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工程大學信息與導航學院 陜西·西安 710000)
軍隊留學生教育的外訓教學是軍隊院校的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提高留學生外訓教學質量,對提升國家形象、促進我國先進文化知識在世界范圍內傳播均有重要意義。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創新軍校外訓教學模式,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提升外訓課程教學效果勢在必行。本文在外訓教學中探索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總結在外訓教學實踐中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專題研討的方法策略,旨在拋磚引玉,為促進高校留學生教育的發展提供參考。
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以無可媲美的優勢成為人類獲取信息資源最主流的方式和手段,其多源信息以各種可能的載體和媒體形式存在,獲取速度快且方式多樣。隨著“互聯網+教學”的發展,混合式教學作為傳統教學和網絡信息化教學融合的產物,以其兼容二者的優勢而倍受眾多高等院校的大力推崇,紛紛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軍校外訓教育也不能故步自封,軍校外訓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所謂研討式教學法是指教員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圍繞教學內容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現實社會中的熱點、難點、疑點提出問題,讓學員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通過獨立思考和相互探討,來研究、解答疑難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
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研討教學涉及到教員、學員以及實施的媒介,必須確保該教學方式具有可行性。
教員要針對外訓教學任務,首先解決應用外語教學中的“敢說”、“能說”的問題,有機會可到地方外語培訓機構及時“充電”,提高外語口語、聽力水平。二是手機、電腦等客戶端的各種翻譯軟件可以提供在線實時翻譯,可以有效解決外語教學的語言支持性問題。三是熟悉教學內容,了解相關技術的最新發展,掌握本門課程涉及到的專業詞匯的讀寫,提高教學、交流等的外語運用能力。四要提前熟悉外訓學員的情況,了解他們所從事的專業和培訓情況,對其國家的文化淵源、經濟水平、宗教信仰等差異做到心中有數,通過課前的教學聯席會溝通掌握外訓學員的知識技術基礎,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更有針對性。
外訓學員都是經過受訓國國防部門層層推薦后選送來培訓的,普遍思維活躍、問題思考深入、求知欲強,具備良好的軍事素質、實際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具有國家榮譽感使命感。同時外訓學員利用互聯網查詢外文資料、視頻、圖片等能力強,這些恰恰是在外訓教學中開展研討式教學的必要條件。
實施的媒介通過網絡來完成具有先天的優勢,可以采用網絡會議、騰訊課堂、ZOOM、釘釘以及其它各種直播平臺的形式,在線平臺通過網絡,可進行多人實時交流討論,并且很多平臺提供了與教學有關的方案如考勤、文檔、網盤、回放、作業批改等方便快捷的服務,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研討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可操作性和實時性很強。因此,可以在外訓教學中開展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研討教學。
外訓專業課更多強調實際的軍事應用和實踐,教學的針對性更強。以外訓課程《雷達對抗》為例,在教員對課程內容優化重組的基礎上,對課程重點內容和知識點形成教學專題,選擇研討課的教學方式進行實施。采用了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研討教學法,教學過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為了突出在戰場上雷達裝備使用的對抗性特點,將課程第三章的“對雷達隱身技術”和第四章的“雷達反隱身技術”兩個教學重點內容結合起來,真正從“對抗”的視角來完成對教學內容的優化重組,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增進學員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研討教學的方式組織教學過程。
2.1.1 精心選擇、設計研討的軍事主題
通過與學員溝通,他們一致認為“雷達隱身和反隱身”具有現實軍事意義,是各國軍隊防空作戰的關鍵問題,可靈活運用到課程所學內容,值得探討。講明主題的意義是關鍵,這是由外訓學員學習的目的性決定的,他們在各自的專業崗位上本身就是國內精英,都希望能通過到國外培訓來學習專業上新的軍事理念和技術。實踐表明,新穎、實用的選題會極大地調動外訓學員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
2.1.2 明確研討的流程
由教員給出該次研討專題的幾個關鍵問題,動員學員查找有關討論主題的文獻資料,然后進行消化吸收、分析綜合,擬定研討發言提綱,制作匯報交流幻燈片。在布置任務時,可將學員分為幾個學習小組,以團隊協作的形式進行準備。在這一階段可充分發揮學員線上外文資料查詢的能力,往往他們獲得的外文資料讓人耳目一新、大開眼界。
研討交流采取線上課程教學平臺,如騰訊會議、ZOOM、釘釘等進行研討,也可以采取線下教學模式,進行班級教學。
首先,由教員給出研討專題的背景,通過圖片、視頻的展示,分析現代戰場上的雷達裝備的面臨的隱身技術的威脅,使雷達的探測距離嚴重縮減,并且對雷達的戰場生存能力造成了巨大威脅,列出與研討主題相關的重點問題,讓學員對教學內容有整體的認識。
然后,讓各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小組發言,介紹問題分析、主要觀點、獨到見解和重要的參考文獻等。學員圍繞隱身技術的發展現狀、典型隱身飛機的隱身技術途徑、隱身效果的度量指標等關鍵問題展開小組匯報,分析隱身技術的優缺點,從對抗的角度對雷達反隱身技術和戰術措施進行研討。在每一小組發言結束時,要予以點評和鼓勵,使外訓學員意識到課前線上線下的研討準備工作得到教員的認同,會促進后續教學的良性發展。
接下來,自由發言,教員引導。外訓學員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分別從隱身技術在空域、頻域的弱點、雷達探測的原理等多方面開展了細致、深入的討論,并提出自己的疑問。在研討過程中,教員的作用是引入并拋出主題,引導學員展開討論,促進學員及時總結出新的反隱身對抗技術和戰術措施,同時把控課堂教學節奏,防止課題走偏,并引領學員將不同章節的知識聯系起來,達到“推陳出新”的效果。課堂討論中形式應多樣化,允許他們隨時表達自己的想法,用靈活、風趣的提問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在討論中,可充分發揮優秀學員的示范作用,對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可以讓他們用本國語言和其他學員交流,教員提供咨詢,直至解決問題。
做好保密工作是教員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方面,當涉及到軍事裝備的某些涉密參數時,要以恰當的方式予以拒絕,只要不涉及軍事秘密,教員就應及時、認真地解答外訓學員的疑惑。
經過討論后,各小組派出一名學員對本組相對成熟的觀點做最后陳述,教員點評的主要內容包括:對討論時小組匯報及提出、回答問題情況進行總體評價,充分肯定成績;歸納提煉出“雷達反隱身的技術方法和戰術措施”,并對其可行性、戰場效能等做出分析評價,對其中一些新穎、獨特的思考和想法予以表揚;對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和個別外訓學員的不足之處要有尺度地指出并予以更正。在這個階段,有一定深度、針對性強的總結講評利于引導學員深入思考、加深理解,使得他們對某些軍事難題的認識產生質的飛躍。
總結階段還應及時收集學員對外訓教學中開展研討式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可采用口頭交流或紙質材料匯報,實踐表明教學反饋可以有效促進教學的有效性。
外訓學員對本次專題研討教學的反饋包括兩個方面:對本次課程的評估和對教員的評估。外訓學員對在教學中開展研討式教學給予高度評價,前者包括對研討式教學的目標、內容組織、研討主題與課程的關系及其新穎性、課程學時安排等細節,后者包括教員對教材和研討主題的把握與熟悉程度、教學技巧、外語水平、課堂互動性、課堂控制力以及總體評估等方面,還就如何完善研討式課堂教學提出了各自的建議。這種評價方式反映出外訓學員對線上線下混合式研討教學的重視與肯定。教員要主動克服外訓學員提出的不足,實在無法解決的要做好耐心、合理、細致的解釋。
在運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根據多次教學實踐經驗,針對外訓教學模式的優化,提出以下思考建議。
混合式教學融合了常規工具和新技術手段,實現了課內與課外、線下與線上、班級與個體,集體與小組、自評與他評、課堂教學與線上虛擬學習環境、紙質教材閱讀與交互式電子課件學習的完美結合。在具體實踐上,應依靠教學團隊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完善設計,對具體的教學方法,實踐流程進行設計,對于線上網絡資源和平臺的使用應合理,可以開發自建適合于軍隊外訓的線上虛擬學習環境和資源,提高混合式教學的針對性。
組織開展“軍事研討論壇”,針對感興趣的軍事熱點和技術理論,開展內訓、外訓學員進行研討交流,既傳播了知識和中國文化,又拓寬了軍事視野,增強外語交流能力。教員對研討內容進行把控,不要出現軍事裝備的具體參數等失泄密內容,提醒內訓學員尊重外訓學員國家及其文化、風俗、宗教信仰等。對于一些內訓的雙語課程,如果與外訓課程相同或相關,進度合適的情況下,可以讓外訓學員跟班聽課,利用學員之間的交流,加強對教學內容的研討,也可以為內訓學員提供外語口語交流機會,實現互利雙贏。既可以解決“雙語教學中中文時間過長,沒有體現雙語教學”的問題,又可以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提升內外訓教學的質量,實現“依托內訓辦外訓,辦好外訓促內訓”的宗旨。
避免單一期末考試模式,增加階段性測試、課后作業、課堂表現、仿真實踐等考核方式,實現綜合考核,合理設置各項考核方式在課程評定成績中的比重,例如《雷達對抗》課程采用的階段性測試20%、課堂表現及作業10%、仿真實踐30%,課終筆試40%等考核方式確定學員課程成績。外訓學員認為這種評價方式全面、合理、有效。這種綜合考核方式可以從多方面考察外訓學員,反映出其綜合素質,也值得內訓教學學習和借鑒。
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研討式教學法的實踐表明,借助于網絡信息的優勢,通過完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具體環節、優化授課模式、改進教學方法,有利于激發學員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有利于提升外訓授課教員的專業素質,有利于推進軍隊外訓人才教育模式改革,值得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