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金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楊虹
在新時代背景下,國有企業紀委監督手段越來越多元化,尤其是中央頒布《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以后,國有企業紀委機構在開展監督工作時,既能夠運用查辦案件與信訪舉報等傳統方式,也能夠運用約談函詢、派駐監督、監督檢查、受理檢舉、問責等多種方式,從而有效提升了監督工作的成效,并進一步強化了國有企業紀委監督職能的有效性。對于國有企業而言,通過不斷強化紀委監督職能的有效性,不僅有助于推動反腐倡廉與全面從嚴治黨工作的深入開展,還有助于促進企業的高質量、高效率、健康、良性發展。基于此,國有企業必須高度重視紀委監督職能的有效落實,充分發揮出紀委監督工作的價值。
在國有企業紀委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往往是在上級紀委與同級黨委共同領導下開展工作,而部分紀委人員還兼任黨委職責,這就出現了監督與被監督職責迭代的情況;從而紀委監督僅對下級具有顯著的效果,而對同級尤其是集中掌握公權力的領導班子成員,往往欠缺科學有效的監督。主要體現為:(1)紀委工作機構作為同級黨委的職能部門,沒有強化對同級黨委的監督,甚至欠缺監督意識;(2)國有企業的權責分配不夠科學,各項權利的配置欠缺合理性,這就大大降低了監督職能的有效性[1]。
就當前國有企業紀委監督工作的開展而言,盡管企業對這項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在很多方面也獲得有效支持,然而紀委監督機構依然存在明顯的力量不足的問題,這就大大影響到紀委監督職能的發揮,造成企業基層領導失去有效監管,極易引發各種腐敗問題。同時,由于國有企業紀委監督人員的職權不明確,這就造成紀委監督工作僅僅流于形式,難以取得好的效果。
在國有企業紀委工作中,存在監督定位不準確的問題,企業黨支部或是一些職能部門認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反腐倡廉工作與自身無關,這是紀委部門的職責。從而阻礙到紀委監督職能的發揮。同時,國有企業紀委部門存在缺位的情況,甚至有的國有企業將紀委監督職能邊緣化,無法有效開展監督。
現如今,國內外環境復雜多變,對國有企業紀委監督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盡管國有企業已構建一套監督管理制度體系,然而這套體系常常是生搬硬套上級文件,較少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這就難以保證紀委監督職能的有效性[2]。同時,隨著國有企業體制改革不斷深入,以往的監督制度體系已難以滿足現階段企業紀委監督工作的需求,很多新的案件找不到對應的處置依據,需不斷完善和升級。
在國有企業紀委監督工作中,主要采用聽取匯報、內部巡察、走訪調研、信訪舉報等方式開展監督,但僅是了解事件發生的結果,并未對權力運行過程進行有效監督,也沒有參與到企業重大決策的提出與落實的過程中,從而導致監督工作過于被動,難以發揮出監督職能的有效性。
在新時代背景下,監督檢查是國有企業紀委部門的基本職責,也是其開展調查處置與執紀問責的基礎前提,所以紀委部門必須將監督職責放在第一位置,堅定樹立“抓好監督是本職、不抓監督是失職”的思想,聚焦主責主業,將紀委監督的首要職責落到實處,進而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紀律保障。同時,國有企業紀委應強化主體責任的擔當意識,將自身的監督組織協調職能全面發揮,有效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自覺肩負起反腐倡廉責任人的職責,以此來實現高質量的監督。
俗話說:打鐵先要自身硬。要想充分發揮出國有企業紀委監督職能的有效性,則監督必須鍛鋼鑄魂。基于此,國有企業紀檢部門必須適應新時代背景下執紀監督的新要求,強化自身建設,不斷提高紀檢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使之能夠更好地駕馭全局,對各種復雜問題進行科學有效地處理。習近平主席強調:“紀檢監察隊伍應當做到忠誠、擔當及干凈”,即紀檢隊伍人員應當主動落實監督責任,成為一名忠誠、擔當及干凈的紀檢監督干部,通過積極參加各種實踐鍛煉、經驗交流等活動,以創新的思維、專業的角度、長遠的眼光來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持續提高自身的監督能力與水平。同時,國有企業應組建一支具備扎實專業水準、較高學歷、較強原則性等綜合素質較高的紀檢監督隊伍,讓企業內部紀檢隊伍結構更加科學合理,且充滿生機與活力。
為能夠強化國有企業紀委監督職能的有效性,就必須充分落實紀檢監察“三轉”。具體做到以下幾點:(1)全力轉職能,即需確定紀檢監督職責定位與主責部門的責任,將紀檢監督工作的關鍵點放在執紀問責與懲治腐敗,對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加以有效運用,切實做好對同級黨委與領導干部、黨員干部作風建設、權力運行及企業重點崗位的監督工作;(2)積極轉方式,即國有企業紀委部門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監督執紀模式,秉持著“快查快辦”的原則,構建完善且科學的基礎工作臺賬,在規定期限內盡快查清違紀違法問題及發生原因,有效提高辦案質量與效率[4]。同時,需要不斷創新辦理信訪舉報方式,秉持著“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的原則,對先進的科技手段進行充分利用,搭建一條通暢的信訪舉報渠道,從而確保案件辦理工作高質量、高效率開展;(3)持續轉作風,嚴格遵循“零容忍”和“刀刃向內”的原則,強化對紀檢監督隊伍的監督,借助案例剖析、互相批評提醒等方式,有效增強紀檢監督隊伍的自律意識,并通過專業化、系統化的培訓教育,來切實提升紀檢監督人員的履職能力與業務水平。
在新時代下國有企業紀委監督工作中,企業需要持續完善監督體系建設,以此來保障紀委監督職能的有效履行,更好地促進國有企業健康長遠發展。具體做到以下幾點:(1)建立科學且完善的責任制,統籌協調紀委與黨委的主體責任,即構建完善且科學的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的責任制,落實相關規定的要求,著重解決容易出現問題的關鍵環節,強化對潛在執政、廉潔風險的排查,并不斷加大對權力的監督與制約力度;(2)構建完善的責任追究制度體系與保障機制,一旦發現違規違紀行為,必須馬上進行嚴肅處理。同時,紀委部門應加強與財務部門、審計部門等的溝通合作,共同建立聯動監督與協同推進機制,從而讓監督措施更加靠前,有效提高監督質量和效果[5];(3)充分發揮“大監督”工作機制的作用,即黨委部門需協助黨委強化對監督體系建設的統籌協調、組織引導,借助黨內監督來助推其他監督的順利開展。同時,紀委需要構建科學完善的反腐工作溝通協調機制、黨風廉政建設,并對紀檢監督、業務監督、巡視巡察、輿論監督等作用進行統籌發揮,實現黨內外監督的有效融合,從而實現對整個企業經營管理過程的全面監督;(4)有效發揮領導干部的榜樣作用,即企業可以將制度實施情況作為“兩個責任”落實的重要標準,對制度實施的主體責任、領導責任及監督責任進行清晰準確地發揮,從而不斷壓實制度實施的政治責任,而在制度實施的過程中,領導干部應在企業內部發揮榜樣的作用,引領企業員工形成嚴格實施制度、維護制度的良好環境[6]。
在國有企業紀委監督工作中,為確保紀委監督職能的順暢發揮,必須積極改革紀委工作體制機制。在具體工作中,紀委應以“誰來監督、監督誰、監督什么、怎樣監督”為中心,明確同級監督制度,清晰地界定監督對象及監督內容等。同時,紀委應強調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以黨章黨紀黨規作為全部工作的切入點,制訂科學合理的監督方案,突出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面監督,實現對黨員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的有效監督,從而保證紀委監督作用的有效發揮[7]。其次,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紀委書記派駐工作機制,讓監督力量下沉到基層,也就是國有企業總部紀委書記負責擔任紀檢組組長,組織開展紀委監督工作,下屬單位也可采用下沉方式對紀委書記進行設定,通過實行派駐機制來促使紀委作用有效發揮。最后,國企紀委需制定單位與領導干部的工作權力、責任清單,確定權力邊界,從而保證企業在紀委的監督作用下實現權責分明,促進紀委監督職能的順暢履行。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國有企業紀委監督工作遇到了新的挑戰,為確保國有企業的良性、長遠發展,紀委部門必須與時俱進,嚴格遵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改進和完善企業紀委監督工作,以此來確保紀委監督職能的有效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