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
(山東玻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臨沂 276400)
企業生產經營中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有效地發現和管理風險是企業面臨的新課題。近年來,國家加大稅制改革力度,通過擴大減稅降費,修改個稅等系列舉措調節稅收環境。同時,不斷取消各類稅務證明事項,通過備案聲明制度等方式便利辦稅。國地稅機構改革合并加大稅務稽查力度,建立稅收違法黑名單制度。面臨稅收制度不斷完善的形勢,很多企業忽視對稅務風險的管理,使稅務風險防控成為企業風險管理薄弱環節。一些知名企業存在因稅務風險防范不嚴導致遭受財務損失等問題。國內外經濟發展暴露出稅務問題較多,1992年COSO發布《內控整合框架》奠定內控管理基調,將內控內涵延伸為風險管理,為企業從內控角度防范稅務風險提供行動指南。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面臨稅務風險種類不斷增多。如何做好稅務風險管控成為企業發展的重點[1]。當前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存在很多問題,生產經營中產品集資等環節涉及稅務風險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隨著市場環境變化,使得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工作發生變化。企業管理層通常優選利潤最大方案,未考慮企業隱藏的稅務風險,企業處于很大的稅務風險中,加強對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非常迫切。闡明企業稅務風險與內控理論是研究企業稅務風險內控的基礎。
目前,理論界對稅務風險定義眾說紛紜。通過查閱大量研究資料分析總結,本文認為,稅務風險是從企業角度出發在生產經營中面臨的風險,企業對稅務風險把控存在不確定性,稅務風險發生具有客觀性,企業成立到注銷無法避免稅務風險,稅務風險發生具有潛在性,可控性特點,爆發后為企業帶來利益損失[2]。稅務風險表現為企業違反稅收規定,對稅收政策理解偏差等。稅務風險非稅務機關執法風險,不僅在納稅義務發生前,且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始終。企業都是要以盈利為目的,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就要降低成本,稅務成本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企業要建立有效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將稅務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內控是基礎管理控制活動,有效的內控是企業防范風險的必要條件。美國注會師協會最早提出內控,最初用于防范企業財務風險,內控是在組織內部采用保證資產安全性,提高運營效率的方法。內控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與監督反饋等內容。內控相關要素形成完整有效的流程框架,核心要素是控制環境,缺乏管理層的認可重視其余要素無法實現執行。風險評估是分析風險危害性,通過風險分析等環節發現企業存在的風險隱患。控制活動是風評基礎上采取的各類手段,規避降低風險帶來的影響。企業信息搜集利用對內控關系密切,有效的信息傳遞可以消除風險。監督反饋對內控系統起到保證作用,必要時可結合外部監督評估,發現制度漏洞后完善體系[3]。企業需集合相關要素,共同為控制體系服務。
內控框架是實現組織經營目標與報告目標的管理工具。經營目標是對組織運營效果的期望,報告目標是對內外部相關財務數據及時規范進行公開說明,使組織活動在法規限定內進行[4]。使管理者看到內控機制是否正常運轉,稅務事項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中,涉及國家稅法與企業財務核算實務相關,大多數企業期望減少稅務風險。要明確企業從內控角度防范稅務風險的目標,對風險識別控制實施等為實現目標服務。內控視角下稅務風險管理目標是使企業涉稅業務符合國家稅法,正確計算繳納稅款,避免逾期繳稅與偷漏稅,對稅務日常檢查評估做到有理有據說明,采取有效手段減少稅務風險對企業生產經營的負面影響。
2017年后財稅領域發生重大變革,如加強稅務信息化建設等。相關法規穩步推行,包括擴大兼營定義范圍,提高職工教育經費,國家扶持行業未彌補虧損可結轉年限延長等,2019年國家推行減稅降費等系列政策,企業外部稅務環境變化快,稅務風險引起問題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5]。由于對稅務風險防控缺乏認識,導致企業問題不斷涌現。風險企業稅收規模可以揭示企業存在的稅務問題,企業稅務風險與內控機制建設密切相關。從內控角度分析防范稅務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企業內控稅務風險問題主要體現在評估識別水平低,控制活動不到位,監督反饋機制運轉失靈等。企業管理層認為稅務事項通常來自稅務機關對稅務事項通知提醒,企業主動學習稅收政策與稅務機關溝通交流意識不足。從管理層到員工對稅務風險管理思想認識欠缺,企業組織結構缺乏獨立稅務事項處理機構,財務部門主要核心任務是財會核算,設置稅務崗位負責日常涉稅業務,包括發票申領開具、對稅收政策的收集匯總等,設置稅務崗位不夠科學合理。稅務崗位人員專業素質較低,企業對所得稅研發費用管理不到位,分攤比例不夠嚴格規范,工作人員未充分認識問題的后果,尋找第三方中介機構進行調整處理,企業對進項稅額填報問題未引起足夠重視,存在低級的計算差錯。
企業內控視角下未對稅務風險進行管理,導致企業稅務管理出現很多問題。主要原因包括未形成稅務風險內控環境、缺乏有效的稅務風評體系、稅務風險信息溝通不順暢、稅務風險反饋與控制機制缺失等。企業對稅務風險控制以財務部門申報為主,管理層更多關注部門業務層面,企業戰略中心放在生產銷售,內部制度到重大事項會議決策無法從會議紀要中發現。財務部門認為更應關注資金風險,管理層則關注生產經營,缺乏對內控下稅務風險管理。董事有豐富的管理經驗,但對稅收政策法規不了解。稅務風險存在不確定性,企業對稅務風險管理意識不強。根據我國發布的系列法規,企業應從內外部環境建立稅務風險管理內控措施,企業生產經營中要通過風險識別分析構建稅務風評體系。稅務風評體系存在經辦人員業務能力不足,無法進行有效評價;公司治理機構缺乏稅務合規意識,內控制度設計未含稅務管理層面等問題。
內控環境直接影響其他要素的成效,重要的是人員的職責能力。健全的內控環境為有效開展稅務風險管理奠定基礎。稅務風險內控環境包括企業高管與內控重要性態度的行動政策,及稅務風險管理崗位職責分工,建立健全涉稅規章制度等[6]。企業組織結構安排中可以設立稅務管理部門,稅務經理負責領導管理,設立稅務管理等崗位,相互分離監督。建立財務總監、采購部等部門,抽調人員建立稅務風險管理領導小組,負責各類重大事項涉稅層面的溝通交流。明確稅務管理部門職責包括合理利用稅收政策,對納稅申報情況綜合分析;正確掌握執行國家稅收政策,制定涉稅規章制度與管理辦法;為企業戰略制定等重大決策及生產經營活動提供稅務風險管理建議。企業稅務管理部門履行相關工作職責,建立有效的涉稅事項管理辦法,確保各環節涉稅活動有序規范進行。
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指出,企業要系統收集內外部相關信息,通過風險識別分析等查找經營活動中的稅務風險,評價風險對企業實現稅務管理部門的影響。企業可以建立稅務風險識別評估體系識別稅務風險,進行稅務風險評估首先要識別風險,利用故障樹分析法將復雜問題分解為小問題,全面分析稅務若干問題的成因,需注意找到關鍵因素,采用內部測試方法確定風險是否存在。稅務風險識別指標可以從財稅指標中進行選擇,通過財務數據間接地反映企業的稅務問題,包括會計資料等,可以根據具體需要細分指標,如企業所得稅指標細化為收入成本等指標。企業存在復雜涉稅問題時要與稅務機關主動聯系,以控制事后的審查追究。
稅務風控活動可作用于各類風險,能對未出現的風險進行預警控制。企業要對日常稅務風險采取事前防范控制管理,區分不同風險種類采取對策。要注意增強信息系統對風險防控功能,嚴格控制重大稅務風險。企業要積極制定相應流程,降低人工差錯產生涉稅風險,通過對企業內部涉稅流程監控分析,結合業務特點合理設計稅務管理流程,對關鍵控制點判斷,從發票開具,納稅申報等環節拆解活動中存在的風險點,實現稅務風險事前防范目標。搭建稅務事項數據系統,實現各類稅務事項管理,包括備案等稅務事項,做好歷史時期業務事項的記錄,確保重要事件有完整的痕跡管理。若對稅務風險無法掌控,就會變成危機,造成企業損失。企業進行稅務風險內控要注意極端事件,制定應急可綜合措施,組建應急團隊等方式應對突發事件產生的稅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