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慜靚
(青海省青少年活動中心 青海西寧 810012)
一個民族在不斷的發展中所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文化叫做非物質文化,將其合理地納入少兒舞蹈的教學中,能夠將傳統文化落實到教學體系里,不僅能實現教學的多樣化和豐富性,還能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這是對我國非物質文化的一種良好傳承。教師應該要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對非物質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以此來豐富少兒舞蹈教學的創新,讓傳統文化散發出獨特的魅力,促進少兒舞蹈的可持續發展[1]。
“京西太平鼓”和“土家族擺手舞”都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京西太平鼓是北京市門頭溝區的民間舞蹈,它是老百姓自娛自樂的一種傳統舞蹈,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在民間活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相傳,太平鼓最初與巫術有關,是一種驅邪除祟的祭祀儀式。后來經過很長時間的發展,最終以“京西太平鼓”命名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表演形式是邊打鼓邊跳舞,人們在鼓點的伴奏中進行舞蹈,展現出各種不同的舞蹈動作,舞和鼓是相互融合的,舞隨著鼓點而擺動,鼓點隨著舞而產生變化。太平鼓在每年的臘月和正月是最為熱烈的時期,這也是北京地區的一種傳統習俗;土家族擺手舞是土家族中古老的傳統舞蹈,在很多地區都有所體現,十分利于學習和傳承。擺手舞分為大擺手和小擺手,在整個舞蹈過程中將藝術和體育健身完美結合,被稱為“東方迪斯科”。擺手舞所反映出的是土家人的日常生產生活,所表現的動作十分豐富,比如“趕猴子”“拖野雞尾巴”“跳蛤蟆”等。關于土家族擺手舞的起源,說法有很多種,有的說是宗教祭祀,有的說由其他舞種演變而來的,有的說是源于戰爭,還有的說是土家人天性活潑,愛唱歌跳舞……說法有很多種,但是都能夠表現出土家族擺手舞文化的源遠流長。在土家族人中每年的農歷六月六舉行舞蹈,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舉行時間,是一種十分熱鬧的傳統舞蹈[2]。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提升,非物質文化也被列為重要的保護范圍之內,“京西太平鼓”和“土家族擺手舞”屬于非物質文化中的一種,對它的保護和傳承自然成為了重要內容,需要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支持。學生是最為合適的傳播途徑,也是最為有效的傳播方式。所以為了使這兩種非物質遺產得到更好地傳播,將會與少兒舞蹈相結合,加大傳承的效果。
我國是一個歷史古國,各種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教育意義十分深厚。將非物質文化融入少兒舞蹈中,不僅能夠提高少兒舞蹈的文化涵養,促進非物質文化的傳播,還能夠使少兒舞蹈得到升華,使少兒在舞蹈學習中得到更好的成長。
其一,在我國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傳統文化內涵深厚,傳統舞蹈又是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所以將其與少兒舞蹈相結合能夠清晰地看到傳統文化的演變過程,了解更多的民間舞蹈。現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讓整個生活都變得十分迅速,仿佛按了加速鍵一般。非物質文化是民族的生存印記,有著重要的存在意義,但是在如今的生活中卻沒有發揮的余地,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脫離了人們的現代生活。傳統文化是民族興盛衰敗的根基,要得到良好的傳承才能讓民族一直處于興盛狀態,真正意義上做到永不衰敗。因此讓我國非物質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需要得到更多人的重視,需要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
其二,將非物質文化與少兒舞蹈相結合能夠讓少兒的視野得到開拓,還能豐富少兒的文化素養,讓少兒自身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而且在整個排練的過程中,還能讓舞蹈變得更加精彩,改善少兒對舞蹈的認識,拓展舞蹈教學的范圍,讓舞蹈中融入更多的素材,這樣既能讓整個舞蹈所表達的內涵更加豐富,還能夠將舞蹈的文化程度得到提升。在非物質文化中,舞蹈的編排將會變得充滿時代感,將新舊結合,隨著時代的進步打造出更加富有深意的舞蹈。在此基礎上,少兒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得到提高,學習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的提升[3]。
少兒舞蹈能夠增強兒童體質,讓兒童的身體健康得到發展,提高抵抗力,促進兒童身體各機能的發育。舞蹈還能夠陶冶情操,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性格特點,使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堅強的意志力,能吃苦耐勞,有助于未來的成長。舞蹈對兒童的智力發展也有一定的促進意義,能有效增強兒童記憶力、想象力以及自信心。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少兒舞蹈教學中,能夠從中更好地延伸舞蹈教學內容,讓兒童在學習舞蹈的同時收獲更大的成效。
“京西太平鼓”和“土家族擺手舞”都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內容,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息,而且發展歷史十分悠久。將非物質文化與少兒舞蹈相結合,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創新性,在舞蹈教學的基礎上還能夠讓傳統文化得到滲透,更好地傳承和創新舞蹈教學。在日常的舞蹈課程中加入傳統文化,讓藝術的特征更加明顯、獨特,使少兒對我國的傳統舞蹈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增強少兒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
非物質文化與少兒舞蹈的融合能夠讓整個舞蹈變得更加新穎。但是在舞蹈內容的編排過程中,要充分結合“京西太平鼓”和“土家族擺手舞”來創新舞蹈教學內容,讓少兒對整個舞蹈過程有全面的認識,使少兒的文化素養得到提升。在“京西太平鼓”和“土家族擺手舞”的基礎上讓少兒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更深刻的認識,使少兒素質教育得到全面發展[4]。
1.精心設計舞蹈核心
在整個舞蹈的創新編排過程中,要仔細斟酌如何將“京西太平鼓”和“土家族擺手舞”這兩種傳統舞蹈的魅力發散出來,將其與現代舞蹈理念相結合,設計舞蹈的核心內容,這是舞蹈編排的重中之重。教師需要經過精心思考才能做出決定,將舞蹈的核心樹立正確。為此,教師要充分借助“京西太平鼓”和“土家族擺手舞”中的舞蹈內容為大概的框架,再結合少兒的興趣來進行設計,提高少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舞蹈的創新既能滿足少兒的學習熱情,還能滲透出濃厚的文化底蘊,這樣才能讓整個舞蹈的編排更加合理。
2.舞蹈音樂的選擇
在所選擇的“京西太平鼓”和“土家族擺手舞”這兩種傳統舞蹈中,京西太平鼓主要以鼓點為主,所以音樂的選擇并不占據重要的地位,只需要舞蹈動作與鼓點一致即可。土家族擺手舞同樣也具有一定的表現形式,像單擺、雙擺、回旋擺。而且擺手舞在進行過程中是需要演唱擺手歌,也被稱為舍巴歌,可以將此作為舞蹈音樂。所以在舞蹈音樂的選擇中,可以選擇聲樂伴唱和器樂伴奏,這樣都可以發揮出“京西太平鼓”和“土家族擺手舞”兩種舞蹈的價值。
3.舞蹈的編排內容
要想讓舞蹈正式演出,需要考慮的內容還有很多,一些基本流程都需要認真思考。比如,“京西太平鼓”和“土家族擺手舞”所需要的舞蹈道具,在京西太平鼓中,所需要的主要道具就是鼓,太平鼓是一種有柄、有環的單面圓形鼓,一般為牛皮紙制作,還可以在旁邊裝飾小紅絨球,在鼓柄處系上幾個亮閃閃的小鐵環,這會在表演過程中發出悅耳的聲音。土家族擺手舞同樣需要鑼和鼓的伴奏,使整個舞蹈隊形和動作可以在鑼和鼓的節奏基礎上產生變化。舞蹈道具的準備是必不可少的,要充分準備舞蹈道具才能更好地促進舞蹈的創新。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進行播放關于“京西太平鼓”和“土家族擺手舞”的相關視頻,講解一些有關的歷史故事,以此來激發少兒的學習熱情。畢竟整個舞蹈過程還是存在一些難度的,所以在創新編排過程中要考慮到少兒的年齡特點,將兩種傳統舞蹈與現代舞蹈相結合,發揮出傳統舞蹈的魅力[5]。
1.提高少兒思想情感
在整個舞蹈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充分以少兒為中心,提高少兒的思想感情。要讓少兒體會到舞蹈所體現出的輕快感。“京西太平鼓”“土家族擺手舞”本身就存在很大的藝術性。在鼓點的敲打下,整個旋律的風格將會得到轉換。在土家族拍手舞中,樂器的配置上只需要簡單的大鼓和大鑼即可,合理地運用這些民族樂器來演奏出歡快的樂曲,再結合現代歌舞,并與實際生活所聯系,使整個舞蹈呈現出豐富愉快的氛圍。少兒能夠在其中提升審美能力,在思想情感中促進少兒身心健康發展,保障少兒的全面成長。
2.合理搭配角色
京西太平鼓中,一般都是男女搭配,教師在編排舞蹈時應將女性的小巧玲瓏和男性的剛強有力地展現出來。同樣土家族擺手舞中男女也都可以參與到表演當中。但是敲鑼打鼓這方面,盡可能選擇男性,他們的力量要遠比女性大得多。在少兒教學中,老師可以合理搭配,根據舞種來進行選擇。要做到小伙子和小姑娘合理搭配,既能保證傳統舞蹈的學習,還能讓非物質文化得到更好地傳承,做到兩全其美。要完美結合角色的不同來演繹出舞蹈的特色,表現出不同舞種的魅力,體會到不同角色的魅力,讓每個少兒都有自己的分工和任務,結合太平鼓敲打出獨特的樂曲,搭配特殊的動作,讓少兒的調皮活躍充分展示出來。
3.巧妙結合動作,促進舞蹈表演
舞蹈的動作是精華,在整個舞蹈的編排過程中,應該加強動作的設計。畢竟是在傳統舞蹈中進行升級,所以最好保留大部分的傳統舞蹈動作,這樣才能讓“京西太平鼓”或者“土家族擺手舞”進行合理地融合。所以要在整個舞蹈動作過程中,盡可能保留更多的原始元素,使整個舞蹈的藝術性得到提升。比如在京西太平鼓中,它本身的舞姿十分輕巧含蓄,而且節奏明快,要充分地將少兒的活力彰顯出來,使整個舞蹈的活力更加濃郁。盡管男女都可以參演,但是最好是讓女孩來進行舞蹈表演,這樣能夠將舞蹈動作與鼓點相結合,表現出各種舞蹈內容,在邊打邊跳中進行舞蹈。少兒可以左手拿著鼓,右手擊鼓,在一定的節奏下翩翩起舞,展現出各種優美的動作,體現出太平鼓民間藝術的特色。
4.加強道具和服裝的創新
“京西太平鼓”和“土家族擺手舞”都有各自的舞蹈道具,所以在學習舞蹈前以及編排舞蹈時,應該結合道具來進行設想,要保證整個道具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從而烘托出少兒的身影。服裝的設計可以結合當地的民族服裝進行改進,具有特色的民族服裝有著獨特的魅力,是最合適不過的服裝選擇。就像在太平鼓的鼓面上應該有紅色的花紋,材料選擇牛皮紙或者羊皮。在服裝設計上,可以讓小姑娘身穿紅色綠邊肚兜和紅色褲子、鞋子,小伙子可以穿著白色半袖和褲子,腰間系著一條紅繩,領口處繡著紅色花紋。在土家族擺手舞中,可以穿著土家族的服飾,服裝可以根據男女來選擇不同顏色的服裝,將小姑娘和小伙子區別開來,這樣也會讓整個舞蹈表演的內容更加精彩。
5.增添舞蹈生動性,完善舞蹈步驟
舞蹈的生動性與隊形隊列有很大的關系,在進行舞蹈創新過程中,要結合少兒的天真活潑來進行設計,合理加入一些趣味性的設計,并在整個舞蹈過程中展現出來,使舞蹈看上去既充滿活力又體現出少兒的天性。教師還可以設計出不同的隊形轉換,除了一些常見的隊形外,還可以結合太極陰陽圖來豐富隊形,讓鼓點和動作充分結合,使得整個隊伍的表演更加精彩。另外整個服裝的顏色以及道具的使用都能夠讓隊列的變換更加生動,展現出“京西太平鼓”和“土家族擺手舞”的獨特性。所以在整個舞蹈的編排過程中,要懂得取舍。畢竟京西太平鼓、土家族擺手舞在以往時期都與祭祀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存在沉悶氣息的。要徹底消除沉悶氣息,應該將其中一些不合時宜的動作刪除,然后把能夠體現孩子們生動活潑的動作加入進去,使得整個舞蹈的舞蹈語匯更加完善,以此來提高舞蹈的完整性和時代性。
通過以上內容可知,非物質文化在少兒舞蹈教學中的傳承和創新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但是它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老師的精心付出,仔細認真地思考傳統舞蹈的內容,將其深刻的文化魅力展現出來,用獨特的舞蹈形象來吸引少兒的注意力,強化少兒的文化素養,拓展舞蹈教學的內容,增強少兒對民族的熱愛,使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總之,在舞蹈的創新中,要結合實際才能夠讓少兒得到更好的鍛煉,提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