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海傳媒集團 嚴亞平
一個新的歷史的開始代表著另一個舊的歷史的終結,如同朽木上的新芽。正如德國蒸汽機的首次出現不僅代表著各類鐵器時代的開始終結,也是蒸汽設備時代的開始。但是,一個網絡時代的突然結束,不一定意味著這個網絡時代的一切都隨著時代的飛灰而消失。我們可能還在用手機,坐長途飛機,看平板電腦。只有取其精華,才能真正使這個和諧社會繼續更好地發展。在信息時代,人類生活的智慧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在傳統媒體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傳統媒體逐漸衰落。如報紙、廣播、電視等。直接受到這種致命的經濟影響。新媒體的出現對于傳統媒體的沖擊十分巨大,十分迅速彌漫在人群之中。傳統媒體的沒落可以說是推進了新媒體的發展、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是新媒體,新媒體的出現讓人人都成為了一個媒體,而便捷輕松快節奏的方式更加受到年輕人的喜愛。但是這種背景之下,卻帶來了更大的危害。新媒體因為人人都可以成為媒體,一些嘩眾取寵,低俗愚昧的新媒體出現了。因為沒有過去嚴苛的法規可以制裁,這些人可以說是層出不窮。那么新媒體的出現與媒介融合之下,把關人角色的轉變也是應聲而起的。
新媒體為公眾提供一個開放的信息平臺。然而,一些媒體人出于獲取媒體點擊率、成名等各種目的發布大量虛假媒體信息,使得中國新媒體net海量用戶信息庫仍然充斥著許多不真實的媒體信息,造成了嚴重的媒體信息環境污染,影響了媒體受眾的語言思辨表達能力。而且傳統媒體報紙刊登的媒體信息一般都要經過其收集、撰寫、編輯、評價等各個環節。最終可能呈現給媒體受眾的媒體信息,可能是經過很多專業媒體人嚴格審查和把關的媒體信息,是一種具有正確媒體輿論導向的媒體信息。所以在媒體公信力建設上,傳統媒體報紙的信息比其他新媒體,更可信,更可取。新媒體的時效性已經滿足了新聞受眾所需要的時效性,但是這種新媒體所潛在的問題就是沒有一定的深度。這種毫無深度的新媒體在面對報刊時,變得毫無強勢之處。這也是報人們的機遇,可以在新媒體中添加上一定的深度。傳統的報刊雜志在歷史長河的發展之中已經形成了一種獨有的管理運行模式,同時新聞報刊已經有了屬于自己的文化底蘊。這就造成了新聞報刊對于一個新聞進行報道的時候,對于這樣一個事件的解讀,思考要遠遠勝于新媒體。這也是報人們的機遇,這些是現在這些娛樂導向的新媒體無法轉變的。
每一種新傳播媒介的形式出現,都會立刻引起關于傳統傳播媒介生死存亡相關問題的激烈爭論。以往的諸多事實證明,在移動互聯網信息技術不斷飛速發展的今天,網絡媒體已經是取得了飛速的商業發展,傳統媒體一統天下的尷尬局面已經逐漸過去。但是,新媒體的出現卻沒有使得傳統媒體退出。從這里來看就可以很好地看出來,傳統媒體擁有著一些新媒體所沒有的特點。無論是新媒體在技術上的獨特的優勢,還是傳播速度的優勢都無法替代傳統媒體。新媒體帶給傳統媒體的沖擊顯然是非常之巨大的,因為沒有嚴苛的管束條件,也就失去了束縛。新媒體的傳播也是非常之廣,而且信息簡介在這時帶給傳統媒體巨大沖擊。傳統媒體傳播環境下,把關好的人往往具有很大主導作用,他們對媒體信息的每次過濾、篩選都以其自身專業為媒體評判主要標準,專業的信息傳播者甚至同時掌握著推動信息媒體傳播的掌控大權,在推動信息媒體流通發展過程中對信息受眾群體產生潛移默化的直接影響。而目前新媒體的迅速出現則旨在使每個年輕人既是信息傳播者,又是信息接受者,人們通過利用新媒體各種手段應用來迅速獲得他們想得到的媒體信息,并自由地發表自己個人主觀意見。在這種實際情況下,傳統媒體已經積極采取措施,突破一味單純的嚴格把關,主動積極迎合當前新媒介發展環境下的現代信息網絡傳播發展態勢,有步驟地逐漸重新調整自己的媒體角色定位。目前的新媒體之中是很少有把關人的存在的,所以這也就造成了一些以愚昧、造謠、低俗、妄圖博取收入的新媒體。從這點看來,新媒體的把關人必須充足且數量龐大,不僅是需要專業人士來做把關人,還需要新媒體的受眾者來當把關人。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報人們會將那些決策專家們最好的意見以及思想準確地傳遞給新聞受眾者。只有這樣,報刊能夠進行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相反,新媒體并沒有這種行為,只是簡單在網上發表自己的想法,意圖是單純的娛樂。這導致公民通過主體發布信息,促進了個人信息的多層次和傳播,并通過自己的主體信息內容對他人的信息施加影響,影響他人的思想、感情、態度和刻板印象。這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作為一個專業的網絡媒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所承擔的媒體角色往往遠遠大于普通網民。在中國大眾傳媒角色的不斷形成和發展中,它們也扮演著信息中介或傳播過濾器的重要角色。雖然我們網站的這種修改方式可能會對某些領導或者想成為你決策領導的人起到引導作用,但這種引導作用并不關鍵。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還是網民對領導本身看法的整體本質。只要這個本質和廣大網民的實際需求有關聯,有共鳴,就真正有一部分網民能脫穎而出。
在如今這個快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當中,互聯網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同樣,大數據和互聯網也改變了媒體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所以在傳統媒體中就職多年的媒體人在這個信息時代同樣需要適應互聯網辦公。只有跟隨時代的腳步才能夠更好地發展媒體,不順應時代的變遷只有一個后果,被時代拋棄且遺忘。就此看來,只有順應時代的步伐,將傳統媒體與互聯網相互結合才能夠做好把關人。曾經傳統媒體都是靠著臨近現場才能進行報道,現在只需要在互聯網的幫助之下,進行大數據分析,進行場外實地調查再傳回場內就能夠迅速工作。而且大數據對于媒體人的幫助不止于此,還有很多地方。比如利用大數據分析人們最喜歡看的是什么,哪些人對于哪種內容來說最為感興趣。這樣一來,經過大數據的幫助,新媒體的運作模式,媒體人可以提高自己文章的閱讀量,精準推薦給喜歡閱讀相關內容的人。傳統媒體的新聞制作流程無非只有主題、素材、采訪、書寫、發表這幾種流程。但是現在這個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的時代,這樣的流程已經變得落后,使得新聞失去了吸引讀者的特點。所以想要做好媒體就需要做到以下三點。第一就是需要把握住重點,吸引讀者的目光,讓讀者有興趣點進來,有興趣讀下去。第二就是需要互動性,不能光報道一些與百姓日常生活相互分離的報道,讓讀者有參與感,這是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特點之一。第三就是要強調時效性和真實性。所謂新聞,最重要的莫過于時效性和真實性,把握好這兩點,那么內容也不會差到那里去。而且,新聞的真實準確對報人也是極為有幫助的,而且民眾也會因為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和真實性選擇閱讀。以上就是如何在媒介融合中做好把關人的具體做法,其中離不開互聯網和大數據,更離不開新聞的特點。新聞的主要特點也是新聞的存在價值,沒有時效性和真實性,所謂的新聞也就失去了原本的價值。所以利用好互聯網和大數據,可以更好地促進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融合,讓把關人的任務越來越便捷,越來越精準。
把關人這個角色在信息技術時代中逐漸淡化,但是是不可能消除的。所以,專業的新聞報道除了讓閱讀者成為把關人外,還需要其他媒體人的把關。所以,把握好新聞的時效性和真實性是重中之重。盡管現在的把關在網絡中處于一種主導的作用,但是卻不同于傳統的媒體把關人。最明顯的一點,網絡中的把關無論其中的把關工作人員行為有多么強的敏感,其中的把關人員行為也最終只能夠說是—種事后性的把關。事后把關的潛在風險自然也會隨之加大很多,相對于目前傳統事后把關將網絡謠言等虛假信息完全消滅在一個萌芽期的狀態,網絡事后把關顯然不啻于一種亡羊補牢。因為媒體傳播服務主體的日益多元化,把關不再是每個媒體傳播從業人員的唯一專利,也不再有人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