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青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大學信息與導航學院幼兒園 陜西西安 710000)
所謂自然角,從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幼兒認識自然世界的一個途徑,實際指的是在幼兒園或家庭活動中,幼兒在所活動范圍內所養的小動物及花花草草等。從陶行知老先生的“大自然是幼兒最好的教師”的教育理念中可以看出,自然界中充滿了活教材,但需要幼兒認認真真去觀察,伸出雙手去研究。因此,在“活教育”的教學理念下,教師應從實際教學現狀出發,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使其獲得從自然界中通過實際探究獲得一定知識的學習能力。
在幼兒教學中,教師應依據幼兒心理發展特點,結合一定的實際教學經驗,應以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為教學前提,以幼兒實踐學習為主體,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鼓勵幼兒通過自身努力來發現自然界的奧妙。大自然和社會是幼兒教師的活教材,探討大自然或幼兒園門外的社會生活也是幼兒喜歡的教學主題,因此,幼兒教師應從引導的角度出發,使幼兒從自然社會中去追求和探討有價值的知識,使其在探討和追求的過程中學到書本中無法體驗的知識,發揮“活教材”的教學意義,體現活教育思想的教學理念[1]。
為了在“活教育”的教學理念下使幼兒自然角活動起來,教師與幼兒進行討論,以植物栽培為例,雙方應該就自然角種植什么展開討論。明明說“種植土豆”,紅紅說“種麥子”,花花說“種大蒜”……教師和幼兒一起選出種植植物的品種。選好所種植的植物后,又會出現新的問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當選擇什么樣的種植方式,是土培還是水培,用沙土還是用黏土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幼兒的選擇,為幼兒創建一個溫馨的教育環境,以此拓展幼兒接觸大自然的途徑,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使其參與到實際操作中,以此對植物栽培產生實際的學習體驗,增強大自然對幼兒的教育作用,以此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創設自然角的方式組織幼兒進行一定的實踐活動。活動可以以“廢舊物品再生資源”為主題,對幼兒進行現實社會教育,使其養成節約材料、熱愛自然生活的良好習慣。為幼兒布置親子學習任務,家長和幼兒利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創意性的種植活動,在第二天幼兒可以帶著完成的作品到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教師將小朋友的作品依次擺放在自然角,供幼兒欣賞和學習。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在活教育的思想下切實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其從自然角度出發接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提升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實踐活動中所用的材料應以廢舊物品為主,教師與幼兒利用所做的盆栽進行裝飾,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來布置教室。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可以通過自身的勞動感受到實際生活的魅力,教師可引導幼兒自主規劃,以此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2]。
植物生長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可根據實際教學情況為幼兒提供觀察記錄表,使幼兒在呵護植物成長的過程中做好觀察和記錄,為自己的綠植澆水,以此培養幼兒的觀察習慣。在對綠植澆水的過程中,幼兒應對其做好規劃,如綠植是否缺水,澆水量能否滿足綠植的生長,這樣的形式可以在觀察記錄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思考能力,使幼兒更親密度地接觸自然生活,并產生一定的生活經驗及生活感悟。幼兒也可以將自己記錄觀察的數據和心得與其他同學分享,以此使幼兒對植物的生長形成更深層次的理解,加深幼兒之間的互動性學習,使幼兒對自然角活動保持長期的學習興趣,不斷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
總而言之,在創設自然角的過程中,教師應在“活教育”的思想下,充分利用身邊環境,使幼兒從大自然中獲取學習的靈感,以此為自然角教育活動提供一定的支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創新總結教育經驗和教學方法,在隨后的教學過程中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作為幼兒學習的引導者,以全新的教學理念使教育“活”起來,為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一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