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仙文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扶綏縣龍頭鄉中心小學 廣西崇左 532100)
在當下這個時代,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成為了許多教育工作者非常頭疼的事情。許多學生由于課業的壓力、周邊人的忽視等原因,產生了或大或小的心理問題,如遇到問題不會求助長輩、不喜歡與人交流。小學生是一個脆弱且易受傷的群體,在生活學習中如果沒有受到好的引導與關愛,受到的傷害可能會持續很多年之久[1]。
班主任管理一個班級時,經常會開展班會之類的活動,老師應在這類活動中進行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學時期雖然是一個很單純天真的階段,但是也不乏校園暴力之類的事件發生。老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期間應當強硬地告誡學生不能有這樣的錯誤行為,不能欺負其他同學,學生之間應當相互體諒、相互包容,因為校園暴力對學生的影響既負面又深遠。并且,應當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安全教育,當學生對他人的接觸感到不舒服時要知道拒絕,并在之后及時告知老師和家長。
例如,老師可以找一些在學生認知范圍內的短片視頻讓大家一起看,并在觀看之后講講自己的感受,讓學生通過視頻產生共鳴,知道什么不可為不能為,知道在遇到問題時怎么尋求幫助。老師在進行安全教育時,也可以用適當的方式告訴學生什么是不適的身體接觸,應當如何拒絕這種接觸,并積極地告知老師和家長。
老師與學生的關系總是讓許多學生不敢交流,害怕向前一步,這樣的情況是不行的。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容易造成老師無法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也就無法適時為學生排憂解難,這就進一步造成了學生封閉自我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處于孤立無援的狀態,容易自己一個人放大問題,從而胡思亂想造成心理問題。并且,在學生進行傾吐時,老師應當有耐心且放低姿態,不能因為自己是老師就擺出過來人的架子,輕視學生的問題,讓學生無法得到緩解反而沒有安全感,從而不愿意再與老師交流。所以,老師應當懂得如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信任自己,愿意傾吐自己的煩心事,并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與關注,愿意聽取老師給出的解決建議[2]。
例如,在學生找老師交流時,老師帶學生去一個相對放松的場所,如操場的角落,用一個朋友的姿態與學生交流。在學生說出自己的問題時,老師應當慢慢引導學生講出自己的目的與思考,在認真聽取學生的問題后,老師應當適時地進行鼓勵。接下來,老師可以用學生可以理解的語言,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剖析。這樣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到老師對自己問題的重視,不因為自己的年齡輕視自己。這種行為可以幫助學生有一種和朋友聊天的感覺,并且能讓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感,從而愿意聽取老師的建議。當學生愿意與老師交流時,老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已經邁出了很大的一步。
學生與老師的相處,不能僅靠學生的主動邁步,更需要老師的積極主動。學生愿意與老師交流非常重要,老師細心主動地發現學生的問題也是很重要的。有的學生可能愿意與老師交流,但還是害怕交流,或者覺得問題難以說出口。這時就需要老師主動發現并主動接觸學生,并進行相關的交流問詢。小學時段的學生還處于情緒很外露的階段,當某個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時,老師在進行細心觀察后也能看出很多反常情況。老師不能忽視這些反常情況,要主動問學生遇到了什么事,需不需要老師提供幫助。在學生仍不愿透露時也應當有耐心,悄悄地從其他途徑關注學生的情況[3]。
例如,老師觀察到學生的反常情況,如某個非常開朗的學生突然變得沉默、某個喜歡交朋友的學生突然變成獨自一人等,老師要先在這個學生的周邊了解情況。而后可以在放學期間陪同學生回家,在這個時間段與學生進行交流。或者與學生家長進行適當的聯系詢問,同時讓學生家長不動聲色地觀察學生的情況并與老師進行交流。找出問題后再與學生進行交流,并為學生提供需要的幫助。
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我們應當重視的問題,也是老師不能推卸的責任。老師應當通過不同的方式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確保學生有一個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并且,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前提,小時候的傷害有時候會伴隨孩子一生,老師在這時更應當充當一個保護者,保護學生不會受到不必要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