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玲
(深圳市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麒麟中學 廣東深圳 518000)
五育并舉最初是由中國的偉大教育思想家蔡元培先生提出的“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廢”的一種思想主張,后來逐漸演變為德智體美勞五育對學生的全面教育。初中學生在學校中接受知識、培養能力和發展心智最主要的場所應該在課堂,而把五育并舉下的生命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是初中教師講授生命教育活動最主要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班主題教育活動、綜合實踐活動等多種活動,將之作為載體開展生命教育,也有利于學生對生命知識的掌握,有利于學生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美國中學生命教育基本普及。美國初中生命教育的宗旨是,盡全力讓學生意識到生命的可貴和價值,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和世界觀,使學生真正意識到自我生命內涵的多面性和豐富性。也在初中學生生命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課程豐富,有個性教育、死亡教育、健康教育、生計教育和心理輔導教育。華特士在《生命教育——與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戰》一書中指出:“教育并不只是訓練學生能夠謀得職業,或者從事知識上的追求,而是引導人們充分去體悟人生的意義。”這可以看出美國中學對生命教育的宗旨是關注死亡,珍惜生命,促使初中生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學生,感悟生命,體會人生的意義,從生命中學習,從生命中成長。可以看出美國對初中生命教育的總目標——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意義與真諦,生命內涵的多樣性與豐富性,用更高的眼光看待生命,從而延伸更高的生命價值觀[1]。
在我國,最初是由葉瀾教授開始關注生命及其與教育的內在關系,他主張更高的層次,即生命的層次,用動靜結合而偏向動態的教學方法,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從而從生命教育方面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生命教育”一詞在中國大陸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主要把環境教育及安全教育作為生命教育的主體,大多學校還結合預防艾滋病,關愛艾滋病患者,遠離毒品,珍愛生命,抵制不健康網絡和生存教育的“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選修課程。例如,2004年12月,遼寧省啟動了中小學生生命健康工程,制定了《中小學生命教育的專項工作方案》,以此方案作為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教育的載體。2005年,上海頒布了《上海市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從而構建中小學生命科學教育體系。2010年7月29日,國家教育部正式公布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而且在主題專題中明確指出,使學生全面學習生存教育。致力于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及可持續發展教育,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進行有機融合,培養出一代代具有高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讀一本好書,就是找到了一個好朋友”。要想讓一個學校充滿書香氛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讀好書,好讀書”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學習與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格素質會迅速提高,學生文化底蘊的積淀,以及書香校園的營造,可全面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育的升華,積極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書香班級”“書香學生”“書香校園”“書香社會”深化廣大中學的文化教育。例如,學校強烈要求各個年級學習課文中的精美詩詞及國學經典《弟子規》《孝敬》《三字經》《百家姓》等。每周五的下午騰出一節課,用于開展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活動,通過專業教師的評分,給予相應的獎項與獎勵,促進學生對國學經典傳統文化的熱愛,激發學生對書香校園的興趣,努力營造“書香人生”的美好校園。初中書記及校長負責對學校經典誦讀活動做技術指導工作,教務處主任負責監督與督促活動的順利開展工作,班主任負責組織指導本班的經典誦讀活動。從各個方面加強對書香校園的創設,讓傳統文化進入每個初中生的思想,浸潤人生[2]。
通過開展有效且具有針對性的生命教育專題活動,著眼于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為提升學生的生存率和生命質量奠定基礎,使德體勞貫穿整個學習的始終。通過實施相應的生命教育活動,引導學生熱愛生命,建立學生與自我,學生與社會,學生生與自然,學生學會關心他人,關心自己的高價值精神。例如,學校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有關生命教育的國旗下講話,主要內容是關于生命教育,對著國旗,學生們會更加注重與關注生命健康,更加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此舉可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價值觀、世界觀,促進德育、體育、勞育對整個學習活動的有效輔助作用。還可以組織“珍愛生命,健康成長”的征文比賽,教務處要求各班組織學生撰寫,并由語文老師精心挑選主題明確、內容充實、具有一定風采的一份優秀文章上交學校,學校再從上交的文章中評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等。再如,給全體教師舉辦一次“用愛心呵護生命,讓生命教育進課堂”的演講比賽,先提高教師對呵護學生生命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教師自身擁有專業的知識,才能對學生起到更好的模范作用[3]。
通過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特長,《學記》中有句名言,說“教育也,長善而救其失者也”。確立“全面+特長”的人才培養模式,幫助學生尋找自身的閃光點,挖掘其特長,如突出的文化成績,優秀的個人品格等。初中是一個過渡時期,教師應積極給予學生鼓勵與夸獎,通過身邊的小事對學生形成積極的影響,通過鼓勵與夸贊讓他們看清世界的美好、生命的可貴、生命生存的價值,讓他們了解到關心他人與被他人關心是一件美好的事。例如,學校應該提供一個讓學生展示特長的平臺,各種主題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參加、發揮特長,發現自身的優點與長處,體驗生命的活力。其次,學校積極開展各類社團活動,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發揮各自的特長,有人說,激勵是最有效的人,是學生走向成功的方法。要正確評判學生特長的價值,既不能過分夸大其特長,也不能貶低學生在某方面的短處。
初中生正值人生花季的美好時期,學校應該將生命教育融入課堂,煥發課堂的生命活力,通過創設書香校園,全面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以及注重學生特長的培養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的可貴,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對生命形成正確的認識,通過五育并舉下各種實踐教育活動來促進中學生對生命教育的積極學習與發揚光大。教師用心呵護生命,讓生命教育進入課堂。學生認真學習,積極參加各種有關生命教育的主題實踐活動,不僅能從課堂上學到生命的頑強活力,還能從課外實踐中感悟生命的真諦與生命的內涵。良好的生命教育活動,對學生的未來學習和生活有重要作用,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及人格發展有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