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陳育林 劉 麗 王蒼林
(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遼寧 沈陽 110122)
北甸子村位于桓仁縣東北部,地處渾江和富爾江交匯處,是遼寧省重要的水源地。這里土壤肥沃、空氣清新、水質清澈,晝夜溫差大,年平均積溫3015℃,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天然硒元素含量達27微克/千克,盛產的稻米外觀晶瑩、色澤清澈,口感松軟適口、清香飄逸,一度曾是清朝皇家貢米的主要產區。解放后,由于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曾經的稻谷種植文化被逐漸地遺棄了,優質的稻米生長環境并沒有給村民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北甸子村雖然擁有良好地域特色農產品和自然環境,但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上仍然比較落后。全村471戶,10個村民組,1506人,人均年收入1萬余元,青壯年基本上都在外打工,村子里50多歲的算是壯年勞力,除此之外,不是留守兒童就是留守婦女,再就是老弱病殘。有著地域特色的大米等農產品,目前還是維持著傳統的經銷方式,批發給本地特產品經銷店、旅游公司或者是經銷桓仁特產品的其他地區經銷商。因為沒有構建渠道的能力,所以價格受制于客戶。因為當地合作社和農民缺少電商運營能力,好的產品并沒有給農民帶來好的收入。
桓仁北甸子村地域特色農產品電商扶貧運營省級科技特派團項目屬于遼寧省科學技術計劃項目,本項目旨在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和科技特派員制度,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創新扶貧模式、實現精準脫貧”及農村“產業興旺”的方針要求,依托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師資和技術優勢以及桓仁北甸子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逐步做大北甸子村特色經濟。
本項目組人員年齡、職稱、專業結構合理,工作經驗豐富。項目負責人陳育林,曾先后主持省部級以上課題十余項,獲獎七項。先后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一項,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二項等獎項,科研能力強。團隊成員劉麗、王蒼林、王麗曾先后多次指導學生在遼寧省電子商務技能大賽、社科獎全國市場營銷大賽、ERP商戰企業模擬經營大賽、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在校學生也利用創業孵化基地開設多家網店,并多次榮獲挑戰杯全國創業設計大賽遼寧省一等獎。2014年以來學院曾多次主持、參與沈陽法庫、沈北新區等地區農民電子商務培訓項目,且自2019年起承擔遼寧省教育廳組織的網店運營與推廣、電子商務數據分析技能等級證書的培訓工作。
本項目的實施將為北甸子村地域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和銷售作出示范,通過電商扶貧運營模式,實現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流通、銷售高度標準化、品牌化、網絡化。借助電商做大做強北甸子村的特色農產品產業,引領帶動廣大農民脫貧致富。
2019年12月,本項目從遼寧省科技廳獲批后,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陳育林院長帶領電子商務專業教研室老師一起組建團隊,開展本項目的研究工作。本項目旨在打造包裝遼寧省桓仁地區特色農產品,并通過電商運營來達到扶貧的效果。
課題組調研收集北甸子村大米和鴨蛋等特色農產品的發展規模、市場銷售渠道、銷售價格、年銷售額、客戶人群及農戶戶均收人等數據;調研北甸村淘寶和微店銷售特色農產品的情況,需要掌握村中目前從事電商銷售的企業、人員、交易額、物流快遞等資料;制定了《桓仁北甸子地域特色農產品電商扶貧運營實施方案》,成立電商扶貧運營領導小組。
課題組多次召開科技特派團課題研討會,集思廣益創新性地完成課題任務,還以點帶面,把創新創業教育、教育部的電子商務數據分析師、網店運營推廣等“1+X”證書及經管學院下鄉干部的扶貧項目融入課題中。借助課題發展電子商務專業的職業教育,提升師生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本領。
項目組對科技特派團課題中的“農產品電商運營”部分進行專題研討后,確定了農產品商品品名,并在此基礎上研究推進商標的設計、注冊等一系列工作,同時著手打造適合線上銷售的農產品規格,并設計富有地域特色的包裝,選擇適合北甸子村產品特色的電商平臺。
為“北甸人家”稻米,印刷精美包裝。魯迅美術學院張天一教授設計團隊中的研究生楊進冉同學,根據“北甸人家”稻米的種植特點,北甸村的歷史文化,為“北甸人家”設計了融入很多中國元素的國潮風格的設計包裝,大氣時尚。
課題研究中期,課題組助力桓仁地區農產品市場推廣的電商培訓班受到當地農民的熱烈歡迎。電子商務專業老師經過前期的精心準備,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通過騰訊課堂遠程教學,為桓仁地區農民開展農產品電商公益培訓。通過《電子商務運營實踐》培訓課程對北甸村返鄉的中青年農民進行電商線上運營培訓,培訓了桓仁地區59位農民朋友。在講座中,實用的操作技巧、通俗易懂的講授方式、精心設計的培訓體系、培訓內容,極大地調動了農民朋友對電商知識學習的積極性。為農民朋友講授如何通過抖音和快手賣貨、抖音和快手小店注冊、抖音和快手賣貨的方式、作為淘寶客推廣淘寶聯盟的方法,抖音和快手小店的入住資質、打造爆紅抖音和快手號技巧等時下最火的電商運營工具。學員們邊聽課、邊操作,大家積極互動。雖然教學中不能面對面,但在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和配合下,農民聽課的氛圍非常熱烈。農民朋友力贊這一培訓內容和形式非常好,紛紛表示,雖然因為新冠疫情暫時不能外出務工,但現在通過電商培訓課,學到了不少實用的知識,通過課程真正學會學通電商,今后用電商手段把桓仁當地的土特產推向全國。
從2020年12月至今,本項目進入結題總結工作階段。課題組完成項目要求的各項成果總結工作及技術經濟指標總結工作,形成了省、市、縣三級科技推廣體系。整理數據和資料,撰寫結題報告。開拓京東、淘寶、農民之家、遼寧金農科技有限公司和鷹眼創世(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農產品互聯網平臺,以及農產品社交電商渠道,為面向全國開展“北甸人家大米”和“北甸人家鴨蛋”銷售工作。
在遼寧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前所長、東北著名水稻專家王玉山教授,中科院沈陽生態所、全國知名土肥專家何隨成研究員的大力支持下,北甸子村有機水稻種植順利推進并獲得成功。通過手機監控,讓消費者隨時察看富爾江畔青山綠水之間的生機勃勃、鴨群戲水的綠色稻田。為了提升稻米的市場價值,項目組委托沈陽魯迅美術學院知名教授張天一團隊為北甸人家品牌設計了地域專屬商標和國際時尚包裝。
在產品銷售中,課題組對京東、淘寶、抖音、快手等平臺消費者用戶日常行為相關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析,明確定位市場消費者不同的購物需求和購物行為特征,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推送相關產品廣告內容,加大該類型產品的服務信息宣傳推廣,促使消費者增加購買興趣和欲望。
課題組利用電子商務數據挖掘技術和客戶群體建模技術對消費者購買行為、消費喜好、產品價格敏感度等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根據其潛在的個體屬性、消費偏好、行為特征和社交關系針對性地發送個性化郵件,并且通過百度搜索引擎以及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消費者瀏覽記錄進行研究,采取定制信息推薦的方式,通過自動推送與其偏好一致的關聯產品,從而提高信息的流通和傳播速度,提升消費者個性化購買體驗,實現精準營銷。
北甸人家產品的廣告語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北甸人家稻米采用稻花香2號原種,實行純綠色有機種植,不施化肥、不打農藥、不用除草劑、無重金屬殘留。如果您愿意和我們一起分享,歡迎您加入北甸人家稻米認購群,自己來當地主,吃屬于您的特供米”,“不一樣的種植,不一樣的稻香;不一樣的稻米,不一樣的健康”。
在北甸人家大米產品銷售過程中,面對不同層次的消費群體,實現精準的個性化營銷。課題組成員劉麗老師利用豐富的營銷經驗,做了以下營銷文案:稻花香2號原種采用純綠色有機種植每畝產稻谷約1400斤,出米率50%,約700斤。目前,稻花香2號純綠色有機大米每市斤市場價至少28元以上,北甸人家稻米因第一年試驗,認購價暫定每市斤8元(含精美獨立包裝)。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從半畝起認購,半畝約350斤,合計2800元。當然了,趕上豐收,多產的米也歸您;如果趕上歉收,您也不必擔心,北甸人一樣給您補齊。當上“地主”后,您可以隨時監管自己的稻田,并對稻田經營進行指導。當然您若是有空,也可以隨時去您自家的地兒,看看自己的稻田,漫步于富爾江畔,來感受北甸人家濃郁的鄉土風情。
通過遠程視頻監控等多種技術建立商品信息可追溯系統。為了保證項目試驗田生產出高質量的稻米,為了更好地實施追溯監控水稻實驗田施肥、防蟲、種植、收割等環節,課題項目組為實驗田采購了試驗田監控設施設備。該設施設備可確保水稻種植的育種、種植、施肥、防蟲、收割、加工包裝、流通、直至消費者手中,確保每個環節都能控、可控、全程可追溯。
北甸人家商品信息可追溯系統包括“北甸人家大米”和“北甸人家鴨蛋”從生產、加工、包裝、倉儲、運輸到消費的每一環節的產業鏈上信息,生產者、電商、運輸公司、質檢人員等各主體信息,產品產地、生產批次編號、產品物流、質檢情況等基本信息。
技術設施的配備,使水稻標準化種植開始邁出重要一步。對大米進行全程質量跟蹤,并通過“北甸人家”產品信息可追溯系統APP直觀地展示農產品供應鏈各環節操作流程,使消費者通過掃描產品外包裝二維碼或者條碼便可隨時查詢產品的產地、加工場所、倉儲物流配送、產品質量等相關的具體內容。
本課題組利用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企業大師工作室先進的管理理念、科學地設計適合農村電商運營管理人才的培訓考核系統,增加抖音、快手自學內容,不斷改進及完善適合農村的電商培訓模式。同時,進一步完善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模式及激勵制度。課題組根據培訓考核系統要求對桓仁地區農民開展農產品電商公益培訓,對北甸村返鄉的中青年農民進行電商線上運營培訓后,增加考核環節,為考核合格的學員,頒發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電商培訓合格證書。
項目組通過一年的工作,完成了北甸人家注冊商標工作,為后期農民合作社生產的大米和鴨蛋、冰酒等產品的市場化運營做好鋪墊工作。“北甸人家”大米等系列產品的線上運營,可以帶動當地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及銷售優化升級,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總結提升“北甸人家”大米等系列產品電商運營模式,將陸續打造一批桓仁的縣域地域特色農產品品牌,如:“北甸人家人參”“北甸人家小米”“北甸人家松籽”“北甸人家山野菜”等,并帶動桓仁地區其他農副產品品牌的發展。
“北甸人家”大米等系列產品線上運營模式的打造,整合了桓仁當地原有的松散合作社組織,利于建立高效標準的現代化合作社生產與運營模式。通過打造北甸子村合作社聯盟,逐步提高“北甸人家”大米等系列產品品牌省內外的知名度,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品附加值,并逐步擴大推廣面積和產品生產規模。本項目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鄉村振興提供新的發展思路。桓仁特色產業的深化發展能帶動桓仁區域優勢的旅游產業,通過開展“冰酒品鑒節” “農家樂”等主題活動,吸引省內外游客。
通過本項目的示范性運營,讓當地合作社農民收入有了顯著提高。2021年,本課題組繼續幫助當地農民進行北甸人家有機大米和葡萄酒的生產與銷售,今年的大米預售活動已經結束,農民已經收到預定企業的預付款,大米價格每斤8元(含精美獨立包裝),助力農民收入增長。
“北甸人家”大米等系列產品線上運營投入少、推廣面大,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機或者電腦,農民經過四次到五次培訓,就能在淘寶、京東、微信上進行開店銷售。農戶通過網絡直播與客戶互動,讓客戶親眼所見,增加購買可信度。特別是和用戶基數大、流量大的線上平臺合作,更能促進“北甸人家”大米等系列產品銷售。
本項目在運營過程中,邀請專家為當地合作社農民進行種植技術培訓。陳育林院長積極協調各方面專家資源,先后邀請我省著名的水稻專家王玉山教授以及五常薛鳳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馮曉峰社長為北甸子村部分種植戶講授有機水稻的種植技術。兩位專家講座內容涵蓋了稻花香二號一代種子的甄別與遴選,如何在傳統耕種法中堅守人工插秧、人工收割、自然晾曬等內容。培訓后的農民表示,種了很多年水稻,現在才知道有機水稻的種植、包裝有這么多門道,也懂了只有生產出高品質的稻米,才能增加自己的收入。
本項目借助農村電商平臺,實現線上到線下的引流作用,帶動鄉村旅游、餐飲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不斷推進鄉村建設,打造美麗鄉村。通過不斷挖掘本土特色資源,重視品牌建設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對本土特色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從供應鏈源頭改進特色資源品質,不斷優化產業基礎。“北甸人家”大米等系列產品品牌的打造,能夠推動農產品生產的標準化,包括環境標準化、種植標準化、選品標準化、包裝標準化、文創標準化,這對農村生態宜居提升有很大的助力作用。
本項目通過為桓仁北甸子村地域特色農產品注冊商標、設計包裝、線上運營、開展電商人才培訓,進行農業項目電商化示范應用和推廣,這對桓仁的縣域經濟發展、特色農產品種植加工業及農產品電商經濟發展均有推動作用,最終有利于農民脫貧致富,實現經濟、社會、環境三方利益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