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青
(陜西工商職業學院 陜西西安 710119)
五年制高職,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初中畢業生為主要招收對象。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重在理論知識方面的研究和探索,高職主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應用實踐為發展目標,注重培養高級專業技術性人才。
《機械制圖》作為我院工業機器人和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專業基礎課程,根據專業差異,一般在第一學期或第一學年開設。其任務是使學生了解機械制圖的國家和行業標準,掌握機械制圖的基本知識,熟練識讀中等復雜程度的零件圖和簡單的裝配圖,能尺規作圖繪制較簡單的三視圖、軸測圖、零件圖以及測繪簡單零件圖,培養空間想象力和由圖形想象成物體三維特征的能力等。通過“機械制圖”課程的學習,可使學生具有勤奮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以及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具備繼續學習專業技術的能力,為以后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以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機械制圖(第四版)》(呂思科、周憲珠著)為例,此書主要以尺規作圖繪制較簡單的平面圖形、三視圖、軸測圖、零件圖、裝配圖等為內容,輔以配套習題冊以及AR 圖形交互,使資源更加多樣性,能更好的適應現代職業技術教育的現狀。學生通過《機械制圖》的學習,不僅可以學到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還可以提高自己的空間想象和思維能力、培養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情感,提高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五年制高職的招收對象為初中畢業生,學生年紀較小,基礎較為薄弱,并且在初中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以單純學習課本為主的教學方法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事實證明,在課前預習階段,很少能有學生靜下心閱讀預習課本內容,并且在課堂上也會經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課后復習階段除了所學理論知識,還有實踐制圖。以尺規作圖繪制三視圖為例,對于初學者來說,完成一份一般難度的三視圖作業最少需要15 分鐘左右,中等難度的時間更久,并且在此期間除了要求系統的空間想象和構圖以外,還要求集中注意力,認真仔細核對每一個點、每一條線、每一個面。這對很多自制力較差、學習態度不夠端正的學生來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從教學方法上來看,傳統的課本加普通多媒體教學并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高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至于學生在課堂上容易出現思想懈怠、思維散亂、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因此,也給課后的復習和完成作業帶來了很大困難,并容易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從教學內容上來看,很多知識點不夠統一,零散的知識點很多,自主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很難抓住學習重點,導致事倍功半。除此之外,很多學生也是第一次接觸到機械零件,對此并沒有一個系統的概念,致使在學習過程中邏輯和思維與所需零件圖形不統一,錯誤頻出,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
針對于五年制高職以培養專業實踐能力為目標以及學生年齡較小、學習能力較差等的特點,結合目前《機械制圖》教學這門課的實際情況,我們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方面作了以下改革探索。
在教學方法方面,應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在課前預習階段,盡量避免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本上的大量文字來獲取即將學習的內容,文字描述過多或過于復雜,容易讓學生對新知識提前產生一種畏懼心理,從而失去興趣。可通過微課視頻或者工廠的實地參觀,使學生真正了解到零件加工、機械生產的各個環節,增強學生對于機械方面專業知識的感知程度,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
在課堂學習階段,深入淺出,先以生活化的示例,引導學生自己思考,然后再盡量以直白的語言解釋難度較高的專業問題,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將教師與學生之間傳統的講授和接受的關系打破,從而形成一種相互交流相互探討的形式,使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活躍起來,可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后應用是檢測學生對課程內容掌握程度的一個重要環節,此環節可通過小組作業或動手實踐形式完成。小組作業,比如幾個學生一個小組,一起完成一幅三視圖,不僅可提高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還能由此增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學生可以相互提問相互學習,真正達到一邊學習一邊探索的目的;動手實踐可通過例如積木擺放,橡皮泥捏造等方式,不僅能培養學生空間思維以及空間位置關系的想象能力,還能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
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要盡量為學生整合零散的知識點,根據學生不同的接受能力和學習情況,合理調整授課難度。對于五年制高職學生來說,通過教學內容的生動性來調動學生積極性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可通過生活化、實踐性強的示例,以微課、視頻演示或實地觀察、動手實踐等方式豐富課堂內容;除此之外,將生活化、實踐性強的示例運用于課堂中,可更好的訓練學生思維,培養學生關于空間位置關系的空間想象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起著主導的作用,對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有著絕對的控制權。[1]在教學過程中高職教師作為施教者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學生作為聽眾和知識的接受者很少能有與老師面對面互動交流的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高職教師的教學已不能僅僅局限于“灌輸”,而是應朝著更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因此,基于時代的發展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對高職教師做出了以下要求。
在任何時代、任何情況下,高職教師都必須保持良好的師德師風,熱愛自己的職業,從思想上高度重視,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端正教學態度,從而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其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2]除此之外高職教師要時刻加強自身修養,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和信任,激發學生自信心,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
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知識水平和專業教學能力是作為一個高職教師最基本的要求。身為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拓展視野,自我提高。教學時盡量為學生整合零散的知識點,注重重點難點的劃分、講解和歸納,多實踐、多總結,制圖時嚴格按照國家標準,保持認真嚴謹的態度。豐富課堂生動性,利用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方式,啟發學生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為適應新的時代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首先,高職教師應學習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技能,將多媒體、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于教學活動中。[4]除了帶學生進行工廠參觀、實地考察外,還可以通過視頻或者動畫等的方式,不僅讓學生對機械和零件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還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新鮮感和興趣。其次,高職教師要盡快將課堂主導者的身份轉變為學生思維的引導者。課堂上不再以“灌輸”作為主要的教學方式,而是從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思維能力開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教師除了傳統的傳授知識以外,還應多關注學生生活中的關注點和喜好是什么,這樣才能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愿意與老師交流,更加體現出師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尊重的平等關系。
作為工科類高職院校的專業基礎課程,由于《機械制圖》這門課程的較高實踐要求和學生的特殊性,可嘗試對傳統教學方式加以改革。主要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主要途徑,豐富課堂內容,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轉變教師為主導的傳統角色,注重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1] 勞丹.新時代背景下高職教師的角色要求[J].科教導刊(下旬),2020(1):81-82.
[2] 黃麗萍.高職機械制圖課教學的幾點體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0(2):1.
[3] 賈曉娟,賀月娟.英語新課改對高職教師的新要求[J].才智,2019(20):17-18.
[4] 張曉光,李范成,祝麗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高校教師角色定位與轉變[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0(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