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去才旦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阿拉鄉吉扎小學 甘肅甘南 747200)
小學階段的科學課堂,大多以基礎的科學知識為主要的授課內容,而小學科學的教學目標旨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他們的科學思維,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科學作為一個包含趣味性的學科,更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現階段的教育目標要求,大多數家長和教師都會更加注重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狀態,甚至讓學生學習到更多超出他們認知以及理解范圍的知識,從而獲得更高的分數。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在課堂中失去了屬于他們的快樂,也讓整個課堂變得不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學生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也會逐漸消磨對學習的興趣。雖然大多數的小學科學教師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設計出非常有效的課堂教學以及教案,但是卻不能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其中,從而使得教師的課前認真備課變得更加沒有意義,形成惡性循環。教師的教學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得課堂效率變低,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從而浪費了教師的優秀教案。大多數教師都可以創作出非常優秀的教案,設計出完美的課堂,但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參與感。一旦學生參與到課堂之中,那么這一節課才是完整的。
核心素養下的小學科學課堂有著不同的要求,但是探究是無論什么情況下都非常重要的一種思維模式,并且是一個更加科學負責的手段及途徑,[1]更是一種學生需要掌握的綜合能力。因此,探究式學習也是在小學科學課程中一個重要的學習方式,并且可以廣泛地運用到課堂之中去。
例如,如果探究的問題過于簡單,那么答案一定會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因此,學生在進行討論的時候并沒有解決問題的實際方案,就可以得出答案,且在這一過程之中都不需要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一學習方式不僅降低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也會使學生無法在課堂之中真正得到思維上的鍛煉,從而也無法應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小學科學課程就是從他們身邊的各種事物出發進行學習的一個過程。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學校逐漸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實驗用品的選擇上,往往是“只求好的,不求對的”,使得學生的學習體驗感較差,讓他們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很難和自身的實際生活相連,從而與核心素養的要求越來越遠。學生是存在差異的,沒有完全相同的人。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下意識地忽略學生的這一特性,沒有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沒有做到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以及個性。
對于課堂而言,太簡單的提問不能鍛煉學生的思維,也不能構建高效的課堂,從而使得剛剛接觸科學的小學階段的學生,越來越喪失對于學習的興趣。這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喪失積極發展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一切的開始,而好奇心也決定了學生的學習進度。無論是什么樣的學習都依賴于“興趣”,而學習的前提也不是對學生的強制引導,而是通過構建一個充滿趣味性的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引導課堂高效地進行,幫助學培養核心素養。首先,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強調“做中學、玩中學”。在課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為學生創設更加適合學生的思維模式,從而實現學生動手動腦的有效結合。其次[2],課堂提問是一個比較有效的課堂互動方式。教師通過對問題和課程的精心設計,來吸引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再次,小學的科學是可以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的。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小組競賽的環節,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心理來進行課堂設計,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之中去。最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教師要學會善于運用多媒體進行情境的創設,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針對一些不能搬到課堂上的實驗,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圖片等來滿足學生對于個別實驗的好奇心,通過多媒體來播放一些地震、火山的視頻,使學生真實感知自然的威力,讓學生感受到視覺上的巨大沖擊。
例如,在進行小學科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光用語言來講解一些概念,對于小學的學生而言,不僅難以理解,還會缺乏對于課堂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如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明確課本的概念。這樣不僅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也會讓學生在游戲中獲取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激光筆進行課堂導入。為什么激光筆指向哪里,哪里就會出現光斑?教師將某一物體放在激光筆前方時,激光筆的光斑就會由前面轉到天花板上,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激發式的學習,帶動學生自主進行思考,引導他們通過觀察來總結經驗并解決問題,層層遞進。這樣不僅能有效幫助學生投入到課堂之中,而且也為他們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之后,教師可以小組競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是爭強好勝的,所以讓他們進行良性競爭,也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這在幫助教師快速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讓學生的思維和探究能力都得到充分的鍛煉。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提出“生活即教育”,意思也就是教育存在于生活之中,是不能脫離生活的。事實證明,學生的教育需要回歸到生活之中,聯系實際生活進行。首先,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生活化的學習環境,從真實的生活問題出發,帶入學生的實際生活現象,引導他們親自參與到學習的體驗中去,主動探索并學習科學知識。其次,教師可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材料進行科學課堂的實驗,拉近生活和課堂的距離。如果在教學中光選擇一些較為專業但毫無教育意義的器材,不僅會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也不能拉近課堂和他們生活的距離。這些簡單易得、隨處可見的實驗材料反而能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后,教師要讓學生嘗試將課堂中學習到的科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讓學習到的科學知識最終運用于生活之中,用這些來解決實際的問題,為之后的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有一個最簡單的現象就是用氣球在頭發上蹭一蹭就可以粘到墻上,很多學生就會明確這是靜電的一個簡單應用[3]。教師可以趁機提問,你們還遇到其他的靜電現象嗎?例如,冬天脫毛衣的時候噼里啪啦的響聲,或者說冬天梳頭的時候頭發會飄起來等等,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經典現象。這一提問有效打開了學生思維的大門,讓他們自然而然地產生想要去研究、探究的心情。在基本掌握杠桿及斜面等知識點的基本運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設計,怎么樣才能更省力地搬一塊大石頭到一輛卡車上,為什么要修建盤山公路等。這些都是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的問題,由于生活中處處是科學,也需要教師善于發現,并將這些結合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加強課堂和生活的關聯,真正實現科學的高效課堂。
無論是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教師都需要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特點進行合理安排。需要明確的是,這些差異性不僅僅體現在一個班級的學生里,更會存在于各個年級的班級之中。教師需要針對這一特點進行教學設計,使學生更加輕松地融入課堂學習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會輕松很多。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也逐漸成為小學教育的主要目標。教師應該不斷進行實踐和探索,設計出最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方法,構建一個高效的小學科學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之中的主體地位,從而從根本上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最終目標,達到最佳的學習和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