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啟政
(江蘇省昆山市花橋金城小學 江蘇蘇州 215300)
小學美術教學的核心目標在于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美術綜合素養和能力的發展。需要教師不斷創新教學理念,通過采用PBL項目化教學模式,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科學設立學習小組,展開規劃學習,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激發其探究意識和創造精神,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
PBL項目化教學模式是一種有別于傳統教學的模式,主要指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基于各類資源和事實基礎所進行的問題探究。這種教學模式突破了單一的學科界限,涵蓋了數學、物理、機械、工程以及設計等多種學科,需要學生融合跨專業、跨學科的知識解決相關問題。PBL項目化教學由于需要學生圍繞問題或項目課題展開探究,因而對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項目探究過程中,需要學生綜合運用自己的各類知識積累,并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制定明確的學習探究目標和解決方案,并借助信息檢索軟件自主完成資料搜集、整理、討論,確定方案及解決問題。有良好應用價值的項目,在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探究、創新精神,并使其從中獲取知識、增長技能、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儲備,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以,PBL項目化教學模式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這一點是傳統課堂一言堂的灌輸式教學所無法達到的。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不斷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需要教師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結合學生能力素養提升需求,創新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探究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1]。包括運用PBL項目化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學生需求展開教學。為了推進項目化教學達到預期目標,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探究所需的相關素材以及必要的項目探究環境,幫助學生組織探究小組,通過共同收集整理材料、相互交流探討、展開實踐探究,以推動項目問題的解決。在這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下,學生能夠自主調動所學知識嘗試解決問題,并促進學習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增進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不斷豐富其美術知識儲備,優化其美術綜合素養,使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掌握符合現代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美術知識與創作技能。
為了使PBL項目化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需要教師尊重學生間在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美術基礎、審美能力、學習習慣及知識遷移能力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推動學生通過自主及合作學習,不斷強化自身美術素養和學習內動力,不斷優化自身美術綜合素養,為其美術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小學美術項目式教學中,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需要明確項目學習的內容和知識點,使學生展開有針對性的探究學習,深化其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如在美術理論學習過程中,教師可針對中國美術史發展,將其確定為探究項目內容,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掌握我國美術發展史、各朝代美術創作特色、所體現的時代背景等[2]。
要使PBL項目化教學達到預期目標,需要教師根據項目內容,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探究環境及情境,以支撐學生順利展開學習,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一是為項目實施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源、所需工具以及進行合理分組,以推進項目式學習順利進行。二是采用多樣的客觀評價方式。包括綜合運用項目成果、過程性評價,還有美術測試卷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提高項目學習質量和效率。
科學、客觀進行項目學習分組對教學目標的達成非常重要。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美術素養差異及個性特質進行合理分組,促進組員互幫互助,使每位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中發揮各自所長,展開有效探究,并取得不同的能力提升。
在小學美術PBL項目化教學中,針對項目“家鄉的紅磚仔厝”教學活動,教師可設計開展美術項目學習探究活動,活動主題為“古厝的一角”寫生。為了增進學生對“古厝”這一地方建筑的特色和歷史發展過程的了解,教師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呈現關于閩南古厝的圖片,以及相關的寫生作品,使學生在對比欣賞中準確把握古厝建筑風格及富于獨特裝飾、色彩的造型特點。然后組織學生到室外實地觀察古厝“出磚入石”的建筑特點,以及“硬山式屋頂”那種富于動感、色彩和諧的美學風格,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角度展開寫生。為了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寫生內容的文化歷史內涵及其中所蘊含的我國傳統文化內容,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促進其在美術寫生中融入更豐富的情感,教師可設計教學導問,啟發學生深入思考,悉心觀察,形成感悟,融入創作,賦予美術作品以豐富的內涵和鮮活的生命力。教師可要求學生思考:這些古厝與我們現代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古厝的門、窗、屋頂、墻面有什么特點?古厝上有哪些顏色?根據教學問題的引導,學生會在觀察和熟悉古厝建筑風格的基礎上,借助網絡查找相關資料,豐富對其歷史文化的認知,準確把握閩南古厝建筑所蘊含的地域特色和獨特魅力。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寫生活動中充分體會美術創作的樂趣,并從中豐富自己的傳統文化素養,并在項目學習中形成寶貴的合作、溝通、分享及積極探究的學習品質。
為了推動項目學習活動達到預期目標,教師可依據美術項目學習需要,采用適當的學習、組織形式,引導學生圍繞教學問題展開探究學習。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學生關注實踐活動體驗,以優化和發展自己的動手和實踐能力,并在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效發揮自身主體性,有效發揮學生的創造精神,提高學生與教師、同學進行溝通、交流、合作的能力[3]。這種項目美術學習模式,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觀察與思考的習慣,使其在真實的學習體驗中拓展知識視野,可有效提升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PBL項目化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融入,對提高學生的自主觀察、思考、想象及創造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內涵和實踐能力。需要教師在實踐中積極探究更有效的教學方式,不斷深化PBL項目化教學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促進學生美術學習品質的優化,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促進學生美術綜合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