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濤 吳欣凱 李碩佳 史秉亮
(河北農業大學渤海校區,河北 滄州 061100)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強調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應保持中等速度增長,而非高速增長。工商管理是企業適應當下經濟發展需求的管理手段之一,該管理手段有利于調整企業的內部結構,推動企業經濟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然而,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工商管理依然面臨著諸多挑戰,為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企業必須深入了解工商管理與經濟新常態的內涵,結合自身實際發展情況,不斷優化和創新工商管理,從而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市場需求,促進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本質上,經濟新常態主要指穩定持續增長經濟,基于對稱經濟結構,推動經濟的長足發展。經濟新常態的發展理念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之前的高速狀態逐漸轉變成中高速,注重經濟穩步增長和經濟增長質量。也就是經濟增長應保持中高速的狀態,還需對經濟結構加以持續優化與改革,生成對稱狀態的經濟結構,從而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保障經濟增長和發展之間的相平衡[1]。針對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應以相應的客觀規律為切入點,結合各階段的具體特征,尋找到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新機遇。當前我國國民經濟迅猛發展,為使之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降低經濟增長速度。即使降低百分之十的經濟增長速度,我國經濟增長速度與體量依然位于世界前列,具備良好的客觀性。在具體發展中,我國經濟正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政府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針,為企業生產高質量產品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從而讓企業能夠生產出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產品,顯著降低我國消費者對國外產品的依賴性。另外,通過對經濟新常態加以不斷改革和優化,能夠更好地調整市場經濟結構,讓企業呈現出穩定上升的趨勢。
對于企業而言,通過切實做好工商管理,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幫助自身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的市場環境。在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工商管理應以管理學和經濟學為基礎,利用企業發展手段,對企業業務進行科學決策、管理及拓展,以此來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和創新,有效促進企業的穩定長遠發展[2]。企業工商管理最初源自美國對工商管理學的研究。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工商管理的內容已逐漸滲透到企業內部經營之中,且伴隨著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
當前全球市場經濟越來越復雜,對企業的經營能力、人才管理能力、市場經濟分析能力等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并不斷促進工商管理的發展。基于此,企業工商管理涉及到的范圍和內容都非常復雜,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具備企業生產管理能力、人力資源管理能力及企業戰略管理能力,并掌握多個市場營銷學、管理學、財務管理學、統計學等多個學科的專業知識,可以對企業工商管理工作進行科學有效地把握,持續優化與完善市場外部變化和企業內部管理,實現二者的協調統一,更好地滿足企業各發展階段的具體需求[3]。為此,企業必須積極做好工商管理工作,對企業內部結構進行不斷優化,使之更好地契合外部經濟結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確保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健康長遠發展。
要想確保企業的良好發展,除了要確保各個經營和發展項目的高質高效完成以外,還需要確保企業具備優良的內部發展結構與發展模式。當前市場經濟發展愈加復雜多變,企業的內部管理模式遇到了較大的挑戰,只有不斷創新工商管理,才能夠更好地促進企業發展。同時,通過改革企業工商管理模式,可較好地改變企業的經營方式,更新決策者的思想觀念,進而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活力,推動企業經濟模式的創新發展[4]。
企業的經營發展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在經濟新常態下,這些因素變得更加復雜。基于這一背景,企業只有切實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力與實力,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爭取到更多的目標客戶,確保企業在經濟發展中擁有更多的物質保障,才能夠在市場之中屹立不倒。通過對工商管理模式進行不斷改革與創新,可以實現對企業內部資源的科學調配,促進企業內部各要素之間處于良好的狀態,從而為企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人是任何企業發展中最為關鍵的要素,只有確保擁有足夠的高素質人才,才能夠確保企業的長足發展。而通過創新和改革工商管理模式,有利于進一步提高企業內部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尤其是能夠革新作人員的思想和觀念。在經濟新常態下,只有提高企業內部工作人員的素質,才能夠為企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并提高企業的人才競爭力,為其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針對企業管理核心而言,通過創新工商管理結構,對各個資源的關聯性進行科學調整,能夠不斷豐富工作人員的工作經驗,讓產業結構與人才資源緊密結合,從而促進企業整個工作團隊的進步發展。
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化技術的迅速發展,為企業的經濟結構與工商管理模式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然而也讓企業遇到了諸多挑戰。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以往的企業工商管理中,企業僅需要對各業務項目中產生的數據加以分析。然而在新時代背景下,企業需要借助互聯網對全球范圍內與自身發展相關的信息進行全面收集和整理,從而不斷創新工商管理方式,然而很多企業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創新工商管理模式的必要性,沒有積極開展工商管理創新工作,也沒有對先進的信息技術進行充分利用,從而難以獲得準確的管理手段,大大削弱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5]。
第二,在工商管理創新實踐中,要求企業必須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管理核心,并正確認識到只有不斷創新工商管理,才可以讓自身在新時代下完善與改進管理模式,降低自身的經營發展風險,推進企業的穩定健康發展,然而很多企業缺乏創新思維,管理模式比較落后、保守,難以適應經濟新常態環境的需求。
第三,在實際工商管理過程中,管理者往往忽視員工的利益,沒有提出完善的工商管理體系,且這一體系會出現經常性變化,這就導致企業工作人員難以理解和適應公司管理制度,還會打擊到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從而嚴重制約了工商管理模式的創新發展。
第四,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本前提,然而有的企業過于關注眼前利益,并不重視人才的培養工作,沒有對員工的工作環境和管理模式進行科學有效地優化與創新,這就導致工作人員缺乏創新思維,且人才流動性較大,從而嚴重影響到企業的健康發展。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必須高度重視工商管理工作,增強相關管理人員的工商管理意識,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力,更好地適應經濟新常態的發展,為自身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企業還應對自身經營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挑戰進行有效預測、處理,提前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盡量降低決策風險的發生率。還需確定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確保其在惡劣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仍然能夠實現良好發展[6]。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企業應盡最大可能發揮出工商管理的優勢和作用,結合自身經營發展的具體狀況,對以往的工商管理制度與體系進行持續優化和改革,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實現工商管理模式的創新。另外,企業應對全球范圍內有效的工商管理方式進行收集和分析,然后結合自身發展情況,提出適合自身發展且有效的工商管理方式,并對企業未來發展進行詳細合理地規劃,特別是其中存在的細節,必須做好綜合分析和規劃方案,從而更好地推動企業的長足發展。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工商管理需要以科技創新為切入點,將自身的發展戰略計劃落到實處,從而有效提高自身工商管理的質量,實現工商管理方式的創新。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經濟環境,企業要想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實現長足發展,就必須加強科技創新力度,積極研發滿足更多客戶需求的產品[7]。若想試圖通過千篇一律的商品來搶占市場份額,已是無法實現的事情。以諾基亞為例,在智能手機未出現之前,諾基亞這個品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和追崇,且在市場上占據很大的份額,當時人們喜歡這個品牌的主要原因是:產品具備很好的耐用性。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尤其是移動通訊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從2G進入到3G、4G時代,這時蘋果、三星等手機品牌為了更好地適應3G、4G時代的需求,研發出了智能手機。而諾基亞依然是“老式手機”,堅持不推出智能手機,從而導致諾基亞最終被市場所淘汰。由此可見,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的主動權,就必須緊跟新時代的發展,結合市場需求,加大對各種先進科學技術的有效利用,積極研發新的產品,從而不斷提升工商管理的科技實力,并讓企業管理形式與生產形式實現統一協調和創新發展。
另外,在實際的企業工商管理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必須注重對企業內部各種資源的科學配置和優化,并在創新管理方式與提高科技實力的基礎上,采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加大對企業生產產品的創新力度,從而確保企業的長足發展。主要做到以下幾點:(1)注重對企業需求與發展方向的密切觀察與全面分析,充分掌握市場發展與變化規律,然后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來對新的產品進行研發,確保新產品滿足市場發展規律,從而憑借高質量的產品來占據更多的市場優勢;(2)注重在工商管理中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強化創新技術在產品生產中的作用,從而提高企業生產效率;(3)注重對企業工商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各種影響因素進行全面考慮,包括資源條件、創新實力等。從而在管理與技術層面上實現融合與創新發展,在極大程度上提高企業資源的利用效率。
對于企業工商管理創新而言,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只有不斷創新人才管理模式,改進人才培養路徑,提高工作人員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才能夠有效提高企業工商管理的效果。從某種層面上來說,企業創新的根本在于人才的創新,但是在實際發展中,企業優秀人才存在一定的流動性,當員工掌握核心技術且具備一定能力以后,往往會選擇去往更加有發展前景的平臺,這就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基于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企業必須結合自身經濟條件,適當增加人才培養的經濟成本投入,采用豐富多樣的方式開展員工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其工作能力、創新能力,從而促使企業知識資源的作用得到全面發揮。而針對工商管理人員的培養,企業必須給予高度重視,積極借鑒其他企業的優秀培養經驗,采用科學合理的用人方式,構建起行之有效的人才培養方式,讓員工及時更新學習理念與工作理念,對自身的工作方式進行不斷創新,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成為創新型的工商管理人才。
同時,企業應對工商管理人員提供系統且專業的培訓,培訓內容涉及到企業生產管理、企業戰略管理及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識,還有市場營銷學、統計學、管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從而進一步強化工商管理人員的理論知識與技能水平;還需注重培養工商管理人員的創新能力,使之及時掌握最為先進的管理理念,掌握完善且科學的工商管理模式[8]。另外,為能夠留住人才,調動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企業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構建科學有效的競爭機制與選拔機制,向社會招聘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對其實行合同管理與競爭上崗管理,且制定相應的績效考核,堅持權責相當和按勞分配的原則,做到賞罰分明,從而充分激發人才的潛能,推動企業的創新發展。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經過時,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長足發展,除了要具備較強的技術水平和高質量的產品外,還需要積極創新營銷方式,結合市場發展情況與受眾具體需求來對產品進行大力宣傳和推廣,讓受眾可以盡快熟悉企業產品,了解產品價值優勢,從而提高產品的銷售量,為企業創造更大化的經濟效益。
在企業工商管理過程中,創新營銷方式和成本管理工作,具體做到以下幾點:(1)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充分了解市場需求,然后在此基礎上對企業資源與成本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提出科學有效的產品營銷計劃;(2)協同管理企業內外部環境,對企業的產品營銷經營模式進行合理調整和創新,還需對自身的產品質量與綜合實力進行充分分析,全面了解市場上同產品企業的營銷能力和綜合實力,然后進行綜合對比,做到知己知彼,最后明確產品營銷方案,從而提高營銷效果;(3)企業只有做好經濟成本的有效控制,才能夠更好地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的良好發展。而經濟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為:開源與節流。對這兩種手段進行綜合運用,可以有效保障利益最大化。在具體實踐中,企業工商管理人員應放眼于未來,對經濟成本控制進行統籌規劃,科學把握企業各部門的生產和經營成本,做好經濟核算工作,保障企業各發展階段的成本投入均不超出合理范圍,從而促進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實現穩定健康發展。
總而言之,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需要緊跟時代發展的趨勢,深入了解經濟新常態與工商管理的內涵,充分且準確地認識到開展工商管理的重要性,必須對工商管理理念、模式及手段進行不斷優化和創新,不斷提高工商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強營銷方式和成本管理,從而顯著提高企業的工商管理效果,促使企業更好地適應經濟新常態下的市場發展需求,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確保企業的基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