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升德
(陸川縣珊羅鎮初級中學 廣西玉林 537722)
核心素養在當前的教育領域受到格外重視,關于核心素養的教育要求包括各個年級段,包括農村和城市,課內和課外。雖然農村學校在師資、教學物資、教學設施、教學環境等當面都和城市存在差距,但仍然要重視素質教育的建設,在教育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的培養。核心素養的提升能為學生的學科學習奠定基礎,讓學生更加符合國家對人才的需要,有利于學生的自身發展。在初中數學教育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培養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認識,更有效地內化數學知識。
由于農村教學更重視學生的升學,所以農村教師更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偏向于長時間的理論知識技能教學,并且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自己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沒有給到學生自我學習的空間和機會,使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薄弱,核心素養發展緩慢[1]。
由于經濟發展的弱勢,農村初中存在教育教學設施建設落后,教學環境相對較差的情況,教師無法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及時通過多媒體等工具直觀展示,導致許多學生對數學的理解程度低,學習積極性也受到影響,對難度較高的數學學習更加懈怠,這不利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由于初中學生年齡較低,抽象思維發育不完善,更傾向于直觀化的知識理解,所以,將數學中的抽象知識轉化為直觀知識,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學習。但農村學校受到經濟條件的約束,多媒體教學設施沒有全面覆蓋,有一些抽象的知識無法及時直觀化。所以,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便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抽象的知識進行探究,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長遠發展[2]。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數學“軸對稱”的教學中,由于農村初中教育教學資源和材料的限制,教師無法向學生展示多種具有對稱性質的物品和圖片資料,對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紙上作圖。比如,讓學生畫出兩個全等的三角形ABC和DEF然后連接AD、BE、CF幾個點作出三條線段。讓學生通過連線、對折的方式,發現對稱軸的存在。然后讓學生進行小組探究,總結對稱軸的特征,最后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分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畫圖的方式,找出其他基本幾何圖形的對稱軸。這樣的方式也能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此舉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成績的高低和學生對題的熟練程度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習題,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同時,提升習題資源的利用效率,通過習題反復對知識點進行練習,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學習,認識學科的本質,提升學習效率。在農村教學中,習題材料比較缺乏,學生無法進行大量的題庫訓練,對此,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典型的例題,根據這些例題,幫助學生掌握一類的題型,從而提升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在七年級數學邏輯推理類題目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用這樣一道題目來舉例:某個超級市場中有很多商品在晚上被罪犯開車偷走,三個存在作案動機的嫌疑人被警察局傳訊,警察局掌握了以下幾件事實:1.罪犯不在甲乙丙三人之外2.丙在作案時總得有乙做從犯3.甲不會開車。讓學生在四個答案中選擇能肯定的作案對象:甲、乙、丙、乙和丙,這一類邏輯推理題都是在解題過程中,讓學生對已知條件進行充分分析,然后采取分段排除法找出突破口,然后通過推理得出問題的答案。所以,對于這一類問題,找一個例題就可以解決幾乎所有此類問題。在引導學生推理的過程中,可先提示學生認真讀題,掌握已知條件,然后引導學生運用分段排除法,也就是分別假設作案對象為甲乙丙,然后在假設的情況中對已知條件進行驗證,最后推翻不符合已知條件的假設,得出正確答案。這一推理過程能極大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讓學生在再面對類似題型時能有思考的方法和路徑。
農村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及時更新教學觀念,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提升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創新探索能力。在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開展自主的學習活動,對知識進行深度學習理解。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勾股定理”的教學中,由于這一定理在初中數學中比較重要,且貼近人們的生活實際,在歷史上有很多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此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索勾股定理的證明過程。雖然勾股定理的證明對農村學生來說比較困難,但只憑教師對勾股定理證明過程一遍遍地講解,學生對知識也無法理解透徹。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探索,讓學生在課下時間搜索勾股定理的資料,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對勾股定理的證明進行探究總結,再由各個小組進行匯報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學到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還能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
教學評價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標準,并且能讓學生看清自己的不足和優勢。教學評價不應該是單一的以考試來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考核,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就可以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教師可以利用教學評價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培養學的核心素養。在評價過程中要注重幾點:教學評價的標準應該多元化,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向導作用,為學生明確學習方向,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3]。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合并同類項”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寫下題目:x與y、ab、ba、a4和a5是否屬于同類項?先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并讓學生在小組探索后給出答案。在學生給出答案之后,教師可以先不為學生作出評判。接著進行下一個問題,問學生為什么這樣說,讓學生解釋自己的答案,以此引發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深入探究,并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印象。若學生回答錯誤,教師也不要急于批評,可以根據學生的答案和講解對學生的思維過程進行了解,然后在錯誤的關鍵之處引導學生改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概念認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同時,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掌握時機和方法,正確發揮評價的作用。
總而言之,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順應教育改革的趨勢,不只是重視學生的數學成績,還要關注對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教師要在農村有限的教學資源和條件之下,創新教學方式,積極探索培養學生核心素質的途徑,合理規劃課堂教學,提升數學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