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雪 賀 貝
(1.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 北京 100876;2.四川科技職業學院 四川成都 620500)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來勢洶洶,對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國內疫情逐漸好轉之時,境外疫情仍迅猛發展。我國大量中小微企業在此次疫情之下受到的影響較大,而我國中小微企業恰恰是接納畢業生的主力軍。據教育部數據顯示,我國2020屆有874萬應屆畢業生。有關部門對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進行了問卷調查,統計顯示:獨立學院就業率多年落后于全國各類高校。因此,在今年的就業中,獨立學院學生的就業就更加困難了。
筆者以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自動化系學生為樣本進行了抽樣調查問卷,共收回有效調查問卷125份。其中,76%的同學認為疫情對自己的就業影響很大,70%的同學存在就業焦慮,另有2.3%的同學因疫情患上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從對就業意愿的分析來看,55%的同學希望去與專業對口的公司工作,4.8%的同學希望出國繼續深造;20%的同學加入考研、考公務員、事業編、教師等考試大軍中;近20%的同學在今年選擇靈活就業。根據以上調查顯示,畢業生多對本年度就業顯現出擔憂焦慮。獨立學院畢業生、輔導員、就業管理服務人員等均面臨嚴峻挑戰。
近年來,在高校就業壓力持續加大的前提下,獨立學院學生就業困難也同步增加。“95”后學生就業動機與就業意向均呈現較鮮明的就業特點。另外,學生自身顯性與隱形因素同時激發,從而造成了當下的困局。在此情況下,我們要通過多次精準摸排,了解學生的就業動態,使其明確就業方向。我們從學生自身因素、社會環境因素與企業因素三方面來分析了當下獨立學院學生就業困難的因素。
當下,獨立學院學生在就業選擇中,一方面就業期待較高,另一方面就業觀念存在一定偏差。在多元選擇的背景下,學生有了多層次的就業決策。獨立學院學生家庭條件相對較好,于部分同學而言,就業不是學生當下主要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自動化系學生為例,有近10%的同學在就業意向調查中選擇畢業后去旅游、學習新鮮事物等,就業并非他們的首選;有近8.5%的同學在今年首次就業意向調查中選擇二戰考研;高達15%的同學在今年嚴峻的就業形勢中選擇考取公務員、事業編等;有近30%的同學在擇業的過程中,眼高手低,對工作內容、公司規模、薪資待遇等要求比較高,沒有考量自己的專業能力是否與市場需求相匹配。這些隨意決定的就業意向加劇了畢業生本人在就業選擇上的難度,同時對輔導員及就業服務部門的工作產生了較大壓力。
獨立學院學生存在就業主動性不強的問題。以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自動化系為例,在2019年11月所做的調查問卷中,已積極找工作的同學僅占總人數的20%。這些問題的產生主要得益于以下三個問題:首先,獨立學院學生高考分數較低,成績相對較弱,在專業學習、綜合素養或實踐能力等方面,并非能力突出,因此,在就業擇業時會顯得就業信心不足而不愿踏出這一步;其次,畢業生求職期間的科學性與完善性相對較弱,主要體現在簡歷內容不充實和面試談吐平平上;最后,實踐在整體表現中較為匱乏。多種因素構成了畢業生在求職能力上的不足。
目前,企業在用人時,一方面注重學校品牌,另一方面也極為注重學生的綜合素養與專業能力。在當下,中小微企業面臨些許困境,雖然國家層面已出臺扶持辦法,但在實際招聘中仍面臨一定的困難。再加上社會人員的涌入,整體就業帶來了一定的壓力。筆者在對北郵世紀學院的畢業生進行走訪調查時發現,學生對市場需求和當下就業形勢產生了一定的偏差。部分畢業生存在理想化就業的狀況。同時,部分同學要求繼續考研二戰或再戰國考。然而,國家對獨立學院的要求是為企業提供基礎性技術人才。因此,理想化就業對獨立學院的學生就業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獨立學院的就業困難與公辦院校之間存在一定的共性,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社會因素中最主要的就是區域影響。北上廣深因區域經濟發達,已成為諸多畢業生的首選城市,這些超大城市整體競爭壓力較大,高精尖人才匯聚于此,更為獨立學院學生的就業帶來一定的壓力。另外就是觀念影響,獨立學院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深感有時會遭遇不公平待遇,如有比較優秀的同學經過面試、筆試最終進入最終面試環節,有面試官對三本這個學歷會產生質疑,導致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失去自信。
就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當下國際國內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經濟下行壓力逐漸顯現。為做好學生高質量就業工作,我們應為學生與家長樹立科學的就業觀。科學就業觀的建立要與輔導員思政建設、職業生涯規劃想結合,整合相關育人體系,形成合力,統籌建設。職業觀念的樹立需要職業生涯與就業指導的并行引領,逐步完善就業觀念。同時,在轉變就業策略的過程中,我們應秉承“先就業再擇業”的理念,以此達成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目的。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應先從思想中改變“等待、觀望”等消極就業心理,并變為積極尋找、理性觀望、充實自我、強化能力等積極就業觀念。機遇與挑戰并存。在挑戰中,學生要不斷改變自我,才能在就業大帆中揚帆起航。[1-2]
就業工作與每個家庭息息相關。學生能否按需做好就業,家庭因素是成長成才的關鍵點。在對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自動化系的86名學生家長進行走訪調查后,我們得出父母對于學生的就業主要集中在父母對學生的就業期待與就業影響。其中,影響因子還包括家長的社會地位、價值取向、父母認知、家庭期望、家族關系等多方面。因此,在特殊時期,學校與家庭應齊心協力,為學生的就業保駕護航。
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一方面,企業通過云招聘,破解崗位供需矛盾;另一方面,畢業生也要制定云招聘下的面試策略。國家啟動的針對畢業生的網絡招聘專場、各高校招聘專場,為畢業生提供了云就業的面試機會,使其足不出戶便能面試到心儀的單位。以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自動化系為例,參加云面試的同學已達98%。學生在云面試中的主要問題來源于對云面試的陌生感,不知如何回答面試官的問題,也會出現網絡掉線等各種突發問題,以及對突發問題的應對。我們要應利用多種方法增強學生云就業能力,使其能適應常態化疫情管控下的企業招聘。
國家為緩解畢業生就業也相繼出臺了各種幫扶政策,如研究生擴招,出臺應屆生創業相關扶持政策,擴大征兵規模,高校招聘科研助理、開拓社區基礎崗位等多種方式的扶持政策。在用好這些政策的前提下,我們要要求畢業生就業服務部門細化政策,落實、理清要義,抓好重點,積極傳遞。今年是我國脫貧攻擊的決勝之年,要積極引導學生到基層,到欠發達地區,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我們也要積極幫扶有創業想法的同學,用好相關政策,實現創業夢想。時下,許多新興的職業在疫情之下火速發展,如直播帶貨、網絡授課、自媒體等多種渠道的靈活就業形式。[3-4]
機遇與挑戰并行,畢業生也在完成自己由學生向職場人過渡的角色轉變。就業是民生之本。我們通過對本年度就業工作的進一步反思與總結,更要求高校就業服務人員進一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層層落實就業相關政策,積極開拓就業途徑,使畢業生能實現高質量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