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靖
(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北京 100081)
中小企業一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認為,中國中小企業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占GDP的比重以及所納稅額占國家稅收總額的比重均在一半以上,因此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對于我國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具體表現在:第一,中小企業在吸納就業、保證社會穩定和推動經濟增長上有著重要作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經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中小企業貢獻了全國60%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解決了80%以上的就業;第二,中小企業是大企業成長的必經階段;第三,中小企業是大企業的生產經營的重要支撐,大型企業產業集群能力的發展離不開產業鏈上關聯的眾多中小企業。
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80年至1990年之間,國內產品的需求日益上漲,在供給大于需求的背景下,最先發展起來的是鄉鎮中小企業。第二階段是1990年至2005年之間,在出口貿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小企業利用相對廉價的勞動力,迅速發展加工出口等相關產業。而在2005年之后,中小企業的發展出現了諸多問題與挑戰,例如2008年金融海嘯以及2020年至今的新冠疫情等。
雖然近幾年,中國中小企業的創業景象繁榮,但是背后面臨著危機。與國外的中小企業相比,中國中小企業普遍出現生命周期短,倒閉現象嚴重,僅2019年中國倒閉的中小企業就高達47萬家。
通過分析中小企業困境,發現現階段中小企業的困境除了人力資本、土地成本以及經營成本的上升,內需外需增長乏力等原因,最重要還是由于“融資難”“融資貴”等原因。
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金融機構貸款余額中,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占企業貸款余額的比例大致維持在30%~40%之間,但是中國中小企業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占GDP的比例將近60%,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業的經濟貢獻與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支持力度有較大差距。
表1 2015Q1~2018Q2中國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占金融機構企業貸款余額比例
于此同時,由于我國監管的力度越來越高,企業進行股權融資和發行債券融資的門檻也越來越高,再加上大多數的中小企業經營者的金融知識相對匱乏,決定了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仍然是中小企業的主要的融資方式。但銀行因為征信難度大、成本高,違約風險高等原因,不敢或不愿放貸給中小企業。近年來,政府出臺的一些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但是并沒有改變金融機構與銀行之間相對割裂的現狀,中小企業仍然面臨巨大資金缺口。
數字化升級的賦能,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問題帶來強勁動力。李克強總理曾多次強調要加大服務中小企業的信息系統建設,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于是在數字化升級的背景下,如何借助數字化升級的賦能作用,探索適應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融資模式,降低中小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的交易成本,成為現階段必須解決的問題。
現階段文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數字化升級的推動者,數字化升級所需的資源和能力,數字化升級的過程和方式以及數字化升級的好處。
早期的企業數字化升級多集中于企業的內部管理上,如改進生產流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Ash和Burn(2003)認為企業的數字化升級主要是用于企業自身的業務流程,例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業務流程優化。早期的企業數字化升級,主要是聚焦于企業內部的數字化升級,用于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近年來,隨著跨邊界技術得到了企業迅速和廣泛地采納,數字經濟發展程度不斷加深以及數字技術的不斷運用,數字化升級領域的研究越來越多。
王重鳴(2015)認為隨著數字經濟和大數據技術進一步的擴展和深化,電子商務和網絡營銷等技術得到了企業熱切的關注和廣泛地運用,于是由外向型IT驅動的數字化升級超出企業內部業務流程的轉型,例如,商業模式、組織戰略和商業聯盟建設的轉型。
近幾年,關于中小企業數字化升級的研究越來越多,其中大多數是集中于利用第三方的數字平臺實現數字化升級,即通過平臺提供的具體技術功能和特殊調查工具的有效性上,例如通過數據的收集和分析了解客戶需求,以及更加快速的溝通工具和交易處理工具。
基于相關學者的研究,本文將企業數字化升級定義為是由數字技術所驅動,以為企業客戶、員工和利益相關者不斷創造價值為目的,對業務經營模式、運營流程和組織管理進行的數字化賦能,進一步提高效率。數字化升級不是在傳統的戰略和業務模式下改變一下IT架構,也不是在為了迎合電子商務潮流在線上開一個淘寶天貓店。數字化升級需要企業圍繞用戶,重塑自身的價值創造方式,以數字化的思維和技術對內提升運營管理效率,對外開拓新的利潤來源。
國外學者對于中小企業融資的研究相對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的“麥克米倫缺口”。國內關于中小企業融資的研究大致開始于改革開放之后,通過分析中小企業融資現狀,進而尋找融資困難的原因并提出各種解決方法,視角主要集中在政府、金融機構和資本市場等,而從交易成本視角進行研究相對較少。
Stiglitz和Weiss(1981)從信息角度出發,認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根本原因是資金供求雙方的信息不對稱。陽旸(2014)從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出發,在收益上,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單筆貸款所獲取的收益低于對大企業的單筆貸款所獲取的收益,但是在成本上,兩者差距不大,于是銀行在中小企業上獲取的收益低于大企業的局面就使的其更加偏向于向大企業貸款。
李超(2015)從供應鏈金融的角度出發,認為由于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造成了中小企業的信用缺失,于是增加了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貸款的難度。
張利勝(2016)認為由于信貸市場的機會主義成本相對于一般商品交易要高,于是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貸款需要承擔巨大的交易成本。沙偉婧(2013)基于交易成本控制視角,研究中小企業銀行融資缺口的形成及其原因,認為交易成本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形成的根本因素。
通過梳理現階段有關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文獻,從交易成本視角分析的相對較少,但是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之間的交易成本過高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于是,本文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結合數字化升級的賦能的影響,通過降低雙方之間的交易成本,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科斯在其論文《企業的性質》中提出,交易是需要費用的,并不是像傳統的經濟學所認為的交易是無成本的。中小企業經營生產的融資所涉及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中小企業內部的交易成本和政府部門服務于中小企業的交易成本。
隨后威廉姆森進一步發展了科斯的理論,他認為交易成本的存在的原因是由于人類的兩大天性,即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行為傾向。正是由于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的存在,使得中小企業在融資上要比大型企業更加的困難。
有限理性,意思是個體是理性的,都期望以理性的方式行動,但是他們的知識、預見、技能和時間等都是有限的,這一切都阻礙了個體完全理性的行動。并且由于信息的搜尋成本過高,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進行融資資格審核的時候,沒有辦法了解全部的信息,因此在有限理性下的契約幾乎都是不完備的,存在履約風險。
機會主義,意思是個體通過隱瞞欺詐等方式,損害他人,達到自己的目的,獲得更多的租金和利益。于是在機會主義存在的情況下,交易的潛在收益有可能無法實現,所有交易都蘊藏潛在的沖突,以至于每一位個體都希望從交易中獲取盡可能大的利益。
在中小企業和金融機構的交易中,中小企業希望隱瞞自己的相關信息,以較低的利率拿到額度來爭取更大的融資,而金融機構這邊希望盡可能地獲取信息,了解企業的正式經營狀況,降低風險的同時提供貸款利率。總結就是,由于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交易中存在機會主義的行為。
因此,通過以上的分析,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使得雙方之間交易成本過高,阻礙了中小企業的融資。
對于金融機構來說,企業數字化升級能夠降低金融機構服務中小企業過程中所產生的交易成本,具體體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1)數字化升級與有限理性
數字化升級的賦能的情況下,使得信貸業務與大數據和數字技術的結合,降低了搜索中小企業的信息的成本,使得金融機構可以有效地降低風險管理成本與壞賬成本,從而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的問題。
隨著互聯網以及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電商平臺、物流平臺以及社交網絡等第三方平臺積累了大量的企業行為數據。于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在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上面,結合使用這些龐大且詳細的數據,將會降低判斷中小企業信用狀況的難度,進而為那些資質優良的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同時,這也會促使中小企業不斷的規范自己的交易行為,維護以及提升自己的信用,借貸雙方之間建立了良好的信息互動機制。
在數據收集的同時,再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所獲取的數據和信息,進行識別性的分析,進而得出中小企業實際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形成信用評級和報告。
大數據計算分析的步驟是:首先,將數據信息錄入系統,依據數據間的相關性對數據進行分類處理,得到測量指標,通過指標就能知悉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其次,將這些指標輸入事先已經建立好的數據處理模型之中,計算得出分數;最后,通過權重等方法,整合各個分數得到中小企業的信用報告,依據信用報告來進行中小企業貸款的決策。
利用數字化升級的賦能,降低了信息的搜尋成本和信息的搜尋時間,同時數字技術的運用, 使得數據的利用程度提高,增強了企業管理人員的認知、預見和決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面解決了有限理性的問題,以前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的問題,現在有了解決的可能。
于是,數字化升級通過提升有限理性,進而降低交易成本,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2)數字化升級限制機會主義
在傳統的金融機構的貸款模式下,其主要關注中小企業財務、資產規模等“硬信息”,通過質押、抵押和第三方擔保等措施來降低風險,限制中小企業的機會主義。但是這種方式下,無論是貸款錢的審核還是貸后的風險管理都會更加的依賴管理人的素質和操作,人工成本較高,但是收益卻低,于是存在風險激勵不相容的問題,缺少貸后持續監管的積極性。并且大多數的金融機構貸款的各個環節管理是不平衡的,例如貸款業務的營銷和后面的風險管控之間就不平衡,貸款的前、中、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分開的,與企業最新的發展狀況不適應,成為風險的聚集點。而中小企業更容易出現機會主義問題,并且當發生違約時,這些抵押資產的變現實際操作中會很麻煩,也會出現很大的縮水,使金融機構遭受損失。
而基于數字化升級的信貸模式,在數字化升級的賦能下,風控管控可以通過關注企業的交易行為、客戶評價等“軟信息”,持續監管考察企業的運營情況、現金創造能力及還款能力,更加準確地從源頭評估中小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風險管理上也就不存在激勵不相容的問題。也就是通過持續對中小企業的考察,限制其機會主義。
于是,數字化升級通過限制中小企業的機會主義,降低交易成本,進而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是長期存在的難題,在傳統線下融資業務中,無論金融機構、還是中小企業都因為交易成本過高而面臨著難以突破的困境。首先由于中小企業存在大量財務管理不規范問題,財務報表缺失或虛假導致商業銀行無法掌握企業真實情況,進而難以進行有效的風控和授信,于是則因為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的存在而導致了過高的交易成本。再加上大部分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頻率高而融資金額小,對于商業銀行而言,較低的收益結合較高交易成本,很難有動力去進行高成本的工作。
而中小企業的數字化升級能夠很好地解決傳統金融機構服務中小企業上的缺陷。首先,在有限理性上,數字化升級縮短了信息的搜尋時間和成本,同時強化了對數據的分析,提高了監管的效率,增強了管理人員的決策能力,解決了有限理性的問題。其次,在機會主義上,數字化升級的賦能,使得金融機構能夠持續地監管和考察中小企業的運營和財務狀況,風險管理上也就不存在激勵不相容的問題,限制了其機會主義。
在數字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以及政府對中小企業不斷支持的情況下,數字化升級是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有一個機遇,誰能更好地進行數字化升級,便能更好地提升有限理性,限制機會主義,降低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交易成本,更有效的進行融資,為自身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