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俠
(人民美術出版社 北京 100022)
一本書從編輯到出版需要很多工作,市場調研、選題策劃、發掘作者、選題立項、書稿審讀、編輯加工、書稿校讀、圖書推介等。
雅正、達用是成書的標準,嚴以某事、寬以待人是成書的方式。作為一個出版社的編輯,將一個好選題落實成一本好書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以下幾個方面。
圖書的選題是編輯通過市場調研,通過全面考量,深入思考有針對性的及充分的價值評估后得來的。從編輯的角度而言,一個好選題最終能否實現的關鍵是能為這個成熟的選題約到最合適的作者;一個好的作者能否最大程度實現選題策劃的預期效果又取決于作者在這本書上投入的心力。一位圖書編輯想要保證這兩點的順利實現,關鍵就是處理好編輯與作者的關系。體現在工作中就是需要圖書編輯和作者交朋友,這種關系是一種朋友加合作伙伴的關系。從合作伙伴的角度講,雙方都要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同時要互相配合對方把工作做好;從朋友的角度講,又要保證對方的利益最大化,但同時要在關鍵時刻給對方極其中肯且有實際價值的建議。從圖書編輯的角度講,同作者交朋友要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要抓住作者的興趣點。比如,筆者在同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合作的過程中,附中想出一本建校以來所有石膏像優秀作品的書,他們希望能做出一本內容詳實、格調高雅的書,而不是庸俗膚淺、粗制濫造的書。于是,我們推出了《物色黑白:附中學子的石膏世界》,書名出自《文心雕龍》最美的篇章《物色》篇。在這本書的創作過程中,編輯經過和作者的幾次探討,提出了此書從傳統文論“物色”的概念入手的建議,同時提出是否可以將寫實和抒情、客觀和主觀因素融合到素描基礎教學中;附中馬上和我社確定了合作意向,拒絕了幾家他們認為可能會把書做成庸俗化、同質化的出版社。又如,附中一位資深教師要出一本有深度、有新意的頭像素描技法的書。于是,圖書編輯提出從哲學意義上的“道”的角度講頭像的畫法,從“道”入手,擺脫了亦步亦趨“步驟八股”模式,加強美術基礎教育的方法論和系統論意識,推出了一本有學術深度的素描技法書。利用編輯在圖書市場、策劃、經驗等方面的優勢提煉出選題的亮點,給作者最有實際意義的建議,并輔助他把圖書的內容做到最好,這就是強調做朋友。
其次,要引導作者的興趣點。因為,在很大情況下,作者的興趣點和出版社選題的重點差距很大。這是工作中常見的一種情況。但是,一旦這種差距激化,很可能引發矛盾,更有甚者會導致合作以失敗告終。這種情況很可能會使一個潛在的好選題流產。比如,一位美院資深教師到筆者所在的出版社辦事,在熱情接待了他的同時,無意的閑談中竟然“侃”出了一部獲獎圖書選題。此后,我們把出版社的“雙效”目標和這位老師的教學、科研興趣緊密聯系起來,果然最終成就了一套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俱佳的獲獎圖書。而在這個過程中,圖書編輯也努力向各方推介這個優秀的選題,積極參與各類政府圖書獎項、出版基金等申報,有力地保障了作者的利益,從而與作者結下了亦師亦友的關系,這是強調做合作伙伴。
從作者方面而言,一方面,編輯對稿件有兩個嚴格要求:一個是基本要求,即從約稿之時起,就向作者提出雅正和達用的嚴格要求。和作者商定專業參考書,制定語言規范工具書和文獻索引規范要求,不達到這個基本要求拒收稿件。另一個是較高要求,即建立稿件數據庫,起碼建立區分了字符樣式和段落樣式的文本格式稿件和稿件重要信息的表格文件。這樣有三個好處:首先是能夠提高作者稿件的嚴謹性和規范性,其次是方便編輯審稿和版式制作,再次是可為融媒體與數字出版打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編輯充分尊重作者的學術觀點和語言風格。作者在表達個人觀點時,一定要列出依據,同時注明常見不同觀點的出處。這樣能最大限度地尊重在相關領域做出貢獻的作者,也能增加圖書的學術深度。作者在長期的表達習慣中形成了自己的語言風格,實踐證明,針對不同作者,這種風格是最準確,也是最生動的,這樣做也有利于保持作品原貌。
建立一支有很高專業水平和出版意識的作者隊伍,而這些作者又推薦了更多的好作者,取得了“徐庶走馬薦諸葛”的效應,達到雙贏的目的。每一本圖書都是作者與編輯相互選擇、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過程,正確處理編輯與作者的關系是出書的關鍵,也是出版社的立足之本。
結構語言學派認為,語言是一個關系網絡;語言中獨立的因素是無意義的,只有“關系”才體現語言的本質。因此,在圖書整體設計中強調這種“系統”概念,不僅圖書內容之間、裝幀設計各個視覺元素之間不能脫節,而且,內容和裝幀設計之間更不能脫節。例如,在設計《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留校作品集:1953—2006》時,視覺效果上強調了作業評審老師的簽字“留”和分數這兩個最關鍵的元素,因為在這些留校作品上普遍存在這兩個因素,這樣不僅在形式上把封面、章節和每幅作品連接起來,而且從內容方面體現出附中幾十年基礎教學不同階段教學對作業等級所掌握的分寸。在設計《藝術人體解剖圖鑒》時,強調了解剖學誕生和成熟時期正值文藝復興時期的因素,封面設計中強調了文藝復興的內涵:在書名位置套上古希臘基石,選用米開朗琪羅的素描人體作為主體圖像;這個人體不僅立足于這塊基石,而且走出這塊基石。這和文藝復興立足古典傳統和以人為本的內涵是吻合的。在設計《中國書畫鑒藏通論》時,封面以放大鏡為主體圖像,鏡內浮現出范寬山水局部和“乾隆鑒賞”印章;主體圖像后面暗示出傳統書畫立軸圖形。這樣不僅使圖書內容一目了然,而且暗示出中國古物鑒定的鼎盛時期——乾嘉時代。在設計《古舊字畫鑒別法》時,整體為中式豎排版,內文上下以深棕色線條為裝飾,讓人在閱讀時像是緩緩打開一幅卷軸古畫的感覺,強調了字畫鑒賞中的古意和傳承。在設計《“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宣傳畫集》時,考慮讀者對宣傳畫的使用習慣,此書開本從正度對開變成大度對開,從折頁裝變成全開裝,封面顏色也多次調整,最后呈現為以正紅色為主要顏色,輔以古典云紋、金色點綴的整體樣貌。最終出品了內容與開工相統一,色調、構圖、氣氛適宜的產品。
不同圖書設計的側重點的不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讀者的購買欲。好的設計會根據圖書的不同性質、用途和讀者對象來思考,從而表現出書籍的豐富內涵,并會以一種傳遞信息為目的和一種美感的形式呈現給讀者。
內容是一本圖書最重要的部分,內容的創新對圖書而言是最可寶貴的價值。但無論如何創新,都要始終有高度的政治意識,要掌握國家的政策導向,要提高對選題導向的辨別能力,多策劃導向正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選題。在此基礎上編輯要為讀者著想,注意各層次讀者不同的閱讀需要和閱讀興趣,充分滿足讀者的讀書要求,引導和提高他們的欣賞趣味和鑒賞能力,將圖書的內容與市場聯系,以多方面、多層次的優質出版物滿足讀者需要。例如,有一位美院教學骨干老師要出一本關于討論色彩邊線和色系的論著。她談了大概的想法,編輯感到術語生僻,理論晦澀,不用說一般的讀者會望而卻步,就是專業人士恐怕也少有問津。但又不難看出其中閃爍的智慧之光。我們建議她把色彩邊線和造型結合起來,把色系和色調的關系更明朗化,并結合美院師生的肖像、靜物、風景習作和創作的實例和點評;引申了“文”“筆”的概念,把色調分解為表層結構“色彩的塑造形式”和深層結構“色系”,使色調不僅“可感”而且“可知”。這樣,艱深的色彩理論轉化成了畫色彩的絕招和竅門,讀者對這種深入淺出的形式非常滿意。又如,我們出版的某套系列圖文書,這個系列特色是以賞圖為主,文字為輔的輕閱讀圖書,要求文字在300字左右,但作者身為美術理論專業人士,所以給的文字遠遠超出很多,而且內容寫得非常精彩,讓人難以取舍。于是我們在編輯時與作者商量精選適合的文字出版了此系列,剩余文字編輯出版另一套系列,做到了“一魚兩吃”的效果。
內容的體現需要我們在出版圖書時找準定位,確定目標讀者群,最重要的是,體現出圖書自身的亮點和獨特的價值,讓圖書物有所值。
綜上所述,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美術出版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宣傳闡釋作為出版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務,結合專業優勢,注重深挖內容與話語表達,使出版內容更加感人,以更加讓讀者喜聞樂見的形式與語言,使圖書的出版更好地傳播給目標受眾,更加有效地發揮宣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