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美
(泰興市張橋鎮焦蕩幼兒園 江蘇泰興 225455)
《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要開展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戶外、大自然的活動,培養幼兒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與城鎮幼兒園相比,農村的幼兒園資源比較缺乏。在現有的資源下進行開展體育活動是教師應該關注的問題。幼兒精力十分旺盛,需要一些體能運動將精力消耗掉。農村幼兒園里的幼兒從小接近大自然,能夠在田野間進行游戲,這也是農村幼兒園的優勢。但是,部分農村幼兒園教師缺少對戶外體育活動的認識,在教學中只是讓幼兒進行自由活動,不利于幼兒的發展。教師應該利用農村現有的資源增加戶外運動,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
第一,在大多數農村幼兒園教師對幼兒戶外體育運動不重視。教師對戶外體育運動的理解就是讓幼兒去教師以外的地方進行活動,一般都是讓幼兒在規定的地方進行運動,不受教師的管束。教師自身的管理方式和理解方式就是錯誤的。教師應該正確認識戶外運動,并且開展具有多樣性的戶外運動,保證每次都能給幼兒帶來新奇感,讓幼兒對每天的戶外運動產生興趣,使幼兒在戶外運動中獲得素質的提高和發展。
第二,在戶外體育運動的時間上,教師要把控好。一般教師都會給幼兒一節課的時間去進行體育游戲。不管進行得如何,教師都會在下節課上課鈴響的時候將幼兒叫回。這樣的方式是不正確的。由于運動項目不同,有的幼兒只是剛參與進來,也許還沒有玩夠。教師要根據幼兒玩耍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停止運動回教室休息的時間,盡量保證戶外體育運動時間在一個小時左右。
第三,農村幼兒園雖然不如城鎮幼兒園那樣的繁華,但也有它獨特的美,教師卻不懂得發現利用。在城鎮里外出游玩需要經費和合理的安排,還需要家長的支持。農村不一樣,這里是幼兒從小成長的地方。去田野間放風箏,去觀察春天的樹木上的嫩芽、夏天的知了、秋天的落葉與果實、冬天的雪裝,這都不需要經費,而且幼兒在村里玩也不會擔心家長不同意。但是,教師認為的戶外運動只是在學校操場上進行游戲就好,放棄了農村現有的活動場所。
教師要懂得資源資利用,帶領幼兒去農村進行戶外運動,能提高幼兒對游戲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得到體育鍛煉。農村的自然環境和材料為幼兒開展戶外游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教師要利用自然環境和材料創設各種游戲活動區域,讓幼兒處在大自然的環境中。這樣不僅能讓幼兒隨著四季和天氣的變化感受自然的氣息,提高幼兒對自然環境、氣候的適應能力,還能滿足幼兒戶外游戲的需要,培養和激發幼兒對戶外體育活動的興趣,從而培養幼兒從小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良好意識。農村的孩子從小就野,天性爛漫。教師可以利用樹林給幼兒搭建簡單的娛樂設備,如秋千、蕩橋、單雙杠、吊環等;還可以利用輪胎和繩網來制作“墻面”,讓幼兒進行攀爬。農村少不了土坡,教師就可以利用這樣的地勢來讓幼兒進行爬坡練習。教師要根據農村擁有的資源來讓幼兒進行活動。游戲的區域是多變的,教師需要動腦來思考、來創設有趣的課外游戲教學活動[2]。
為了保證幼兒活動的安全性,教師要定制好活動規則,要讓幼兒謹記活動規則再去進行游戲。幼兒要保證在游戲中自覺遵守規則,從而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例如,老鷹抓小雞游戲是教師和幼兒一起參加的一項游戲活動。教師當雞媽媽,幼兒就是小雞仔。教師再選一名幼兒出來當老鷹。小雞仔們要在媽媽的臂膀下躲好,排成一排,緊緊抓住前面同伴的衣服,時刻保持警惕以免被老鷹抓住。教師在帶領幼兒玩耍之前要制定好規則,比如老鷹的角色是單一的,幼兒容易爭搶。因此,教師要公平公正地進行安排,讓幼兒都能積極參與,并遵守游戲規則。幼兒要養成規則意識,才能更好地進行游戲。這樣有利于增強幼兒的行為意識,有目標性地進行游戲。教師在制定游戲規則時要考慮幼兒的接受范圍,要確保自己所制定的內容符合幼兒的心理。幼兒年齡太小,在游戲過程中常常投入太深而忘記規則,導致與同伴發生爭執。教師就需要在游戲中時常關注幼兒,給幼兒正確的指導,讓幼兒有序地自主地進行游戲,從而使幼兒的素養得到有效提高和發展[3]。
雖然同樣都是幼兒,但是大小班的幼兒有著極大的不同。大班幼兒在教師面前是小寶寶,但在小班幼兒面前就是個“小大人”。因此,教師可以打破常規,讓兩個班集體一起進行游戲活動。這樣能培養大班幼兒的責任心,提高兩個班級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讓每位大班的幼兒帶領一位小班的幼兒,手拉手進行戶外活動。在此期間,大班的幼兒要負責照顧小班的幼兒,要擔任起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兩班一起進行活動還方便教師對幼兒開展德育教育。例如,幼兒去器材室拿器材時,教師要明確告訴他們不許哄搶,給幼兒說明蜂擁而上會導致危險、發生踩踏,會讓自己或者其他小朋友受到傷害。教師要借用一切機會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意識。農村幼兒園的幼兒幾乎都是互相認識的,因此在打交道上面比較容易。教師通過讓兩個班一起活動能夠增加幼兒之間的親密度,使幼兒學會團結友好。
游戲的活動類型要豐富多彩,要足夠新穎才能激發幼兒的興趣。農村雖然在娛樂設備上不如城鎮的健全,但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周邊環境進行改造和搭建。例如,在農村的樹林里面,教師就可以為幼兒搭建蹺蹺板、秋千、高低杠等簡單的娛樂設備。教師還可以帶幼兒去村里體驗“農家樂”,并借此機會讓幼兒了解到農民伯伯的艱辛,讓幼兒懂得珍惜糧食、體諒自己的父母。比如:
1.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去看農民伯伯種植蔬菜,并組織幼兒去幫助農民摘瓜果蔬菜,減輕農民伯伯的負擔。教師還可以在學校附近的空地或者學校里面適合種植的土地上進行翻土和耕種,幫忙給幼兒開拓出一小片土地,讓幼兒撒種培養,每天細心呵護幼苗茁壯成長。
2.教師可以利用戶外活動的時間帶幼兒實地外出觀察。農村里到處都是野地野草。教師可以選取一片較平整的草地讓幼兒去上面玩耍嬉戲,觀察植物花草,觀察蝴蝶小鳥。春天的時候正是萬物復蘇的好時節,教師可以帶幼兒去挖野菜、過家家。夏天秋天的時候,教師可以帶幼兒去抓螞蚱、撲蜻蜓,記得放生就好。冬天的時候,教師就帶著幼兒戴好防護裝備,去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這樣的戶外活動不需要活動費用而且符合農村的現狀,可以讓幼兒在一個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活動。
3.在天氣晴朗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動手制作風箏,舉行放風箏大賽。制作風箏時,教師要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并耐心指導幼兒制作出簡單的風箏。幼兒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合作進行制作。這樣可以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放風箏也是需要技巧的,這就需要幼兒耐心、仔細地學習。通過學習放風箏,幼兒不僅可以提高動手能力,還能夠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堅持不放棄。農村非常適合放風箏,有些山坡地勢較高、風力大,教師就可以組織幼兒進行風箏大賽。
戶外游戲活動的種類有很多,并且不同的游戲活動可以培養幼兒不同的能力。例如,培養幼兒的平衡協調能力的活動有:滾鐵環、頂沙包、金雞獨立、兩人三足;培養幼兒走、跑、跳等動作的活動有:跳皮筋、機器人格子、老狼幾點了、踢毽子;培養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活動有:123木頭人、瞎子摸魚;培養幼兒力量的活動有:掰手腕、頂牛、雙人推車、斗雞。甚至,教師還能利用村里的竹棍制作少數民族的活動器械,如竹竿舞和扁擔舞等。教師要利用現有的材料制作出各種道具,供幼兒學習和開展活動。
總之,幼兒園的戶外活動一直都深受幼兒的喜愛,在農村也是一樣。教師要給幼兒提供具有多樣性和多變性的活動形式,讓幼兒積極投身體育運動中,從而順利開展農村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