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輝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0)
文化產業以及旅游經濟之間具有一定的聯動性,文化產業是旅游經濟運行的靈魂,旅游經濟為我文化產業的傳播提供了載體,將二者有機融合對于雙方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加快二者的融合速度能在一定程度上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生活條件,也是順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體現。以上方式不僅能為工作推進的雙方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還能促使我國傳統文化發揮其本質的作用,為弘揚我國優秀文化奠定了基礎。
文旅融合這一概念最早提出于2009年,是由文化部與國家旅游局聯合發布的[1]。《關于促進文化與旅游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對這一概念進行了以下解釋,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載體。” 我國占地面積較為廣闊,因此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不同的文化之間既存在共性,又存在特性。不同地區的文化具有其歷史特性,這一特點也為旅游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無論是雄偉的長城還是壯麗的山河,都能讓其不由自主的感受到歷史的發展。有人在身臨其境的同時,感嘆時光流逝的流逝;有人在對景物進行游覽的過程中體會到其中的力量。以上就是在旅游中融入文化意境能吸引更多游客關注的原因。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旅游的要求也得到了一定的升華[2]。新興的文化旅游行業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在這一社會背景的影響下人們能更多地走出家門,通過旅游活動體會當地悠久的歷史,感受的歷史氛圍。旅游行業在文化的熏陶中能豐富其形式,文化在旅游的襯托下能更好的傳承。
除此之外文化旅游不僅是挖掘傳統旅游內容,更多的是利用現代化資源對旅游行業進行創造,推動力文旅融合行業的創新發展。文化旅游行業在歷史的推進以及現代化發展的雙重作用下,下能夠更加迅速地發展。在開放文化旅游行業的過程中,要將文化與旅游當成是這一活動的主體,但并不是將其作為這一活動開展的唯一目標,而是需要將旅游與文化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內容相融合,形成有機的整體。文化旅游為人們傳遞的并不僅僅是歷史文化,更多的是人們身邊存在的內容,能在潛移默化之中給予人影響,促使人民群眾綜合素質的提升。文化旅游行業實際上是讓文化作為旅游的內涵,促使旅游從淺層方面的精神享受轉變為深層次的精神豐富,將粗放式的旅游變成集約式的旅游。
任何文化都具有獨特性,是不可被復制的。將獨特的文化作為旅游發展的核心內容,對旅游行業產生的社會競爭力也是不同的,對于整個旅游行業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不同地區的特色文化有繪畫、音樂等多種方面,因此,這些文化指的并不僅僅是某一個范疇,而是對旅游經濟產生影響的一個要素,與建筑旅游行業發展存在根本性的差異。由此可見,在發展旅游行業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對當地的文物提供保護,還需要對無形的旅游資源提供保護,上述提到的無形資源指的就是文化資源。不同的地域產生的文化蘊含的特征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是由于不同民族歷史發展差異導致的,對這一文化進行繼承與發展是對當地的歷史脈絡進行保護的體現。總的來說,開展文旅融合工作實際上就是對當地的文化產業與旅游經濟進行有機融合,促使旅游行業蘊含更加豐富的文化背景,對于拓寬文化傳播方式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旅游屬于文化活動的一種,實際上是對文化產業進行消費的表現形式,是進行文化鑒賞的重要方式[3]。旅游經濟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歸根結底進行這一活動的主體是旅游者。文旅融合實際上是在旅游活動中感受文化的內涵,體會旅游中蘊含的文化魅力。隨著人民群眾精神世界的不斷豐富,人們逐漸意識到了歷史文化是社會發展的靈魂。將文化因素注入到旅游經濟行業中實際上是促使旅游行業升華,為促使旅游行業的發展注入動力。旅游經濟活動是促使文化之間進行交流的根本方式,人們能在旅游的過程中發現不同地域文化的區別,并針對這一區別進行積極的交流與探討。旅游經濟活動是推進世界和平,促使人們交流的橋梁,是促使人與人交往的有效渠道,能有效地提升我國外交水平。在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旅游行業的發展成為了對文化進行傳播的有效載體,人民群眾能在旅游過程中對文化進行更深層次的接受。這種形式上的文化接受是在旅游者自愿的意識下形成的,能體現旅游者的意愿,對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這種影響方式相較于教育來說,具有更加持久的作用。
為促使文化產業與旅游經濟的融合就需要先為其建立和諧、積極的文化環境[4]。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逐漸加快。為適應社會當前發展的趨勢,我國旅游行業需要不斷提升其社會影響力,這一影響包括對國內經濟文化的影響以及國際經濟文化的影響。文化產業作為我國支柱性產業,其發展對于我國社會建設產生了根本性的作用,這一產業的發展也是潛力大的一項工作。由此可見,在旅游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文化產業也能為其提供必要的客觀條件,文化產業的發展能彌補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精神力量不足的缺陷。為進行文旅融合模式,就需要在工作開展之前為其營造完善的文化氛圍,利用豐富的歷史文化對旅游行業進行烘托,建立完善的文旅融合體系,對這一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促使文化產業與旅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達到促使我國經濟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例如:天目湖景區是華東地區較早提出“一站式旅游”旅游模式的景區,并將“一站式旅游休閑模式的實踐者”作為企業目標,依托當地的自然資源和歷史人文底蘊,致力于將景區打造成匯集自然觀光、休閑養生、會議商務等眾多功能的一站式旅游目的地。“天目湖”一站式旅游休閑模式”迎合了國內度假經濟的發展趨勢,在觀光型向度假型轉變的浪潮中,獨樹一幟的發展模式為企業可持續發展贏得了先機,也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天目湖景區以滿足游客需求為訴求,將古鎮、山水、度假、游樂等不同產品相融合。該產業在季節方面、產品方面、服務體系建設方面都有其優勢,無論是在硬件方面還是軟件方面,都具有其優勢,能最大程度上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以游客“讓渡價值”最大化為核心建立的游客滿意度體系,保障了整體旅游的舒適度與滿意度。這個“一站式休閑度假綜合體”充分把握了中國全面進入休閑時代后的市場機遇,并采取了較為有效徹底的市場化運作手段,在財務、法務、企業治理等方面較為規范。其實質還是休閑文化與旅游景區的融合。天目湖旅游股份的成功上市,迎合了國內旅游景區由傳統觀光型轉向高品質休閑度假模式的趨勢,“一站式”旅游模式為傳統景區的轉型升級樹立了標桿,對旅游企業的轉型升級,具備廣泛的借鑒意義。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技術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網絡信息技術包括電視、廣播、報紙多媒體技術,這一技術的發展對于旅游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出版行業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讓其適應社會發展趨勢,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就應該加快數字化出版行業的發展效率,將網絡、多媒體、游戲等融入到網絡出版行業工作之中,促使這一工作進行轉型與升級,促進文化行業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應該利用線上文學與現下文學之間的關系促進文化與旅游和諧發展,將文化旅游行業作為促進當地經濟增長的根本方式。例如:“開心麻花”是當前炙手可熱的文化傳播主體,2014年成立的“開心麻花”群體首次登上了舞臺劇的平臺,通過戲劇的形式為更多人民群眾所熟知。“開心麻花”劇院的建立承載了實體劇場的作用,能滿足人民群眾對于深層次文化的需求。以上文化的創新方式是將創新劇場駐入商業模式,在劇場中進行演藝、培訓等工作,這一團體通過互聯網以及多媒體等方式進行文化的傳播,涉及的領域有脫口秀、戲劇培訓等,同時兼顧了劇目創作以及商業演出的作用。該項工作的開展實際上是將文化產業與旅游經濟相結合的作用,充分發揮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用,通過提升品牌效應,促使電影行業與舞臺劇的發展。以上方式促使“開心麻花”更有底氣地啟動戲劇生態鏈上最重要和關鍵的一環——劇場院線的全國拓展,以及商業模式的快速復制。目前,單從戲劇產品來看,“開心麻花”每年都會不斷原創新的喜劇、兒童劇、音樂劇作品,同時還不定期與第三方合作,引進新劇目。通過“歡樂演藝+綜合效益+粉絲經濟+00后市場”的方式促使了該產業的長效發展。
文化創意對于社會發展來說的意義是重大的,不僅能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就業率的提升提供保障,同時還能有效地改善當地旅游文化環境,為旅游業的開展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形象。特色環境的塑造還能促使當地特色文化迅速發展,為旅游行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將文化融入到景區之中能夠豐富景區的意境。傳統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相結合能夠讓景區的特色文化得以凸顯,同時這一方式還能促進文化資源的合理配置,減少資源的浪費,實現提升旅游行業經濟效益的作用。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從多角度對游客的需求進行深入了解,打造適合旅游者發展的旅游專線。除此之外,在利用文化推進旅游行業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注重文化的特色性。相關人員能建立特色的文化主題公園,將當地著名的人物與歷史事跡通過建立紀念館的方式進行傳播,以上方式對于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有積極的意義。利用文化創意建設的方式能夠有效地對旅游行業進行開發深入探索,挖掘其潛在能力,將其與文化資源進行結合,將無形的文化資源與有形的旅游資源進行結合的過程是提升旅游者旅游體驗的過程,能使得旅游者在文化的氛圍中感受到旅游的樂趣,也能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到更多優秀傳統文化。例如:2002年,桂林地區實行了“兩江四湖”夜游項目。該項目的開展旅游經濟與文化產業融合的體現,也是發揮文化創新思想的重要方式。該項目在游客的游覽體驗上下足了工夫。全國那么多夜游景區,為什么兩江四湖景區的夜游能被大多數游客所津津樂道?是因為在夜游兩江四湖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欣賞到自然景觀與現代燈光,而且可以看到獨具特色的風俗表演,讓游客不虛此行,流連忘返。該項目共投資2億元資金,包括游船等工作,全年工能接待游客百萬次,是當地文化產業與旅游經濟發展的體現。該項目集傳統景區、科技光影與分散式沿線情景演藝為一體,是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將當地的傳統風俗表演與現代化的光影技術相結合,既能為游客展示當地的傳統文化,起到了提升我國人民群眾文化底蘊的作用,又起到了為當地旅游事業的發展吸引更多人才的作用。
任何工作的開展都需要相關管理制度的規范[1]。為此,相關管理人員在進行文旅融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為其建立相應的政策支持,以政策支持為基礎促進文旅工作有效進行。首先在開發文化旅游產業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于環境的構建。其次,還需要注重對于文化資源的整合。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根據市場的需求以及旅游者的需要對不同的旅游產品進行合理的定位,這種方式能促進旅游創意產業的發展提升其市場價值。在進行文旅融合價值體系構建的過程中,還需要注重的是服務體系以及發展機制。通過這種方式能使得市場、產品以及成本之間形成統一的價值鏈。此外,相關部門還需要加強對于這一工作的管理重視程度,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為文旅融合產業的發展提供制度支持以及經濟支持。從根本上來說,以上方式都是推進旅游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工作。
將旅游經濟與文化產業相融合是促進社會發展,推動我國經濟事業前進的重要基礎。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完善旅游文化的產業鏈,促使各個區域中的經濟有效運行能起到提升該行業經濟效益的作用。但是在該項工作運行的過程中,應該重視以下幾方面問題。第一,決策人員在參與決策工作的過程中不能牽強附會,不能將融合兩者作為是一起工作的根本,不能盲目地實行工作,應該更加重視二者之間的深層次關系,實現其內在的深入融合。在進行融合決策制定的過程中,不能過于注重名人效應,那種思想不僅不利于文化產業與旅游經濟的融合,還會對融合工作產生阻礙作用。一旦決策者抱有那種思想,就會對該行業經濟的發展產生危害作用。第二,相關工作人員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將其與實際社會情況相適應,不能讓其脫離實踐的根基。相關工作人員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全面掌握旅游經濟與文化產業之間的關系,在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大力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促使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為此,相關工作人員就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按照實際情況對該項工作進行有計劃的探究,不能在沒有實施支持的基礎上對文化產業與旅游經濟進行沒有緣由的拼湊,這樣就會導致該項工作與實際情況相悖。例如:當一個旅游地交通資源不便利,相關工作人員對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調查,通過對基民收入以及當地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就應該為其制定詳細的方案,保證方案符合當地實際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再投入建設。以上方式能有效地提升方案的有效性,只有通過以上方式,才能使得工作的開展獲取到更多人民群眾的支持與理解,才能促使旅游經濟以及文化產業更加有效融合,促使融合后的方案得到更有效的推廣。
綜上所述,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以及消費水平不斷提升,其對于文化的需求以及旅游的要求逐漸提升。為此相關人員就需要不斷創新文化與旅游發展的方式,促使其有機地融合,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作用以及旅游經濟的作用。在傳統文化中注入旅游因素,在旅游行業發展的過程中注入文化元素。通過以上發展方式人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參與到文化旅游行業中,在推進當地經濟文化發展的基礎上,對人民群眾的思想素質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