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智鋒 湯佳偉 趙 丹
(江西科技學院 江西南昌 330098)
紅色文化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非常優秀的素材,屬于本源性優質文化資源,能正確引導學生樹立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針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已經成為高校高度重視的問題,也是重要的研究領域。此外,在當前背景下,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思想政治建設,統一思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在思想政治課堂中,教師要積極利用紅色文化,使學生健康成長。
紅色文化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多的選擇性,擴展了教學可能性。另外,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思想政治建設,統一思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是教育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1]。此外,紅色資源中蘊含了大量的革命精神以及情感內涵。在日常授課中,教師可借助革命歷史英雄事跡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從而增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內涵,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因此,對于課程教學,教師要站在創新角度進行分析,深入剖析紅色文化資源,使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夠有進一步提升。
隨著網絡科技越來越發達,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智能化以及數字化的教學模式已經慢慢形成。在全新的教學環境中,教師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一定要有所創新[2]。具體來說,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傳播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通過計算機網絡,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對大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基本道德規范教育和素質教育,使他們成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3]?;诳萍嫉那疤幔處熞ㄟ^對網絡信息的合理應用,使學生接收到正確、積極向上的信息,以便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目標。對信息技術的使用是時代和科技發展的重要產物,這也使得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特征的精準把控是開展教學的重要前提。
我黨對紅色文化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提出了紅色文化的載體可以是物資,也可以是思想的。它具有多種形式與樣式,對人有一定的引導性與教育性[4]。
1.滿足大學生的精神需求
教師通過應用紅色文化,可使學生各項行為得到規范,對其產生強烈的引導作用,使其能不斷反思自己,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思考能力,并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人格精神,滿足自身的精神需求。
2.明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高校對于紅色文化的應用也是對文化進行了傳承和弘揚,進一步對其實施了開發和利用,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有所明確。在教學中,對于紅色文化的融合,教師可探尋紅色文化資源與思政課程之間存在的聯系,分析在教育教學中怎樣應用好文化資源,之后與自身的教學特色進行結合,再對系統的教學體系進行構建[5]。此外,教師可從教學特色的角度進行分析,應用紅色文化資源,對課堂進行延伸和擴展,使教學更具特征。
3.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教師在應用紅色文化時可對紅色文化教育價值予以深化,使教育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以便積極弘揚紅色文化精神。這也是強化民族凝聚力以及向心力的思想前提。紅色文化不但有濃厚的經濟價值,還有強大的生命力,可以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課程高度結合,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為文化價值的進一步探究奠定基礎,有著非常深刻的教育意義。
1.教育導向功能
教育工作的開展,主體為大學生。因為學生的知識和閱歷還比較有限,人格發展還不健全,認知體系還不完善,他們很容易受到消極思想和觀念的影響。因此,在日常授課中,教師通過應用紅色文化,可使教學工作更具感染力,因而要正確引導學生,使其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樣,教師才能利用紅色文化產生的導向作用,喚起學生的愛國情懷、責任擔當、奮斗精神。
2.思想感染功能
紅色文化包含井岡山革命斗爭歷史、井岡山精神、紅軍建設、土地革命等各個領域、各個地方的內容。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對其進行應用,可利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紅色文化,進一步感悟戰爭歷史,體悟艱苦歲月的奮斗精神。這對學生產生的激勵作用非常突出,有益于學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和認知體系。
3.提升素質
當前,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針對日常教學工作的開展,教師一定要將綜合素養教育與學生的思想教育進行融合,這將有益于教學工作有效性、整體性以及科學性的提升。其中,教師通過弘揚紅色文化,能強化各項教育工作的力度,可指導學生在日常學習以及生活中積極踐行革命斗爭精神,不斷提升自身的素養。
其一,“井岡山的歷史絕不能忘記,井岡山精神絕不能丟失”。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革命老區井岡山發表的重要講話。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教師一定要遵循老一輩先烈的足跡,繼續前行,勿忘初心。由此可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通過融入紅色文化對學生的理念信念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我國無論是科技、文化還是政治等,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成就。但同時,人們的思想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錯誤引導。尤其是大學生,他們沒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和閱歷,剛剛形成三觀,沒有較強的政治辨別能力,極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誘惑。其中,紅色文化展現出來的奮斗精神、開拓精神等,可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并使其認識到,即使在和平年代,當代大學生也有自己的歷史使命。因此,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信念,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其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一項教學任務便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當前,由于一些國際政治、經濟等因素,對學生實施愛國主義教育顯得十分重要。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對我國優秀文化進行傳承,并積極弘揚紅色文化中的愛國精神,使學生在對先輩的思想有所了解的情況下,能夠自覺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進行維護。
其三,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寶貴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利用好紅色資源、發揚好紅色傳統、傳承好紅色基因。紅色文化資源中蘊含的文化底蘊十分豐富,有非常多的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與道德品質教育等包含了文化、思想等各個層面,為課程的開展提供了十分豐富的素材,是思想政治課程珍貴的素材。
四、理論教學與實踐融為一體的資源開發應用
借助紅色文化來開展理論和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活動中非常重要的教學模式。然而,在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密切關注理論以及實踐的結合問題。在應用紅色文化資源時,對于實踐教學的開展,教師先要關注教學內容可否轉化為實踐活動,要將思想政治理論和實踐進行結合。這樣,實踐才能成為提升教學效果的因素。
另外,高校要應用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積極開展實踐教學,并對實踐教學的機制進行考察,從而對實踐要素進行創新?;诋斍案咝O嚓P實踐教學活動,我們對實踐教學進行了針對性的設計,以便為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總之,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通過應用紅色文化可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豐富課堂資源,并強化學生的愛國情懷。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需要立足于實際,更需要把握時代脈搏,強化時代特性,增強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在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的實踐中,學??梢酝貙捤枷胝喂ぷ鞯姆懂?,打通各種渠道,優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