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紅
(吉林師范大學 吉林四平 136000)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如何提升教學效率一直是奮斗在教學一線的教師不斷探索的課題,也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模式層出不窮,教學方法百花齊放。究其根本,教師只是想很好地完成概念教學,學以致用,用得其法,從而優化核心素養下的數學教育。復習課是有效完成教學任務的必備課型。通常情況下,復習課都是按照“回顧知識點——講解練習題”的步驟進行。結果,教師以為面面俱到,但是學生由于思維品質不健全,其在解決問題時依然不能融會貫通。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妨嘗試引用學科思維導圖進行教學,最大化地提高教學質量。
思維導圖(Mind Mapping)也叫心智圖,是20世紀60年代由英國學者托尼·博贊(Tony Buzan)提出的一種利用圖形記筆記的新方法,是一種圖象式思維工具[1]。思維導圖形象地反映了學習者的抽象思維結構,即根據個人思維習慣和知識基礎,在確定一個中心主題后,將關于中心主題的下一級主題與之相連接,并標明連接依據,再分別聯系出更下一級的主題,以此類推。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習慣,以及其對相關概念的掌握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相同主題的思維導圖也可能是千差萬別的。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對于同一知識概念,不同的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不盡相同。但是,每一個學生的繪制根本都是在自身所獲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建立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概念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的知識是以原有的經驗為基礎建構起來的。思維導圖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充分體現了學生已有經驗之間的聯系。
2.知識可視化理論
知識可視化理論是指任何抽象、復雜的關系都可以通過圖形圖畫的形式進行展現。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來展現已經掌握的知識,使知識體系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清晰明了地呈現出來。教師不僅可以根據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判斷學生對某一方面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直觀地發現學生的知識體系中缺失的鏈條,并及時彌補,幫助學生完善知識框架。
3.圖式理論
圖式理論研究表明,每個人的頭腦中都存在著大量對外在事物的結構性認識。圖式不僅指對事物的概念性認識,還包括對事物的程序性認識。它是存在于記憶中的認知結構或知識結構。當面對外部事物時,人可以根據記憶中原有的知識進行相應的思維或行動反應。思維導圖正是學生面對知識時對原有經驗做出的思維反應過程。[3]
“學科思維導圖”的概念是由華東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思維可視化教學實驗中心主任劉濯源提出的。它是以思維導圖技術為表現形式,融入邏輯思維理念的內涵,結合中小學各學科的思維規律、學科規律、考試規律,以實現提升教師教學效能、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高效學習工具[4]。
概念圖(Concept Mapping)也叫做概念構圖或概念地圖。是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康奈爾大學的諾瓦克(J.D.Novak)博士依據奧蘇貝爾(D.P.Ausubel)的有意義學習理論提出的。概念圖包括概念、命題、交叉連結和層級結構四個基本構成要素。為了使學習有意義,學習者將新知識和已經學過的概念聯系起來,從而建立一個概念網絡,之后不斷地向網絡中增添新內容。
學科思維導圖與概念圖都是思維可視化的表征。不同的是,概念圖是一種知識以及知識之間的關系的網絡圖形化表征,而學科思維導圖側重的是思維的邏輯架構,更注重邏輯性。在以往的教學中,有些教師在復習課上也會繪制知識結構圖,但都只是以概念圖居多,因此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效果不明顯,只是是使知識結構更清晰而已。這遠遠背離了數學教學中思維方式的培養教育。
主題教學設計是在系統論、學習理論和教學論指導下,圍繞某個特定的教學主題而展開的設計。一個教學主題主要包括主題內容、主題目標、主題形式、主題方法、主題評價、主題行為。主題教學設計是一種整體設計,是對教學主題中軸的真實凸顯。
結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到的課程目標,我們不難得出,“圓”復習課的教學任務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特定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概念、掌握技能,從而培養學生邏輯推理和直觀想象的能力。我們可以將主題教學設計與思維導圖結合起來,對“圓”這一部分內容進行專題復習。這樣,九年級學生和教師都可以達到很好的復習效果。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自行繪制思維導圖,或是教師提前準備好思維導圖以帶動學生共同復習,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搭建和思維方式的形成。如圖1 (圓的專題思維導圖)。這里只是簡單給出思維導圖的初步模式,具體內容可以由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進行調整和填充。
教師可以根據主題教學設計的框架,利用思維導圖這個工具對某一部分知識進行專題復習。這樣既能有效復習知識內容,又能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思維導圖的顯著特點就是其具有邏輯性,可以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數學教學需要實現的教學目標也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初中數學的復習課不只是知識的復習回顧,更應成為學生邏輯思維發展的重要契機。在復習課中合理地利用思維導圖,是促進學生邏輯思維形成的重要途徑。
思維導圖可以推動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在目前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是所有學科都面臨的教學難題。創新思維在數學學科范圍內顯得更為重要。思維導圖的創作思路是多種多樣的。學生可以圍繞相同的知識主題,按照自己的知識體系完善新的知識框架。這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發散思維。
思維導圖的繪制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思維導圖可以由教師繪制,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動手繪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可以極大地發揮出來,自主學習和主動思考的積極性也會大大增強。只有擁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才能對知識理解透徹,靈活運用,也才能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快速發展的時代,廣大教師只有與時俱進,豐富思想,提升思維,改換思路,才能成為學生暢游書海的領路人。思維導圖的方法不應簡單理解為是知識結構框圖,更不能與概念圖相混淆。教師要充分利用它的優點,將其合理引入課堂,發揮價值,促進數學教學效率與效果的提升,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最終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