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偉
(貴州省鳳岡縣第一中學 貴州遵義 564200)
要想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高中地理教師應該先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轉變教學理念,將地理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在一起,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就不會局限在教室里,就會走出課堂,親自動手,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進而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鍛煉自己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缺乏對地理現象的體驗和感悟,教學中缺少模擬實驗、模型觀察、社會調查等體現實踐能力的教學手段。這會對高中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產生嚴重阻礙,所以,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將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地理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校內資源是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的基本保障,主要包括地理實驗室、專用教室、圖書資料、智力資源、地理教材、地理模型等實物資源[1]。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整合學校學習資源,從而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積累經驗,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例如,在講解“宇宙中的地球”這一部分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在課前讓學生在圖書館查閱有關本節課內容的知識點,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地理教材和地理模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本節課內容,也可以在地理實驗室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天體的主要類型和天體系統的層次,讓學生能夠流暢地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教師還應該在課堂教學中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適當地讓學生進行操作與講述,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地理學科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與每個人的衣食住行都息息相關,所以高中地理教師應該重視起來。高中地理教師在開展地理實踐活動進行課堂教學時,應當轉變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式,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幫助學生提升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創設地理教學情境,將課本上枯燥的知識點以教學情境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地理實踐能力。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在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設置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入思考和探究的狀態。因此,在地理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是十分有效的教學手段。在高中地理課堂中進行地理實踐,不僅是對教材內容的擴充和復習,還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創設地理課堂教學情境進行地理實驗是培養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以提高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為目的,給學生設計比較簡單的地理實驗,引導學生熟悉地理實驗過程,讓學生達到能夠自主進行實驗的水平。以“太陽對地球的影響”這一節內容為例,教師可以按照教材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地理實驗,從而創設地理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太陽能量來源及其對地球的影響,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教師也可以通過舉一些有關本節內容的實際案例來創設地理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提升教學效率[2]。
高中地理課程的學習不應該僅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教師還應該帶領學生在實驗室進行課堂教學,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提升地理教學效率,還可以促進學生地理水平的提升,推動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提升。地理教師還應自己多學習地理實驗,逐步掌握操作技能后才能開始教學。然而,部分地理教師對地理實驗的操作技能不熟,設計地理實驗的能力有限,地理實驗教學行動遲緩。因此,地理教師應該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提高自身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實驗課程。此外,高中地理教師在實驗室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必須正確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準確性。例如,講解“地球的圈層結構”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在地理實驗室指導學生用模型認識地球的圈層結構,讓學生親自動手。
總而言之,為了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教師可以根據高中地理知識的特征,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切身體會與觀察,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能力。同時,在地理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開展各種地理實踐活動,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解決學生學習中的疑惑,指導他們正確處理地理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在良好的師生關系氛圍下獲取地理知識,進而提升自身的地理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