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發展電力集團有限公司 周加平
按照《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在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方面,干部、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是重點,特別是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減、員工能進能出”是重中之重。國有企業職工長期在體制內工作,普遍認為在國企就是捧著“鐵飯碗”,只要進入國企就可以平平穩穩干到退休,甚至幾代人在一家企業工作的情況也并不鮮見,推行市場化的員工能進能出機制,對國企職工來說是要拿掉手中的“鐵飯碗”,其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
筆者所在的集團為積極響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所在省市關于去產能和“藍天白云”煤炭減量計劃工作部署,要在半年內對屬下兩家火力發電廠以及一家配套水務公司實施關停,需分流安置職工近500人。
三家關停企業為傳統燃煤發電廠及配套的供水廠,最早的一家企業位于市中心城區,是新中國成立前建成的第一家市內火力發電廠,建廠時間為1935年,已有超過80年歷史,是一家具有光榮歷史的火力發電企業。另外一家火力發電企業則是為該市一產業園配套供電供熱的火力發電廠及相應的污水處理廠。三家企業及職工多年來積極拼搏,為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能源供應作出了較大貢獻。此次三家企業共涉及職工約500人,屬于比較典型的國企職工隊伍,其中,員工在本企業工齡超過20年的約占50%,約有85%的職工與企業簽訂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同時,高中及以下學歷且年齡偏大、技能單一的職工近100人,職工隊伍思想方面具有以下五個典型特征:
一是忠誠且依賴性較高。對此次關停的三家企業職工來講,絕大多數人是一畢業就從“校門”進“企業門”工作,還有一些是早期的國企頂替招工,大部分員工都是一直在廠里工作到成家立業,企業既是工作圈,也是生活圈、社交圈,潛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在具有較高的忠誠度同時,也有比較強的依賴感。
二是市場意識差且較為封閉。火力發電廠屬于比較傳統的能源生產企業,其工作相對比較穩定,收入也相對穩定,同時與外部市場接觸不多,使得其內部員工特別是運行、檢修等崗位人員與外界接觸非常少,思想較為封閉,體會不到市場競爭的激烈,面對企業變化,多數職工顯得措手不及。
三是存在本領恐慌思想。發電行業的專業性非常強,屬于比較特殊的行業,特別運行生產、燃料等崗位技能單一,社會同類型通用崗位較少,尤其是其中一部分職工為早期學徒工,職業技能水平較低,在短時間難以勝任到外部就業的要求,普遍存在本領恐慌和“怕”的思想。
四是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部分職工長期在體制內工作,認為國企工作是“鐵飯碗”,總想著就算有什么事和困難,企業也會想辦法給解決,職工個人的危機意識不強,碰到變化或挑戰還有比較強的“等靠要”思想,主動性不強。
五是有一定的歷史遺留問題。三家關停企業成立時間較長,有的建廠超過85年,且有些崗位需要長期倒班,員工工作壓力較大,以及個別,員工因身體等各種原因,有的企業職工存在長期病痛,甚至個別職工存在思想癥結等,分流安置對于這些老大難的歷史問題都必須予以妥善研究和處理,因此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難度。
企業關停職工分流安置看起來是員工個人工作變化及勞動關系的調整,但背后卻是關乎著近500個家庭超過1000多人的生計大事,其對職工隊伍思想帶來極大的沖擊,也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面臨重大考驗的時候。思想政治工作平穩與否,既關系企業推進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工作,更關系社會穩定的大局。面對困難和挑戰,集團黨委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五指成拳、“五心”發力,平穩有序推進分流安置工作。
職工分流安置政策性強,企業內外關注度高,集團黨委高度重視,深入研究,迅速成立“三三四”組織管理體系,確保黨的組織領導和責任主體到點到位。一是成立“三級”決策指揮體系。組建由黨委主要領導掛帥,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三級領導機構,確保責任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全覆蓋。二是建立“三個”專業工作群。由集團牽頭,成立跨單位、跨業務的“分流安置事項、法律政策、招聘事務”專項微信工作群,引入勞動法律顧問外腦,統籌內部人力資源專業力量,建好推動工作的“參謀部”。三是關停企業成立“四個”專項工作執行小組。電力生產關系經濟社會能源保障的重大任務,必須確保企業停工停產與供電、供熱外部客戶的平穩銜接,以及員工隊伍的有序分流,三家關停企業分別成立了“安全生產、機組關停、人員安置、綜治維穩”等四個專項執行小組,確保各項工作妥善平穩開展,確保外部服務對象及客戶的有序過渡。
“信心比金子還金貴”,針對職工隊伍普遍存在的“怕、等、靠”等信心缺失問題,集團黨委堅持政策引領,深入基層,傾聽與交心并重,出臺四項措施,增強職工面對企業關停分流安置的信心和勇氣。
一是利用內部網站、OA、微信等媒體平臺廣泛宣傳。重點發揮多個宣傳渠道和平臺的作用,積極宣傳省市供給側改革以及去產能等政策,同時在廠區等顯著位置張貼或懸掛政策和鼓勵的宣傳掛畫及橫幅,營造正向工作氛圍,使廣大職工切實理解改革、認同改革,認識到處于落后產能的企業關停是集團轉型升級和滿足周邊廣大市民希望環境改善的必然要求。二是層層召開動員會。集團黨委領導深入一線,到關停單位召開動員會,所在企業黨組織則通過司務會、座談會等多場次多角度深入動員。使廣大職工認清由于所在企業機組容量小、煤耗率高、盈利能力低以及企業配套的產業園停產等,市場倒逼帶來企業持續生存的困難,形成只有改革才有出路的共識。三是開展細致的思想交心工作。針對不同人群的訴求,關停企業黨組織和工會組織分別召開不同層級、不同部門、不同年齡人員座談會等,與廣大員工面對面、心交心,與超過400多名員工進行談話,聽取大家所思所想,逐一解釋,對矛盾特別突出的企業,集團黨委領導分片負責,指導企業通過多方渠道了解分析,抓住員工隊伍的主要矛盾和關注焦點,針對性地做好工作,使廣大員工能卸下思想包袱。四是積極挖掘再就業崗位。能實現再就業是增強職工信心的重中之重,集團黨委高度重視,積極協調內外,竭力找尋再就業機會,讓職工看到希望、樹立信心,投身到企業改革中。
職工分流安置方案是搞好分流安置最重要的環節和指導文件,對方案內容及出臺的政策性、合規性、專業性、程序性及靈活性等“五性”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集團黨委多次專題研究,發揮專項小組的專業力量優勢,重點把握好四個環節:一是抓好前期意見收集環節。各企業黨組織充分發揮黨政工團力量,召開近10多場次座談會,廣泛收集意見建議,特別是職工最關心的安置辦法、分流去向、薪酬待遇、經濟補償、離崗退養、特殊工種退休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并仔細分析不同年齡階段員工的訴求和期望,收集整理國家、省、市的產業政策及勞動法律法規等,為擬定職工安置方案奠定基礎。二是擬定草案環節。堅持依法依規,同時做好政策把握與外部借鑒。集團黨委領導還帶隊到相關企業調研借鑒,研究吸收其好的做法,同時在擬訂方案過程中,注重用足、用好去產能等宏觀政策,既做到依法依規,保護企業國有資產,同時兼顧協調整體及個體均衡利益,結合關停職工能力、綜合素質、年齡區間以及個人家庭等多方面因素,采取內部轉崗、外部就業、離崗退養、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等多種安置方式,由職工結合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方式,提供多條出路和渠道,緩解職工焦慮和壓力。同時考慮三家企業同時關停,除對個別特殊歷史情況的處理外,在整體政策框架和標準方面做到規范統一,避免相互之間的不平衡和攀比。在擬定政策的過程中,集團還及時就分流安置的核心政策問題向市人社局、市國資委相關處室專題匯報,得到政策指導和支持。三是征求意見環節。按照約定時間,三家企業同時下發方案,通過召開班組座談會、職工代表會、個別交流等多渠道、多平臺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待意見收集整理后,集團人力資源專項工作組對收集的70多條意見召開專題會議,根據省市政策、勞動法律法規和企業實際情況等,逐一研究并提出解答建議,形成回復通稿并反饋各企業進行宣講解答,贏得職工理解支持。四是審議安置方案環節。由集團工會統籌三家企業同時召開職代會,集團人力資源、工會、法務等部門派人現場指導。其中兩家企業以高票通過了安置方案,但另外一家企業未能通過,這為后續整體再就業安排帶來被動,也給整個分流安置工作造成較大挑戰。面對這一問題,集團黨委頂住壓力,迅速研究,召集所在企業黨組織,深入分析查找同樣的分流安置政策為何該企業未能通過的深層次原因,要求所在企業黨組織切實擔負起主體責任,切實發揮主觀能動性,找不同層次的員工座談,切實找準、找實隱藏在背后的職工所思所想和擔憂焦點,以及不滿情緒蔓延的重點環節。同時,集團黨委領導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做好重點人員的一對一溝通工作,通過扎實有力的工作,兩天后再次召開職代會,高票通過了安置方案,確保各項工作同步推進。
分流安置的核心是要解決好員工的再就業需求,集團“內部挖掘、外部援助”兩手抓,除留守、離崗退養、自謀職業渠道外,為還需再就業的員工提供再就業機會。一是充分內部挖掘。由集團加強統籌盤點,充分挖掘內部現有各運營企業的空缺崗位以及預期新建項目用人需求,結合待分流安置員工的崗位特點、業務技能等,為分流員工提供多個就業崗位。二是積極尋求上級國資委的支持抱團取暖。面對內部分流安置能力有限的困難,集團通過上級單位,積極主動向市國資委尋求崗位安置支持。市國資領導高度重視,組織召開專題會議聽取企業困難,親自組織動員、大力協調10多家市屬國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和關心關愛精神,主動減少對外招聘,為三家企業的職工提供了涵蓋專業技術、安全生產、經營管理以及服務民生等基層一線崗位超過400個,為職工注入極大的信心。三是抓好再就業指導及培訓。面對大部分員工相對比較封閉、缺乏市場就業意識和應聘知識,有些員工甚至不會使用電腦等實際情況。由集團統一組織,聘請外部機構就業導師送課到廠,開展多場次片區應聘理論和面試技巧等實操培訓,幫助員工調整心態、準確定位再就業方向、提升應聘技能等。同時,關停企業人力資源部門還制作下發應聘簡歷模板,為不會電腦的同事提供簡歷填寫等服務,幫助員工做好應聘準備。為提高應聘成功率,集團再就業專項小組提前收集內外部企業的情況簡介、需求崗位職責、薪酬待遇、應聘條件等信息,并精心編制成《職工招聘會指引手冊》,提前發放到職工手中,提前做好應聘準備。四是組織召開集中招聘會,打造再就業平臺。為提高員工再就業成功率,集團黨委高度重視,選擇其中一家地處市區中心,交通便利的關停企業,組織召開外部市屬企業參加的分流職工集中專場招聘會。同時,成立黨委主要領導掛帥,包括會務組織、后勤保障、安全保衛、醫療、志愿者等5個專項小組,協調所在街道、派出所、社區醫院等,精心做好會場布置、路線安排和安全綜治保障服務,并多次進行提前演練走場,確保萬無一失。當天,市國資委領導高度重視到會指導,各外部招聘企業派出精兵強將,現場擺攤,熱情回答職工詢問,鼓勵職工展現自己的特長和意向,創造良好的再就業氛圍。市人社局等勞動部門則現場設立分流安置、再就業等政策咨詢點,及時解答分流職工關心的勞動政策等。經過各方共同努力,參會人數近500人,招聘單位接收了750多份職工簡歷,現場直接達成意向200多人,取得圓滿成功,為職工順利平穩分流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五是深入抓好報到對接。為確保分流安置落到實處,招聘會結束后,集團抽調專人組建對接工作小組,抓好用人單位與分流職工的無縫銜接,包括及時通知員工參加企業第二輪復試、體檢以及其他尚有空缺崗位的再次對接等。特別是臨近春節,工作小組加班加點,全天候對接服務,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切實暖民心、促就業,體現企業組織的關心和溫暖。
職工分流安置難免涉及歷史遺留問題以及個別職工不理解的問題。面對問題,企業既要關心愛護,也要堅持依法依規、有理有據地化解處理。例如,其中一家關停企業一名原征地工,早期因個人原因被除名離開,現聽說企業關停,回來大吵大鬧謀求經濟補償。還有個別不理智員工,想額外計算工齡年限等,意圖趁分流安置獲取超額補償,企業黨組織了解其訴求和想法后,深入分析具體情況,收集分析政策法規以及歷史資料,堅持公心、依法依規,做好政策解釋和情緒疏導工作,并針對其存在的其他困難積極在規定范圍內研究解決,但對于超出法律法規和制度規定的事項甚至情緒偏執的,則堅持原則和底線,引導其走勞動仲裁等方式,尋求合法合規的解決方式,分流安置問題均已得到妥善處理。
分流安置關系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矛盾集中、訴求各異,通過實施“五心工程”,切實發揮了企業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優勢,暖人心、通人情,獲得廣大員工支持擁護,推進企業重大改革取得成功,回顧整個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點啟示:
一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把握重大改革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確方向。在國有企業的重大改革中,要充分發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提升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強化政治引領、增強政治能力,要把黨的主張轉變成為企業改革發展的明確方向和政策措施,同時充分認識國有企業不是一般的市場主體,不僅承擔經濟責任,還承擔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
二是必須始終堅持群眾路線,推動重大改革才能得到職工真心擁護支持。職工是國有企業一切工作的最終推進者和落實者,企業全部事業改革與發展根基在職工、推動靠職工,推進重大改革必須心系職工,要把群眾滿不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標準,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掌握群眾最迫切的需求,并以此指導改進自身工作,必將獲取最廣大職工的支持。
三是必須堅持發揮市場配置基礎性作用,依法依規推進重大改革。國有企業推進改革創新,要正確處理好社會責任與市場的關系,在行使企業經營自主權的同時,各項改革舉措必須在法律框架內進行,必要時引進外部專業法律機構,確保依法合規,防范風險,避免國有資產流失。
四是必須充分發揮群團組織橋梁紐帶作用,形成推進重大改革的思想合力。群團組織是企業的橋梁和紐帶,在推進國有企業重大改革中,要充分發揮黨的群眾工作傳統和優勢,群團組織齊抓共管,有力發揮出政治動員、政治引領和政治教育作用,維護好職工合法權益,疏導好職工不滿情緒,共同維護和諧穩定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