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翠 張 勇 陳金花
(1.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2.河北省中醫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受到一些突發事件的影響,國家經濟一般會遭受較大的沖擊,行業經濟會陷入停滯狀態,企業也會面臨較大面積的停工停產。面對突發事件的沖擊,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狀況更差,它們往往處于產業鏈末端,利潤微薄,流動資金缺乏,抗擊風險能力非常弱。尤其是餐飲、旅游、零售、線下教育培訓這些勞動密集型中小微企業,更是影響嚴重。受突發事件影響,這些企業在幾乎沒有收入的情況下,還需要支付房租、工資等一系列經營成本,這些企業本身流動資金短缺、收入又接近為零,融資借貸又困難,消費的恢復更需時間,突發事件會長期影響到這些企業的正常經營。
在這樣的背景下,依靠企業自身已經無法解決自身問題,也更無法保障企業職工的權益。那么這些停工、停產企業,以及破產倒閉企業職工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員工的權益該如何保障維護,政府在幫助這些待業、失業的職工的問題上,應該承擔哪些責任,成為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也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通過調查分析一些突發事件影響下企業職工的權益情況,我們發現受突發事件的影響,企業經營一般會遇到較大困難,企業職工的權益保障也面臨了更大的問題。
勞動合同是明確用工企業與職工雙方權利和義務的重要保證制度,可以作為協調雙方勞動關系的重要依據。由于受疫情等突發事件的影響,企業自身經營出現問題,導致企業在履行勞動合同方面也出現了不少問題,部分企業由于沒有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進行履行,導致企業員工的權益受到損害,但是,企業缺乏對受損員工予以合理賠償,導致職工合理的權益得不到保護。這些情況使員工普遍對企業的表示不滿,也會導致員工流失,員工的工作安全感和崗位穩定感就得不到有效保障。這些問題又會進一步引發企業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意愿降低,更頻繁地更換員工,并且由于工作期過短,也沒有給予合理賠償,導致員工缺乏必要的職業歸屬感和安全感。
社會保險是國家建立的一項旨在保障職工在面臨意外、疾病、失業、養老等問題時可以獲得必要的物質幫助和經濟補償的一項重要社會保障制度,可以有效保障員工的基本生活不受影響。作為企業員工一項很重要的權益保障,我國社會保險制度是明確要求,用人單位必須按照規定履行繳費義務,使企業員工在必要時能夠得到國家的物質幫助和經濟補償。但是,部分企業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為員工購買社會保險比例偏低的情況,特別是國家規定的生育險、工傷險這些需要完全由用人單位繳納,以及失業險、醫療險這些企業需要按一定的比例繳納的保險,企業購買意愿更弱。甚至存在部分企業出于成本的考慮社會保險中只購買工傷保險和醫藥保險,這在需要維護企業職工的基本保障時是遠遠不夠的。員工如果受到突發事件影響無法工作,就會陷入較大的生活困境當中。
企業針對職工開展職業培訓進而提高職工知識和技能,是保障能夠勝任從事職業工作所必需的一項權利,合理的職業培訓規劃可以提高企業員工知識水平和業務技能,幫助員工提高再次就業的能力。
部分中小企業基本沒有對員工進行正規的職業培訓,也沒有對員工的職業發展和規劃提供專門的指導和培訓,導致員工的再就業的能力普遍偏低。在受到突發事件影響后,企業員工再就業受到影響,在更加激烈的就業市場中處于更為不利的地位。
工會最應該是能保障企業員工利益的組織機構,其本身最大的職能就是通過與企業的溝通協調,保障和維護企業員工在企業工作的合法權益。部分企業雖然建立了工會組織,但是,一些工會的組織成員都是由企業自主安排的,工會的工作內容往往由企業負責安排,這使得工會和企業成為一體,不能代表員工的權益,這也導致工會在維護員工權益方面,喪失了其本應該有的獨立性,很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甚至部分中小企業由于規模較小,沒有相應的工會組織,企業員工在權益受損時更是缺乏有效的維權組織。
作為企業職工工作成果最終的受益者,企業與職工的利益關系最為直接,也最為重要,企業職工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效動力,而企業職工的工作發展、職業變化也都會受到所在企業的影響。所以企業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是一項體現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但是,在受到突發事件影響后,企業所在的環境會發生變化,職工在工作環境方面也會出現問題。
部分企業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并沒有主動去承擔對職工權益保護的社會責任,在改善職工的工作環境,保障職工健康、保障企業安全生產等方面,并沒有很好地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在企業受到突發事件的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陷入困境,進而導致企業職工權益受損的情況,應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加強對受影響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員工的權益保障。
勞動合同是明確用工企業與職工雙方權利和義務的重要保證制度,可以作為協調雙方勞動關系的重要依據。針對部分企業出于各種原因沒有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或者沒有按照合同約定進行執行勞動合同的問題,要通過督促企業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嚴格落實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嚴格執行勞動合同約定,切實將維護職工權益放到重要位置,有效保障職工的合理權益。
為員工購買社會保險從而為員工提供基本保障,是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及其他社會保障相關的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企業要按規定按時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為員工參加各項保險,以保障企業員工的基本保障。我們應進一步提高當前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擴大中小企業員工參加社會保險的覆蓋面,在基本養老保險、員工工傷保險、意外保險、醫療保險等方面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企業員工權益保障水平。
要不斷建立和健全工會組織,讓工會組織成為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職工權益的保障者,在各類涉及職工重大利益的問題上,發揮工會組織的重要作用,切實維護職工權益。同時,要在相關的勞動法、勞動政策的制定中,明確企業工會組織的權利,進一步提升企業工會組織的影響,讓工會組織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企業應當針對職工的知識和技能水平,提高職業培訓力度,加大對職工職業技能培訓方面的投入。通過設立專門負責培訓的部門,有規劃地設定培訓課程,對職工從事工作所需要的業務知識和操作技能進行專門的教育、訓練,形成規范的職業技能培訓的模式。讓職工通過參觀、學習、考察,以及定期培訓,增長知識技能、提升業務水平。從而使企業職工能夠在企業生產經營參與、二次就業、保護自身權益等方面增強優勢,提高企業職工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使得企業職工能夠更好地提高自身市場就業競爭力,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社會責任是企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企業對職工合法權益的保障就是一種社會責任意識的體現。企業要充分尊重員工,自覺在管理中注重保護企業職工的權益,不把企業職工簡單地看作是企業經營生產的勞動工具,在日常生產經營對職工權益保護的社會責任能夠足夠重視,并通過不斷提高企業的安全生產流程、完善企業職工職業發展來提高職工的滿意度。要在企業的管理制度設計中,為保護企業職工的權益提供制度保證,體現保障職工權益的思維理念。
突發事件一般會給經濟帶來較大的沖擊,對部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造成了較為嚴重影響,特別中小企業受到的影響更為嚴重。在企業經營受到影響情況下,職工的權益保障也會出現較大問題。企業會出現不按約定履行勞動合同,不按規劃開展企業職工的技能培訓,企業工會在職工權益受損后作用發揮也存在不足。因此,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勞動合同在保障員工權益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工會的作用,健全社會保障體制,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加強企業職工的就業培訓和技能提升,從而更好地保障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