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敏
(江蘇省泰州市第一外國語學校 江蘇泰州 225300)
泰州市第一外國語學校是一所15年一貫制雙語學校。學校設置幼兒園、小學、中學的國內和國際雙課程,為追求國際化教育的家庭提供從學前到中學的一體化教育解決方案。學校以國際課程和雙語教學為特色,扎根中國文化,融合國際化的教育理念,通過嚴謹的學術態度、創新的教育策略和全球化的視野,致力于培養善于學習、英語超前、思維創新、獨立自信、具有領袖氣質的國際公民。學校開設了70門左右的ECA課程,得到了學生、家長的一致認同。
ECA課程又叫“課外活動”課程,是在學校辦學方向與培養目標的指引下,選擇的教育內容、教育方式及其進程的總和。在ECA課程中,主要包括課程的規劃與實施兩大部分[1]。
“國際化教育背景下的學校課程建設實踐研究”就是在“國際視野、基礎課程、本土行動”的觀念下學校教育課程的建設。學校以“國際范、世界眼、中國心、民族魂”為育人目標,以“突出外語、文理并重、國際融合、全面發展”為辦學方向,全面建構“國際化背景下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包含,以傳統文化為底色的“儒雅學子”德育課程;建設以英國課程IG的ESL為核心的小學、初中國際課程;以關注學生個性發展的“ECA活動課程”;國家基礎課程的“以學定教”的校本化實施課程等。課程設置目標主要針對的是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三觀的建設和視野的提升。
推進“國際化教育背景下的ECA課程建設”教學模式,能夠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性和選擇性,學校開設了70門左右的ECA課程,這些豐富多彩的課程能夠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有效發揮學生的特長,有利于學生潛能的開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2]。
國際化教育背景下,ECA課程的終極意義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具有“國際范,世界眼,中國心,民族魂”的泰外學子。在過程中秉持“國際視野、基礎課程、本土行動”的觀念,有利于學生國際化觀念和國際視野的建設。
在素質教育日益發展的當下,進行國際化教育背景下的ECA課程建設,是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扎根中國文化,融合國際化的教育理念的有效實踐,能夠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提升學生培養質量,有利于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課程體系的設置關系到課程開設的實效性和科學性,在發展ECA課程建設的過程中,要注意多元參與的重要性,加強學校、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通過對任課教師、學生、家長的調查研究,為學校組織開展ECA課程培養方向及開展科目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例如,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調查和了解學生對課程的選擇傾向,通過組織相應的專家講座,促進與家長的溝通,一方面促進家長提高對ECA課程的重視,另一方面,積極吸收家長對ECA課程的意見和建議,實現良好的學校與家長的互動,提升ECA課程的有效性。
在組織和安排ECA課程時,課程的主要實施途徑是以校訓“仁達”為核心,促進教師發展的校本培訓,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培養師德高尚、師藝精湛、是能高超的“三師”型教師;建設以“自律、自省、自尊、自強”為校風的學生管理模式,培養“尊師、樂學、善問、合作”的儒雅型學生;建設“愛生、博學、善教、創新”良好教風,建立學科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推進國際化背景下的課程實施。在這一過程中,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力度,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提高課程建設的實效性。
在評價環節,要明確對ECA課程評價的范圍、內容與標準,加強評價的規范性、科學性。對教師的申報方案、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情況等進行綜合評價。在評價標準的制定上,要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體現評價的方向性、激勵性及可操作性,要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標準的制定。具體而言,有以下幾種方式可以選擇。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定量與定性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另外,要規范評價的操作步驟,提升評價的規范性,使ECA課程能夠進一步取得良好的效果。
推進“國際化教育背景下的ECA課程建設”教學模式,有效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進步,對人才培養、學校發展、社會進步都有重要意義,在未來的發展中,學校要積極吸收、借鑒各方的先進經驗,實事求是,將國際教育理念不斷融入課程建設,探索更為優質的管理模式,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