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佳蘭 顧浩娟 王 俊
(1.蘇州市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300;2.蘇州大學文正學院,江蘇 蘇州 215300;3.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江蘇 蘇州 215300)
所謂專業服務,根據聯合國跨國公司中心(UNTC)1990年的研究報告,是指擁有特殊知識、技能和責任的服務提供者提供的一系列專業的服務。世界貿易組織在MTN.GNS/W/120文件中將服務業劃分為12大類,專業服務歸屬于第1大類“商業服務”的第1項,具體涵蓋:法律服務,會計、審計和簿記服務(下文簡稱“會計服務”),稅收服務,建筑服務,工程服務,土木工程服務,城市規劃和風景建筑服務,醫療與牙醫服務,獸醫服務,助產士、護士、理療家和護理員提供的服務及其他服務等。法律和會計服務是排在頭兩位的專業服務。而我國有關部門在服務貿易分類統計中將“法律、會計服務”作為一個整體歸并位“其他商業服務”大類中的第1項。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專業服務業聚焦于法律服務業和會計服務業。
專業服務業是典型的智力密集型行業,從業人員需具備較高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因此,專業服務發展水平是城市綜合軟實力的集中體現。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等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都擁有高水平的專業服務業。因此,加快專業服務業發展對提升開放型經濟的競爭力意義重大。第一,加快專業服務業發展是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基礎。只有高水平、專業化的法律服務才能確保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得以充分實現,只有采取國際通行規則的會計服務才能為公平規范的市場競爭提供可靠的外部監督。因此,與國際接軌的專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是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構建的必要前提。第二,加快專業服務業發展是促進開放型經濟下企業穩健“走出去”的重要支撐。由于會計專業天生具有國際性,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商品、技術、資本的跨國界流動對注冊會計師專業服務的依賴程度日益加深。在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需要注冊會計師為企業積極提供戰略規劃、兼并重組、會計核算、風險控制等專業服務,從而確保企業在經營管理上與國際接軌,在更高層次和更廣領域參與國際競爭。而完善的法律服務將會使企業有效避開各種法律沖突和法律風險,助力企業海外經營穩打穩扎。第三,加快專業服務業發展是實體經濟創新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全國現已全面推進“中國制造”的轉型升級。這一進程既是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制造業深度融合的過程,也是制造核心環節與非制造性的生產服務環節逐漸剝離、生產性服務環節外包化、專業化的過程。圍繞生產制造環節而產生的研發、設計、包裝、物流、倉儲、檢測、維修、財務控制、法律行動等生產性服務業的專業化發展正是“中國制造”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的動力源泉。第四,加快專業服務業發展是有效應對服務業負面清單開放挑戰的重要舉措。擴大專業服務業開放是此次海南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的一大亮點。比如,允許境外律師事務所駐海南代表機構從事部分涉海南的商事非訴訟法律事務,允許海南律師事務所聘請外籍律師擔任外國法律顧問和港澳律師擔任法律顧問等,都超過了中國入世承諾的水平,也高于目前我們已經生效的主要自貿協定相應領域的開放水平。這些開放新舉措很有可能擴展至全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國專業服務和服務提供者大量涌進中國市場的可能性會極大提高。
以蘇州為例,加快專業服務業發展要從蘇州的現實出發,肯定成績,找出不足,剖析成因,探究出路。總體而言,蘇州專業服務業發展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專業服務業綜合實力不斷提升,但總體競爭力仍有待加強。蘇州專業服務業機構在數量增加的情況,也呈現出規模擴張和盈利能力不斷加強的特點。以法律服務業為例,2020年,蘇州百人以上律師事務所實現零的突破,目前有兩個;50人以上的律師事務所達10家,比“十二五”期末增長4倍。雖然這一數字與坐擁47家百人所的上海差距很大,但是值得欣慰的是,蘇州律師行業2020年人均創收54萬元的水平明顯超過了上海(32.8萬元)和南京(48.08萬元)。但是整體實力的差距不容小覷。2020年,上海有4家律師收入突破10億元,51家律師創收突破1億元。蘇州卻無一家。就會計服務而言,同樣面臨提升競爭力的客觀需要。統計顯示,在蘇州現有122家會計事務所中,2020年業務收入超過2000萬元的只有20家,1000萬元到2000萬元的是18家,500萬元到1000萬元的是28家,而其余56家業務收入在500萬以下。這56家會計師事務從數量上來看占據了全市事務所總數的45.9%,但是其1.12億元的業務收入僅占全市行業總收入的7.76%。與之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業務收入超過1000萬元的38家事務所的業務收入占行業總收入的 77.22 %,達到11.15 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38家事務所固然有本土事務所,但絕大多是已加入全國、全省比較知名大型事務所的分所。蘇州本土會計服務業的獨立競爭力仍有所不足。
第二,專業服務的領域呈現多元化,但主營業務仍較為傳統和單一化。以法律服務為例,2020年,訴訟業務仍然占據了蘇州律師總業務比例的79%,共117603件;而非訴訟業務則僅為10492件,連訴訟業務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此外,蘇州律師擔任法律顧問的企業超過19000家,但是考慮到全市法人企業79.6萬戶的總數,似乎少了點。不過蘇州律師比較有社會責任,2020年代理法律援助案件9047件,免費法律服務近8000件。相比較而言,會計師事務的多元化服務似乎走得快些。以“四大”為代表的頭部企業已經把審計、稅務、咨詢、資本市場服務、數字化轉型服務作為轉型的方向,開始與蘇州地方產業更深入的融合。但是,絕大多數本地事務所仍然把審計業務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統計顯示,2020年,行業審計業務收入為96072.24萬元,占業務總收入的66.54 %,同比增加4151萬元。非審計業務收入達4.70億元,占到整個業務收入的32.55%,
第三,涉外法律服務取得一定的發展,但專業服務貿易整體規模偏小。近年來,隨著蘇州深入實施新一輪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蘇州涉外法律服務業在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方面,在霍爾果斯設立“一帶一路”中外企業法律服務中心,在境外先后設立駐印度尼西亞法律服務工作站、駐菲律賓海外法律服務中心、駐新加坡法律服務中心,深度參與并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另一方面,設立涉外律師人才庫,服務蘇州自貿片區發展和蘇州開放經濟建設。目前,首批64名涉外律師加入,其中,14名律師入選全國涉外法律服務人才庫,35名律師入選省涉外律師人才庫。但是,專業服務貿易整體而言沒有太大的突破。根據有限的統計數據可以發現,從2014年至2019年,蘇州專業服務貿易雖然曾經在2014年達到最高峰7412.17萬美元,并且2015年實現順差201.02萬美元;但是,其總規模始終沒有超過“其他商業服務”項下貿易額的2%,僅占蘇州服務貿易總體的不到千分之六。
為什么蘇州專業服務業發展始終存在著規模小、競爭力不強的問題?這其中的原因恐怕有以下幾點。
第一,區位特點及城市能級限制了專業服務業發展。蘇州雖然GDP實力強勁,也是中國開放型經濟的代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具有比較好的基礎;但是,與現代服務業高度發達的上海相毗連,客觀上增添了蘇州專業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難度。專業服務業實際上是典型的樓宇經濟,不需要太多的固定資產投資。專業服務主要依賴于律師或注冊會計師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經驗,具有較強的人身依附性質,服務提供者走到哪里,服務就可以提供到哪里,甚至可以通過網絡遠程提供服務。因此,在蘇州因城市能級而在業務發展、生活、教育、醫療等方面形成與上海之間的較大差距而滬蘇交通又具有高度便捷性的背景下,更多律師、注冊會計師以及他們的事務所愿意選擇落戶上海。其結果是,上海專業服務提供者直接把蘇州當作上海的自然業務范圍,而蘇州的企業出于對大都市的盲目崇拜,也更愿意選擇上海的事務所承擔所委托的業務。蘇州的專業服務業發展自然天生就不具有優勢。
第二,缺乏針對性鼓勵政策限制了專業服務業發展。蘇州這幾年雖然出臺了一批鼓勵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政策,但對于專業服務業在制造業服務化轉型中的重要作用認識還不夠充分,一直沒有針對專業服務業出臺專門的鼓勵發展政策。因此,蘇州專業服務業發展主要停留在自我發展的狀態。但是,國內一些城市已經開始高度重視專業服務業的發展,通過規劃和政策鼓勵專業服務業發展。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及“專業服務”達10次,“專業人士”5次。深圳寶安區正式發布《關于促進專業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措施》,重點支持法律、會計等服務等專業服務業發展。對優質律師事務所、優質會計事務所最高獎勵500萬元。北京市海淀區從2019年開始設立律師行業專項扶持資金,對“領軍律師事務所”給予50萬元獎勵;對“律師領軍人才”給予20萬元獎勵,打造“中關村律師”品牌。南京自貿片區發布16條法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扶持政策,對境內亞太區域五十強或全國優秀律所、境外及港澳臺地區法律幅機構落戶南京,可給予50萬元~100萬元的補貼;對優秀律所給予上一年營收40%或60%的經濟發展貢獻獎勵,對個人上一年應稅收入到150萬元的,可按個人對南京片區經濟發展貢獻最高50%的額度申請獎勵資金。此外,還有重大項目鼓勵、行業發展扶持等。這些專門性的鼓勵政策在促進當地專業服務業發展的同時,也對蘇州專業服務業形成較大的競爭壓力。
第三,高端專業人才不足限制了專業服務業發展。就學歷而言,蘇州本科以上學歷律師占比98.1%,比上海的88.64%從數值上高了近10%,但是以從事涉外業務為標準來看,蘇州高端專業人才遠不如上海。據不完全統計,上海律師有3000多人從事過涉外法律業務,占全部律師人數的10%,并且有20多名律師擔任國際仲裁組織仲裁員和國際調解組織調解員。而蘇州被納入涉外律師人才庫的才幾十名而已。會計服務業則一直存在注冊會計師人數少,年齡結構偏老,綜合素質不高。在蘇州現有注冊會計師中超過68歲的有80多人,他們都是當年根據1997年的文件直接核定的,并沒有經過嚴格的考試選拔,多數人知識更新能力較弱。而且,人員流動率超過15%致使會計服務業高端人才嚴重缺乏。由于多數會計師事務所規模太小,收費偏低而導致員工待遇偏低,無法吸引社會優秀人才進入這個行業的問題;同時,很多事務所的股權架構存在問題,優秀的年輕人才進不了事務所股東層,也造成了行業人才流失。高端人才不足極大地限制了蘇州專業服務業的發展。
第四,行業競爭秩序不完善限制了專業服務業發展。無論是蘇州的律師事務所還是會計事務所,普遍存在著事務所定位不明確,缺乏個性化、品牌化的服務,大多停留在傳統業務領域的同業競爭。近年來,行業內低價競爭愈演愈烈,降低收費的必然結果就是降低執業質量,從而引發行業公信力降低的連鎖反應。而在其中政府采購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在法律服務和會計服務招投標中一味追求最低價中標,導致大量行業內的優質事務所無法在價格上競爭得過沒有底線意識的事務所,劣幣驅逐良幣,使得社會上形成一種要求服務提供者恪守獨立公正立場,查錯糾弊,又要求服務提供者壓降成本、降低收費的怪圈。專業服務業處境十分艱難,不利于行業的發展。
癥結找到了,就需要對癥下藥。在服務擴大開放加速推進的時候,蘇州要以前所未有的重視度對待專業服務業發展,采取各種措施鼓勵專業服務業發展。
第一,制定專項促進政策,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專業服務業發展的生態。建議借鑒兄弟城市的做法,出臺“關于促進專業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把專業服務業發展當作提升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舉措,對專業服務機構落戶、經濟貢獻、辦公用房扶持、高端人才獎勵、個人經濟貢獻獎勵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鼓勵以法律服務、會計服務為核心內容的專業服務業在蘇州高質量發展。特別是要充分利用蘇州自貿片區的制度創新優勢和中新合作的優勢,把國內外專業服務業發展的經驗吃透學好,制定適合蘇州經濟特色的專業服務業發展政策。
第二,鼓勵專業服務業集聚發展,探索專業服務業聯盟發展的新可能。加大培養本地事務所的同時,引進國內外高端事務所,以蘇州外資總部經濟政策落地為契機,引進錢伯斯排行榜或美國律師雜志“律所100”榜單上的律師事務所,以中會協會計師百強排行榜和胡潤民營500強最信任的會計事務所排行榜為參考,引進實力強勁的大型會計事務所。鼓勵本土所與外來所合作,通過合作拓展業務領域和提升競爭力。
第三,培育和引進高端人才,逐步形成本土專業服務業的領軍群體。要高度重視專業服務業人才梯隊建設。要設立專項財政資金,通過集中培訓、研討交流、觀摩訪學等方式,提升本土律師的專業素養。要著重培養熟悉國際經濟合作、國際貿易、跨境投資、金融與資本市場、能源與基礎設施、海商海事、跨國犯罪與追逃追贓、知識產權及信息安全、民商事訴訟與仲裁9類專業領域的涉外律師,為蘇州開放型經濟發展保駕護航。要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通曉國際商務規則、熟練掌握會計審計知識的高素質會計人才隊伍,深度參與國際會計審計準則制定,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做大做強“走出去”。要借鑒并拓展無錫無錫“太湖人才計劃”的做法,將高端會計人才和高端律師人才進行人才認定,給予特別政策獎勵、購買首套房補貼、子女就讀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便利等。
第四,完善政府購買專業服務,規范專業服務業市場競爭秩序。建議蘇州有關部門修改完善現行政府采購中的低價競爭現象,降低招標評分中價格權重,真正解決最低價中標的問題,把優質的事務所吸引到為政府服務的賽道上來。同時,行業協會和工會組織加強呼吁,督促律所、會計事務所改變長年超負荷加班的工作狀態,確保從業人員,尤其是底層年輕律師和會計師的休息權和健康工作狀態,從而降低行業流動率和人才流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