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芳 馬小紅
(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西陽鄉學區 甘肅平涼 744018)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的基礎階段,因此,小學教師在學生的學習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小學生在學習中需要夯實基礎。閱讀是語文學習中重要的學習單元,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板塊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并且拓展自己的知識素養。在新課程目標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思維模式去創建全新的課堂,不斷改變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閱讀是一種理解語文的基礎方式。隨著教育教學方式的不斷改革,學校對小學語文這門課程的教學模式也一直處在探索之中。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新時代下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打破傳統的教育方式,跟緊時代的步伐,在教學中開發學生的思維并且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拓展。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小學生的思維相對跳躍,他們需要十分靈動、有趣的課堂。可是,現在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學設計以自己為主,沒有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個性化思維無法得到發展。[1]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小學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可以將閱讀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小學語文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將閱讀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激發對語文閱讀的喜愛,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使自己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展現。 我國古代教育學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學生喜歡上閱讀之后,就會將興趣作為自己在閱讀課堂中的最大原動力,從而能夠在學習中強化自己的知識。
例如,在學生學習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去年的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為學生展示樹和鳥兒的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充分發揮想象力,并將樹和鳥兒的故事擬人化,激發學生閱讀童話故事的興趣。之后,學生會對課文中樹和鳥兒發生的故事產生好奇心,從而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這樣一來,學生們能夠在童話故事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并且通過設想童話故事來培養自身的思維聯想能力。[2]
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需要激發學生對閱讀的熱情和主動性。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能夠讓學生更加投入其中。因此,教師為學生舉辦一些關于閱讀文章的校園活動,以及關于文學知識的競賽,也可以邀請名師為學生演講閱讀文章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學生能夠從中感悟到文章的奧妙,并且豐富了自己的課余生活,在良好、積極的閱讀氛圍中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從而養成優秀的閱讀習慣,并且使自己的內心得到升華。
例如,教師在學生學習了一些教材文章之后,可以專門針對這一板塊舉辦閱讀知識比賽。教師在比賽開始之前告知學生比賽的知識考查范圍,讓學生能夠做好充足的準備。教師在比賽的過程中考察學生復習的文學知識點,使學生們能夠在比賽的過程中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和競爭意識,并且能夠促進他們在以后的閱讀課堂中認真聽講,為下次的閱讀知識競賽做準備,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另外,學校可以開展相應的讀書活動,一周空出兩節閱讀課,營造一種濃厚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們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到閱讀文章的快樂。學校可以通過一周一次的讀書分享會,讓學生們推薦各自喜歡的書目,并將其分享給身邊的同學。學生可以分享自己讀書的心得體會,并用筆記本記錄下來,形成一個良好的閱讀記錄習慣。這種閱讀記錄對于語文課本中的口語交際是十分有用的。[3]
優秀的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這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經驗,拓展自己的閱讀范圍,提升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除了要求學生課內閱讀之外也要鼓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學生在選擇課外閱讀題材的過程中可以讓教師給予大致的方向,正確提升自己的閱讀品質。例如,在學生學習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小英雄雨來”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與課本文章相似的故事書,比如,《少年的榮耀》和《抗日英雄的故事》。故事中的抗日情節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在閱讀一系列關于抗日戰爭題材之后產生強烈的共鳴,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以及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除此之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周末時間去市內圖書館或者書店感受閱讀的氛圍,使他們自愿花費一些課外時間來進行閱讀。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十分有利的。
俗話說:“家長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家長也要重視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孩子的很多習慣都是在家庭環境中潛移默化形成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采用家校合作的教學模式,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要有意地引導學生去閱讀相關的課外讀本,引發學生對知識探求的好奇心,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課后閱讀當中,使學生在閱讀學習時更加高效。
例如,在學生學習“趙州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這篇文章的講解,在課下布置一個小小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們通過閱讀課外書籍,了解趙州橋設計與建造及其在造橋史上的意義。在預習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引導孩子了解該建筑的建造背景以及積累文章中的優美語句。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好一個溝通者的角色,在學校組織家長會的時候,通過宣傳教育新思想,來提醒家長盡量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來,告訴家長家庭教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并且,在課下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家長微信群里推薦一些好的閱讀書目,發布一些讓家長和學生共同閱讀的讀書任務,讓家長和學生一起閱讀,一起探討,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4]
語文是一門語言類學科,是學習所有學科的基礎。閱讀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單元,當學生們在閱讀課堂得到良好的培養之后,能夠更好地理解其他學科知識的字面意思。
如今,大多數學校都過于注重成績的考評,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方面的培養,只是機械地讓學生做試題。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小學學生的學習成長來說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夠拓寬學生們的知識視野,從而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小學語文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合理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增加自身的文化素養。不僅如此,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世界觀,為以后的綜合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家庭是孩子們成長的第一個重要環境。家長日常的行為習慣對孩子們的影響很大,應對孩子的成長負責,肩負起為人父母的責任。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需要借助良好的家庭氛圍。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家庭親子關系,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課后閱讀學習中,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知識接受能力有進一步的了解,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總而言之,語文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科目。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學生的重要起步階段做好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提升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小學語文在教學中應該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從根本上參與到閱讀學習中,并使他們在文章閱讀的過程中樹立良好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語文作為學生學習中的重要科目,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打破固有的思維方式,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高效的學習習慣,使他們的學習效果得到充分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