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照華
(黑龍江省雞西市城子河區東海學校 黑龍江雞西 158100)
小學科學是一門介紹大自然和身邊科學現象的課程,涵蓋了很多科學現象、原理、知識和規律,涉及的知識點較多,且較為繁瑣,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空間立體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使得小學生覺得小學科學的難度較大,容易喪失學習信心和興趣。學習興趣是小學科學學習的關鍵,一旦學生擁有了對小學科學的學習興趣,就會事半功倍,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前面所述的各種思維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反之,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喪失,就會不愿意去學習小學科學,甚至厭學,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自信心喪失,陷入惡性循環。因此,教師需要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著力培養學生對科學課程的學習興趣[1]。
小學科學課程中涉及的知識點較多,不僅知識量較大,難度也較高。學生需要學習科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還要使用這些基本原理來解釋生活中的科學現象。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具有很強的記憶能力,還要具備很強的理解能力。這就使得很多小學生對科學課程很頭痛,普遍認為小學科學是一門偏難的科目。
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對思維能力的要求較高,需要學生同時具有抽象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空間立體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小學科學課程中有很多科學原理等知識較為抽象,這就要求學生有較好的抽象思維能力;對于科學現象及原理方面的知識,要求學生具有形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對科學規律的掌握,又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說,小學科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較高,這也使得小學生學習科學的難度加大[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擁有學習興趣,在學習上就會積極主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快速提高成績。前面提到,小學科學的學習難度較大,這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信心和興趣,形成惡性循環。通過調研發現,對小學科學具有濃厚興趣的學生通常能夠很好地掌握小學科學知識,小學科學成績較好,而且具有很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激發學生學習小學科學學科的興趣,這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成績,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3]。
小學科學中充斥著各種公式和原理,學習起來十分枯燥,很難讓學生提起學習興趣。很多學生會認為這些科學知識離我們很遠,實則不然,生活中很多現象都是科學現象,都能用小學科學原理來解釋。新課標中也列舉了很多生活中的科學現象,這對激發學生對小學科學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需要利用好這些教育資源,還需要調研文獻資料和書籍拓展更多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和科學原理。例如,重金屬離子是水中常見的有毒污染物,可以利用小學科學沉淀的原理,加入堿等物質,將重金屬離子轉化為沉淀而從水中去除。洗衣粉和肥皂可以清洗衣物上的油漬是因為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劑,表面活性劑分子中含有疏水性親油基團,可以將粘在衣物上的油脂乳化,然后溶解于洗衣水中,進而從衣物上洗滌下來。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能夠通過科學反應和科學原理來解釋。教師可以將科學知識點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科學的智慧和魅力。
實驗教學是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和促進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然而,由于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資源缺乏以及小學學校對實驗教學不重視,很多小學科學實驗并沒有被開展,甚至很多學校沒有設置實驗室和實驗課程,導致小學實驗教學效果差。對此,學校應重視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完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設施和課程設計,提升教師實驗教學水平,強化小學實驗教學。這樣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另一方面能將教材中枯燥無味的科學公式和原理通過實驗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學生近距離感受小學科學的魅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4]。
總而言之,鑒于小學科學課程具有知識點多且繁瑣,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高等難點,教師需要采取積極的措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為科學創新人才的培養打好基礎。本文分析了小學科學的學習難點和重要性,最后提出了立足生活,體驗科學的魅力,加強對學科學知識的實踐等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可為小學科學課程的發展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