了解。最后,綜合個人興趣愛好選擇進行該專業的學習。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較高,學習目標明確,接受和理解該專業方面知識的能力也相對較強。
另一部分學生處于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完全不了解的狀態,其選擇填報該專業的主要原因是來自父母的決定和相關志愿填報機構的建議。其對于該專業的學習方法、學習目標并沒有系統的了解。因此,在該專業的研究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
我國高等院校藝術相比社會實踐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在此問題上表現得尤為明顯。由于該專業自身實踐性較強,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滿足該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缺少實踐教育的開展勢必會導致教育教學效果的明顯下降。由此可見,增加相關實踐教育機會迫在眉睫。另外,在理論教學方面目前也存在較大的弊病。一方面理論教學本身比較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當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式也有待商榷。以普通高等教育為例,部分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工作態度存在一定問題,講課按照PPT進行逐句復述的情況屢見不鮮。這嚴重影響到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目前,部分高校對于課堂教育的要求過低。以理論課程教學為例,大部分高校設有打卡制度。然而,打卡制度背后并沒有進行規定的檢測,導致其形同虛設。其次,對于日常理論教學課后作業管理比較松散,存在大量抄襲作業的現象。對于課堂制度的規范沒有相應的處罰條例。遲到、早退現象比較嚴重。這嚴重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時間觀念的養成。
從學生自身而言,一部分人并不是自愿進行該專業的學習。因此學習上缺乏動力,沒有目標。同時,大學的教育環境與高中差距很大,部分學生沒有做好學涯規劃整日渾渾噩噩,無所事事。另外,沒有了老師的督促,家長的監管,其學習狀態嚴重下滑,更甚者自甘墮落不思進取的情況。在這種惡性循環之下,很多學生并沒有良好的掌握該專業所應具備的知識,所以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也因此受到了質疑。學生思想上的放松、懈怠情緒是導致該現象的主要內因。要從根本上解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方面現存的問題,必須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不同高校的教育理念存在細微的差距,不過總體而言都是幫助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然而,最終人才都會流向社會進行社會主義的建設工作。區別在于,不同的技術層次所從事的工作存在本質差距。但就社會發展而言,需要各個技術層面的人才,無論是理論性還是實踐性都有其獨特的發展優勢,而各高校的主要任務就是做好不同技術水準人才的培養。“因材施教”,對動手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可以著重培養其實踐操作能力,對于想象力豐富的學生可以著重培養其設計方面的才能。這樣就可以有效的完成不同人才的培養。接下來,將對不同高校的教育理念進行深刻分析。
(1)專科類院校主要是培養職業性技術人才,因此比較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另外,在“工學結合”大趨勢的影響下,校企聯合的現象也越來越頻繁。在該模式的推廣下,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專科類院校在理論教學方面的弊病較大。由于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其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遠不及普通高等教育。因此,專科類院校應加強理論方面的教學,為學生的實踐設計提供理論基礎。
(2)普通高校在理論教學方面做得相對較好,但是仍然存在翹課等不良風氣。普通高校比較注重高新技術人才的培養,因此著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和能力進行培養。因此,對于實踐教育教學有所放松,這也就導致了“高分低能”現象的產生。理論知識向實踐設計轉化是一個量變產生質變的過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親身體驗設計過程的環節也不能少。
首先,在理論教學方面要改變目前的各種不良風氣。各高校應加強課堂管理,確保理論教育效果。高校領導層可以通過制定課堂規范制度,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約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為后期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基礎。另外,教育教學方式也需要做出改變。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應著重激發學生自主探索式學習,該方式的學習效率相對較高,學生印象也比較深刻,另外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教育工作者在該模式下扮演引導人的角色,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同時,該模式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設。教育工作者態度的調整至關重要。目前,教育教學方面整體比較浮躁,如果不能及時作出改觀,未來在人才培養方面將會產生很大的問題,進而影響社會建設的進程。從教育工作者而言,需要認真對待本職工作關注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確保教育教學任務高質量的完成。
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教育教學方式也應該順應歷史潮流的發展做出改革。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要立足于“互聯網+”信息交互平臺,加大人才創新培養的力度,重點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想象力與創造力等,全面保障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質量同時,推進學生專業水平與綜合能力提升。數字化與傳統教育教學的結合是歷史的必然趨勢,不過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問題,這就需要及時撥亂反正。相信教育工作者有能力和信心走好教育教學方式的探索之路。
“態度決定一切”,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校可以適時的開展學生思想教育方面的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大學學習觀念。這也是“思政進課堂”的一種體現,思想政治教育是學科類教育的基礎。只有思想態度端正以后,專業學科的教育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目標,進而完成環境藝術設計優秀人才的培養工作。另外,可以通過就業形勢產生的壓力推動學生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目前,很多專業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雖然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就業面廣,但是個人能力的優劣也會對其今后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學校方面可以請相關專業的企業公司進校舉行人才引流工作。一方面,人才引流工作可以加強“校企聯合”更好的發展,公司能夠得到源源不斷的人才流,另一方面,學校的就業情況也有所改觀。同時,在人才引流工作的進行當中,學生可以清楚的了解未來自身的工作方向和努力方向。如此一來,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現狀制定有利于自身發展的規劃,進而從思想上加強對學習的重視程度。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就業方向較廣,是當前社會發展建設必不可少的技術人才。不過,該專業的學校教育并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目前,部分高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面臨著脫離市場需求、專業能力薄弱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實踐性教育的缺失。初入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實踐操作能力不強,工作效率較低無法達到企業要求。高校可以采取“校企聯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滿足社會需求。
我國該專業比較“年輕”,正處于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所以,在步入該專業的工作崗位之后還需要不斷地進行學習。因此,高校應該重視培養學生長期學習的習慣,進而適應未來的工作需求。隨著未來就業需求的改變,要求人才具備的專業技能也會隨著發生變化,長期學習十分重要。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們對環境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因為環境污染給我們帶來的污染越來越大,所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環境的重要性。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其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國緩解目前的環境壓力,所以該方面人才培養得到了國家重視。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我國的人才缺口較大,因此各高校都在致力于優秀人才的培養。由于該專業自身特殊性明顯,無法完全借鑒其他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這就需要相關一線教育工作者根據自身教育經驗,做出改變適應該專業人才培養需求。只有結合當前時代背景進行不斷探索,該專業的發展才有可能出現新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