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佳慧
(西安石油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5)
伴隨著全球新冠疫情的暴發,2020年初,我國實體經濟發展處在了緩慢甚至停滯的階段,這使資金鏈單一且抗風險能力弱的小微企業面臨著重重危機及考驗。小微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業經營發展的貨幣政策和稅收政策,以期調整市場環境,增加就業,助力國內小微企業穩健有序發展。
企業預算計劃與業務活動不一致預算管理是貫穿企業整個經營過程的生命線。由于小微企業規模小,資金流有限,所以預算管理在小微企業的經營發展中發揮著至為關鍵的作用。受疫情的影響,企業正常情況下的財務預算計劃被打亂或中斷,致使短期內甚至整個會計年度內各類財務指標實際執行情況都與年初預算出現較大錯位,企業年初做出的預算脫離了企業的實際發展,各項預算計劃也與業務活動不相匹配,無法使企業在特殊的經濟環境中明哲保身。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小微企業缺乏相應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和經驗,未能利用有效的方法及時應對內外部環境出現的問題,所以小微企業在應急背景下才會出現一系列的財務風險問題。因此,小微企業應制定科學合理的財務預算管理的策略,保證企業資金正常的周轉和使用,促進企業正常的運營和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巨大沖擊,整個經濟都出現了嚴重的危機,失業人數上升,工資水平下降,許多企業面臨經濟壓力甚至破產的危機。大中型企業有較完善的風險管控體系以應變多變的環境,有較強的韌性,但小微企業的財務風險問題顯得越來越突出明顯。經調查發現,我國小微企業在建立初期就缺乏相應的風險管控制度,加之疫情的影響,許多企業面臨資金困難,許多款項在疫情期間無法收回,計提的壞賬損失增多。這些問題在疫情期間暴露出企業在財務風險管控方面的不足和缺陷。
通常情況下,小微企業大多都處在企業生命周期的導入期或成長期,所以大多小微企業面臨經營風險高,現金流量少的問題。此外,新冠疫情的發展也加大了小微企業信貸的風險和融資的難度,使本就經營能力不足的小微企業更是雪上加霜。首先,體現在疫情期間使小微企業資金鏈面臨斷裂的原因是收入的急劇下降。在防疫前期,部分企業迫不得已停工停產,致使很多中小型企業的資金鏈出現危機和困難,而且受疫情影響,經濟停滯,社會總需求被壓縮,直接面向消費者的一些終端產品銷售企業受到重創,消費者需求收縮導致這部分企業損失慘重,而在這類企業中,小微企業又居多數。其次,防疫期間一些企業的營業收入與往常相比下降很多,企業的壞賬損失增加,現金流嚴重短缺,加之留存資金有限,加重了企業人工費用的負擔。最后,一些小微企業在沒有營業額的情況下還要為防控疫情采購防疫物資或是支付員工防疫補貼,這些額外成本費用的增加,使得本就入不敷出的小微企業雪上加霜,使企業產生直接的財務危機。
許多小微企業的內部管理制度亟待完善,其預算管理部分也有諸多改進之處。就目前我國小微企業的市場行情而言,企業的管理缺乏應有的規范性,而且缺少相關預算執行的標準,所以企業管理方法不夠科學,企業的內部管理效率低下,致使本就管理體系不太嚴謹的小微企業在疫情的影響下其預算管理更是捉襟見肘。
在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不健全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使小微企業在面臨危機事件時,無法對財務風險進行合理的預測和警示,并做出快速的反應。小微企業的預警機制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第一,財務風險預警指標的設定沒有結合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所選指標并沒有運用到企業風險管理中去,使得面臨緊急事件和突發狀況時并不能有效處理風險事件;第二,選擇財務分析方法不得當,財務分析方法的選取需要與企業規模和內部控制以及資本結構相結合,小微企業由于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在選取財務分析方法時過于疏忽或盲目,會使財務分析有較大的偏差,不能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風險狀況;第三,財務風險防范準備不足,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當企業發現財務風險時,再進行預防和管控顯然為時已晚。所以為了更好地應對危機,企業應結合財務管理現狀形成全方位的財務風險監督機制,并制定多種應急措施和方案,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風險水平。
小微企業融資的困難與小微企業自身的經營特點和發展狀況有關,這是我國小微企業一直以來面臨的一個瓶頸。從企業自身來看,企業規模小、經營分散、競爭力不強,受經濟環境和行業生命周期的影響較大,抗風險能力有限。此外,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治理結構、經營管理和監督機制存在漏洞,容易產生道德風險。這些問題使得金融機構難以獲取小微企業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金融機構為其提供服務存在潛在的隱患。從外部環境來看,一是受當前通貨膨脹的影響,經濟結構有待調整,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加之疫情的嚴重影響,小微企業的盈利能力、融資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二是現有金融機構的融資供給與小微企業的需求不匹配,融資渠道不夠健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待繼續深化;三是目前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和政策性擔保體系不夠健全,不足以支撐起小微企業的融資擔保力度,這些都是在小微企業面臨的融資問題。而小微企業面對現實狀況,需要多方配合和調整才能緩解融資困境。
小微企業在其經營發展的過程中要因地制宜,選取適合自己的預算管理辦法。首先,應該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上下結合的管理方法。自上而下要求管理者結合小微企業自身情況先制定總的預算目標,而后再從上而下去實施的策略;自下而上是根據管理者初步制定的各項預算目標,同時組織其他崗位員工共同參與商議預算計劃和方案,這樣可以集思廣益,結合各方各層的建議,使未來預算計劃的執行更加方便有效;上下結合,是指預算初步方案制定后,雙方進行多次溝通,反復修正,最終確定顧全大局且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預算計劃。其次,建立預算管理評價體系。預算執行要跟上預算計劃,預算的執行情況也需要有評價和考核的標準,才能使預算人員更好的跟進和考量。最后,要加強預算監督。由于預算過程是動態的,在實施過程中避免不了會有偏差,所以需要加強監督和評估,對于出現的問題可以得到及時的校正和改進,最終使預算計劃得到有效的落實和執行。總之,小微企業必須制定出符合自身情況并科學合理的預算管理方案,才能使其在激烈或突變的市場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
小微企業的管理層需要有風險管理的觀念,意識到財務風險是財務管理的核心。同時,企業領導要將自身的發展規劃與市場經濟變化相結合,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財務管理制度。建立科學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一是要根據企業的發展現狀,選取合適的定性和定量指標;二是企業應該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分析和預測;三是企業應該普及和儲備應對風險的措施和方案,以期積極有效地應對小微企業的財務風險;四是管理層需要有風險管理的觀念,意識到財務風險是財務管理的核心,同時企業領導要將自身的發展規劃與市場經濟變化相結合,完善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
在疫情形勢下,要助力小微企業的融資工作,需要采用內外兼治的策略,為小微企業奠定發展的根基。在新冠疫情發生后,中央及地方政府紛紛出臺相應的財政政策和稅收政策,減輕小微企業的稅收負擔。除此以外,為緩解疫情造成的資金危機,企業需要用好有關政策,擴大貸款融資的渠道,并與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首先,要完善與金融機構貸款的業務流程,申請貸款展期或續貸,以便獲得額外的貸款支持,合理的使用自身的貸款額度。其次,要響應“稅銀互動”有關政策,將納稅信用運用到融資信用中去。企業要以良好的納稅數據、納稅行為,打造自己良好的融資信用等級,從而獲得一定的融資信用資質和條件。最后,小微企業應與貸款機構建立互動共贏的合作意識和合作關系,構建銀企合作的金融生態,為小微企業自身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和動力。企業也可以通過與銀行、信托基金公司或合作企業達成協議,構建資金鏈融資新體系,打造新的金融產品,防范財務風險,緩解企業資金短缺的困難。
新冠疫情期間企業面臨著潛在的經營風險,小微企業要利用合適的方法分析自身財務管理存在的風險,再根據相關風險的特點制定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解決方案。小微企業也應積極地響應國家相關扶持政策,用國家提供的保障性措施來謀求自身健康、有序的發展。同時,在疫情沒有完全消失期間,小微企業要拓寬業務范圍,打通線上和線下交易渠道,提高生產銷售效率和利潤率,合理規避財務風險和經營困境,促進企業良好、有效地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