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瑋
(湖南工業大學 湖南·株洲 412007)
近年來,我國實行教育改革,在教育發展前進的大趨勢下,要求學科教育課程更加深入。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素養全方面提升,實行應用型課程教學模式勢在必行,這種教育模式更能培養起科學精神、樹立起探究意識,并且實現實踐創新。為了落實素質教育的教學任務,響應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順應我國教育發展,應該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達到應用型課程改革建設工作的目的[1]。
首先對于課程的開展而言,若想提高課程開展的質量和學生自身對于相關課程的理解程度,課時相對于教學計劃的安排以及相應教師的設定而言都起到十分基礎的作用,對于如今電工學教育課程開展的過程中而言面臨的課時減少的現狀,教學工作的推進很難滿足學生對于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需求,很多教學工作的開展不深入是導致相應的教學效果變差的重要的原因,因此,針對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學時減少問題,相應的教育改革工作者一定要加強對于學生接受教育課程時間的改革重視程度。工程教育理念對于學生的實踐以及創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有限的時間內加大對于學生的素質要求,給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這也一定程度上使得教育工作的開展面臨著較大的挑戰。
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專業技術,專業的學術,教育理論的構建也主要完全依賴于個人的發展,在科研過程中如果沒有投入精力和時間去研究教學理論,則對于以后的教學開展就缺少一定的理論依據,對于過往教學任務中出現的問題也沒有得到完美的更正,嚴重影響著教學質量。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教學目標過于籠統、掌握知識與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法不具體、課程對專業支撐關系模糊等問題,這實際導致了教學難度變大,教師只是按照進度和經驗去講授對培養提高相關能力的可操作措施沒有方向,相關知識與能力達成度的可評價性低,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改革方向不夠清晰。
由于《電工學》課程理論和實踐性都很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切實處理好傳授專業理論知識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關系。制定更加清晰可行的教學目標,突出課堂教學既要強調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傳授,同時又要注意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通過實驗教學,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還利于學生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求真務實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突出專業課教學目標技能訓練的實現。例如在教學《電阻》時,新課導入時,教師可以先設計由一個電阻串聯一個燈泡,接上電源,形成一個簡單的串聯電路,讓學生觀察更換電路中不同阻值的電阻,燈泡發光的亮度有什么不同,進而引出電阻的概念和作用。通過這個新課導入,不僅讓學生對電阻的概念有了感性認識,熟悉日常照明負載燈泡,讓學生也充分認識到《電工學》知識的實用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挖掘學生《電工學》學習的內驅力,其思維也是跟著教師走,而之后的課堂學習就會得心應手。因此做好新課導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其探索心理和求知欲望,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和保障。
在《電工學》課程的開展過程中由于受到自身專業特殊性的影響,課堂練習對于學生的教學效果會更加明顯,本身電工學類專業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就應該加強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教師在講授相應的知識的過程中應該做到精講多練,使得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去感受理論知識,在練習的過程中犯錯誤并且改正錯誤,防止出現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占據大量的課堂資源,使得學生過分專注于理論的學習,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很難將理論變現,影響到最后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沒有達到最后學生學以致用的學習目的。如在講授《色環電阻》這一教學內容時,快速熟練電阻顏色和數字的對應關系是掌握色環電阻識讀規律的前提和條件。如何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記住0-9這10個數字與電阻中顏色黑、棕、紅、橙、黃、綠、藍、紫、灰、白這十種顏色互相對應呢?教師可以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分組教學法。首先將全班按適當人數進行分組,按每組6人或每組8人進行分組,然后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各組進行熟記色環電阻中顏色與數字對應關系,由各小組自行商定記憶法,最后由小組為單位開展組間競賽和打分評比環節,課堂氣氛馬上就熱鬧起來。活動結束后,由教師點評,引導學生總結出最佳記憶方法。這樣一來,有利于激發其學習興趣與熱情,引導學生樹立“主動學習”意識,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從而整體提高教學成效性。
《電工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其概念多,綜合性強,知識面廣,其涉及很多抽象的定律和物理現象,如通電平行直導線間的作用、電容器充放電、交流電的產生等等[2]。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現代科技教育手段也在享受著科技發展所帶來的福利,類似于“學習通”“大學生慕課”以及微課等線上教育模式能夠很好地在教學過程中將更多的教學面展示給學生,因此關于工程教育背景之下的《電工學》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可以適當融入一些現代教學的手段使得整個教學方式更加多樣有效。為了將線上線下混合教育思想引入到《電工學》教育課堂中,教師實踐者在實踐過程中加大對于混合教學的教學重視程度。以往的傳統教育模式根本無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學習主動性的引導是無法真正將課堂內容教授給學生的。教師應該根據當今時代下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來對課堂內容做出一定的調整,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課堂當中,給學生講解思想政治內容的同時引入一些網絡上的相關實例內容。在這些內容講解完畢后,教師再對學生做一些正確的引導,鼓勵引導學生加強實踐活動,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生生活中學以致用,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專業素質水平的目的。
教材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具體依托載體,教師只有將教材內容進行深度的理解和挖掘后,才能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游刃有余。不僅如此,教材內容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教學質量的高低,我國的教育事業想要長久穩步發展,就必須要從教材內容上進行更好的挖掘和理解,教師將其中的一些優質素材結合課堂特點創設符合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的情境,不僅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對于課堂的學習熱情,還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不僅如此,教材內容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教學質量的高低,我國的教育事業想要長久穩步發展,就必須要從教材內容上進行更好的挖掘和理解,教師將其中的一些優質素材結合課堂特點創設符合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的情境,不僅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對于課堂的學習熱情,還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將教材改革納入到實際的應用型課程改革中對于推動課程改革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十分有必要性。對于電工學中的學生而言,加強教材改革工作的推進與改革可以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注入新的教學題材,更好滿足學生對于專業學習過程中的專業知識的學習[3]。
綜上所述,以工程教育專業中的電工學為基礎,進行全面改革的教學,目前已經有非常完善的教學理論,可以整合成一套一體化的教學材料。本文以教學模式、教學結果、和教學特色為中心,反映出一套全新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理念可以得到非常大的改善,能動性大大增強,學習效果更好,知識理念運用能力更強。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下的電工學專業改革工作的進行與開展對于未來工程領域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補給工程行業中的技術性人才,另一方面對于提升整個工程開展的質量而言也有著十分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