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良
(福建省石獅市華僑中學 福建石獅 362700)
體驗式教學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設計一種符合教科書教學內容的情境,以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體驗式教學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可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導地位,有助于改善課堂生態,建立平等、友好、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有利于實現高效率的教學。 體驗式教學方法主要包括:合作調查探究、安排教科書劇本、描述歷史事件、講歷史故事。
筆者以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6 課《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為例,談談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學為了在教學過程中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教師從教學需要入手,制造了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特定場景或氛圍,從引導學生開始,讓學生積極參與,創造性地體驗情境,精準施策,有效教學。理解教學內容是一種促進他們思維全面協調發展的教學方法。它鼓勵學生通過師生的共同參與、互動、交流和感知以及初中歷史的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參與、探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和感知情感。同時結合運用新的教學理念,改變以往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充分彰顯學生的個性,為課堂帶來了更多活力,并豐富了歷史內涵和課堂上的樂趣。
1.體驗式教學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能夠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導地位。體驗式教學通過體驗活動使學生學習愉快而刻骨銘心,無意間將學生從“要我學習”轉變為“我要學習”,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意識和自主行為,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體驗式教學能夠改善課堂生態,有利于建立平等、友好、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體驗式教學基于師生的共同參與,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不再是教室的主人,而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 師生成為朋友,在這種師生關系中,師生在心理上是兼容的,彼此教學,創造了和諧快樂的學習環境,學生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發展。
3.體驗式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新事物取代舊事物是一個過程,自己嘗試一切,才能理解真相并輕松使用它。 體驗式教學通過體驗來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使教育真正地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達到教學上的“滋潤而沉默”的狀態,形成理想的教學狀態。
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的八年級下冊《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中的部分內容令學生厭煩并且難以理解。對此,筆者嘗試了一些解決辦法,使用諸如調查研究、教科書角色扮演、歷史講故事等將無趣而又難懂的理論轉化為學生的體驗,從而使學生能夠學習和探索。

?
這是一份診斷書,也是一份學習的知識卡片,將歷史課程知識轉化成卡片,以表格形式呈現,直觀,便于記憶和理解。小組合作是學生團結友愛在課堂上的延伸,學生知識面會有區別,學習能力有強弱之分,通過合作探究,以小組為單位,將分散的個體整合起來,共同在探究歷史的天空翱翔。在搜索查找資料過程中,學生鍛煉了運用信息技術輔助學習歷史知識的能力,拓寬了接受歷史知識的渠道,學生的歷史素養也得到一定提高。
歷史教科書戲劇形式新穎,學生愿意參加。在教學中,有時學生會遇到許多線索和復雜線索的內容。 進行歷史教科書播放是更好的解決方案。 在本課的內容中,“大躍進”是我國學生學習的難點,為此可以安排教科書戲劇“比較”:
農民甲:自從黨中央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后,俺們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村里的畝產糧食產量可以有1 萬斤。
農民乙:畝產糧食1 萬斤算什么?俺村里的得到畝產糧食兩萬斤。
農民甲:俺村不僅糧食產量創新高,就連村里大白菜都長得很大,要用一頭牛去拉載。
農民乙:俺村的農戶養的豬養得很好啊,一頭豬殺了,公社食堂可以吃半年。
農民甲:俺村有個農友那才叫厲害,一個大白菜,真的不知道怎么說多大,咱得用馬車、驢車去拉。
農民乙:你們村也很牛!那句話說得好哈: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
這場簡短的表演結束后,學生們直觀地感受到了“大躍進”的內涵,困難得到輕松解決。 編寫歷史教科書戲劇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收集、總結和組織資料的方法,而且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從而具有一定的分析歷史事物的能力。 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歷史人物和事件可以給學生以現場的感覺。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正在從形象思維轉變為抽象思維。對歷史現象的描述越具體生動,對學生的刺激就越強,學生對歷史事實的體驗就越深刻。在本課程的新課程簡介中,筆者進行了這樣的設計:課件出示一張“人民日報”頭版圖片,顯示當時刊載的一則新聞:麻城建國一社早稻畝產三萬六千九百多斤,福建南安海星社創花生畝產一萬零五百多斤紀錄。為更好地呈現當時的情境,教師運用生動的歷史語言將新聞內容描述出來。因此從一開始,學生就對當時的“浮夸風”有視覺感知、尋求發現的沖動。通過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想象力創造歷史場景,讓歷史穿越時空,回歸現實。
在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是歷史體驗式教學重要渠道。歷史課堂要積極發揮用先進的優秀人物事跡感染學生、教育學生、鼓舞學生的巨大功能。在講新課前,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搜集王進喜、鄧稼先、焦裕祿等人物事跡,用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學生感悟英雄模范人物的偉大精神,感悟他們的高貴品質。教師在學生講故事的同時,也應認真聽,抓住學生講故事中的一些亮點予以表揚肯定。同時對故事的內容可適當的補充分析,將學科素養貫穿于歷史故事中去,使學生能夠主動和自覺地參加課堂活動,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
新課程下,歷史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已經是個老話題。歷史音頻資料是歷史體驗式教學的重要素材,合理選用音頻資料,精準施策,將助力體驗式教學。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帶有歷史學科色彩的各類音頻資源越來越多,為最大程度還原歷史提供了可能,為增強學生歷史時空意識,增強歷史體驗提供了條件。在本課“大躍進”中的全民大煉鋼運動中,利用歷史網絡資源,播放“趕英超美的全民大煉鋼運動”視頻,該視頻真實反映了當時的歷史,給學生最真實的歷史體驗。學生在觀看視頻后,教師引導分析相關問題,明確指出,從影像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全國人民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也反映當時忽視客觀規律導致一系列后果。最后教師把學生拉回現實,指出我們的黨中央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提出社會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通過合理選用音頻資料,精準輔助體驗教學,既激發了學生對歷史探究的興趣,提高學習熱情,也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體驗式教學對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應大膽運用體驗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是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和了解世界的基礎,也是改變當前歷史課堂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