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宇
(大連樂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遼寧 大連 116600)
我國經濟發展十分迅速,隨著時代的變化,經濟結構也在不斷的改革,市場也會隨之變化。企業要想在時代的浪潮當中生存下去,必須要不斷的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符合市場變化趨勢。多元化是當今時代的鮮明特征之一,因此企業要想不斷提高自身實力,需要拓展自身的業務,使得自己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開辟更多類型的業務。企業并購稅收籌劃工作在不違反法律、遵守法規的情況之下,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減少企業的稅負,從而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一般來說,稅收籌劃工作通常是圍繞著企業資金狀況進行的,并且稅收籌劃這項工作被規劃到了企業內部理財的范疇當中。一旦企業的管理層對企業的發展作出一些有關財務方面的決策時,就需要稅收籌劃工作進行輔助,但是稅收籌劃工作一定要十分細膩、謹慎以及科學。這樣稅收籌劃工作就能夠輔助企業的生產經營進行更為高質量高效率地循環。但是企業稅收籌劃工作十分的復雜,其中包含著很多的環節。企業要想利用稅收籌劃工作幫助企業贏得市場競爭力的提高,最大程度減少企業運行成本,提高企業的多元化實力,就一定要在企業的會計管理以及核算能力方面提高關注度,增加這兩個方面的實力。同時企業還必須要不斷改良財務核算系統,使得財務核算行為符合法律規定,這樣才能真正利用稅收籌劃工作來幫助企業進一步的前進[1]。
要想實現我國的宏觀調控目標,需要科學合理的引導以及規范國家政策。我國的每一個企業身為納稅主體,需要更加積極主動響應國家出臺的各個方針政策,將各種方針政策落實到位。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的時候需要對我國所有的相關政策進行準確把握,確保將每一個條款理解到位,這樣就可以避免很多稅收方面的問題出現。企業不僅要掌握我國相關法律政策,還需要理解國家出臺這樣的政策的目的。我國的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工作的前期,需要保障完成節稅的要求、精準把握國家政策的優惠點,這樣一來就可以最大程度上完成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還能夠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所以我國的每一個企業都需要在符合我國基本稅收規定的前提之下進行科學合理有效的稅收籌劃工作。這樣就可以充分展現稅收經濟的杠桿作用,使得企業自身的結構布局更加的規范合理,幫助企業提高自身競爭力,使得企業能夠在變化的市場當中生存下來。
企業并購分為兩種:一種是兼并,一種是收購。二者之間雖然存在著很大的聯系,但同樣二者之間還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一般情況之下我們把這兩種放在一起稱為并購。所謂兼并,就是乙企業在市場上幾乎沒有價值,甚至已經不能夠依靠自身力量在市場中生存下去,沒有發展前景了。而甲企業在市場生風生水起,引領著市場發展走向,在這種情況下,乙企業就可能會被甲企業所兼并。兼并之后乙企業在市場上以及法律上就消失了,而且在法律上甲企業就承擔了乙企業所有的資產以及債務等。所謂合并,就是甲、乙兩個企業合并成為了一個丙企業,在法律和市場上,甲乙兩個企業都消失了,只存在一個丙企業,包含著甲乙兩個企業所有的資產[2]。
所謂的收購就是甲乙兩個企業通過合法的交易,使得甲企業擁有了乙企業的一大部分資產或是股份,進而實現了將乙企業進行再次組合的意圖。并購稅收籌劃的目的是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在滿足法律規定的情況下,減少稅款支出、保障稅后收益還可以進一步的提高,進而提高并購后企業的效益。
企業并購稅收籌劃的特征一共有三個,即合法性、前瞻性以及時效性。一是合法性。所謂稅收籌劃就是在法律許可的情況時下為企業節省稅收支出,合乎法律就是稅收籌劃與偷稅漏稅的最本質的區別。稅收籌劃工作必須受到我國法律的制約,并且我國的法律也支持企業的稅收籌劃工作的進行。二是前瞻性。對于企業并購工作來講,稅收籌劃工作就是專業工作人員利用相關稅法和政策方針進行比較以及衡量,利用政策的優惠點來減少企業的稅負。三是時效性。就是我國的經濟發展十分迅速,經濟結構也在不斷的調整,因此經濟法律條例也在不斷的改善。一旦經濟條例進行了改變,各個企業的稅收籌劃工作人員都應該及時的進行感知和掌握,改變舊的方式,規劃符合當下的財務條例,對稅收籌劃工作進行合理的調整,來幫助企業在新型政策方針的引導下依舊可以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企業之間出現了并購這一現象,并購不僅可以改變企業結構,還能夠進一步的促進企業的發展。并購活動日益發展,動機較為單一的并購活動幾乎已經不存在了。節稅已經成為了并購活動所必備的工作。在保證符合法律規范的前提之下,在進行節稅工作。在當今法律條例的制約之下,稅收對并購的刺激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出現并購行為的最大的原因就是企業價值發生了變化,參照著會計慣例,企業資產賬面價值往往可以體現出來企業資產的歷史成本。雖然也會相應的有一些關于重置成本的數據信息,但是折舊的計提一直沒有改變,一直都是以歷史的資產成本為主要參照物。一旦現階段資產的價值遠遠高于資產的歷史價值(此類狀況較為容易出現,尤其是在通過膨脹時期),就可以利用賣出交易使得資產被再一次估價,這樣就能夠使資產產生更大的折舊額而實現避稅。受到企業并購購買法的約束之后,要想可以更好地展現資產價值,就需要提高收購企業的資產價值,收購企業的資產價值所擁有的折舊避稅額就會大大超過對象企業在同樣情況之下所擁有的。因此在進行并購活動之后,新的并購企業所有者就可以擁有增加之后的避稅額,對象企業也可以通過與并購企業之間的交易來獲得一定的利潤。
(2)企業在進行并購活動的時候,能夠使用稅法當中的虧損遞延條款來實現科學有效的減稅意圖。如果現在一家企業出現了虧損,那么這家企業不但可以免除當年的所得稅,還可以將這個企業所謂的虧損進行延期,這樣企業就將這幾年企業的盈利來抵消其虧損。目前為止我國現有的企業所得稅以及外商企業和國外企業所得稅規定的延期時限都是五年。這樣一來,如果企業當下的虧損很多,又或者是企業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利潤的情況,已經積累了幾年的虧損,這種企業往往就會被在市場上的龍頭企業,或者是盈利較好的企業所并購,因此,在企業并購的時候,就必須要用到稅收籌劃工作來盡量減少并購所帶來的稅負。
(3)如果并購企業能夠利用轉換債券的途徑來對對象企業進行并購,也就是并購企業會把對象企業的股票轉變成可以轉變的債券進行發行,發行一段時間之后,債券就會變成一些普通的股票來使用。這種手段在稅法上面能夠在企業的收入當中消除可轉換債券利息,這樣就具有了抵稅效應。在此期間,還能夠留下來這些債券資本收益,當債券變成股票之后再進行支付活動,可以幫助企業進一步的擁有延期支付資本,來達到節稅的目的。
(4)如果一個企業與另一個企業正在進行并購活動,同時這兩個企業進行的并不是現金交易的,支付方式選擇的是股權交易的話,就需要把被并購企業的股票轉化為并購企業的股票,這種轉化需要在一定轉化率之下來進行。在這個并購交易的過程當中,不論是并購企業還是被并購企業都沒有收到現金,也沒有現金的利潤,因此這一個交易的過程在法律規定中是不需要進行交稅的,實現免稅。在這種情況之下,企業就完成了資產的轉移以及流動。
(5)稅收的其余刺激因素,企業在進行并購活動的時候,需要企業的工作人員對我國現行的稅法有相當的掌握,能夠熟知我國的每一條稅法。熟悉了我國的相關法律條例之后才能夠利用法律條例中的優惠紅利來實現稅收籌劃的目的。根據實際情況對并購活動做出調整,依據當下的稅法選擇合適的并購方式,保障不違反任何法律法規的情況之下,盡可能的進行稅收籌劃活動,這樣就可以增加并購企業雙方的利益。
綜上,稅收在企業并購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必須要有專業的人員進行稅收籌劃,使用一切正當方式幫助企業爭取利益最大化,這樣才能夠使得并購之后形成的新企業擁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在我國大多數企業在進行并購活動時,都對并購活動中的稅收籌劃工作沒有給予高度的重視,這導致很大程度上稅收籌劃工作不能夠得到進步,也不能夠真正的幫助企業來實現提高自身價值的目的。首先,依據現階段的支付對價手段,目前我國國內企業在進行并購時的支付手段主要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股權支付,第二種情況是非股權支付,或者是兩種支付情況配合來進行。在并購企業方面,企業一定需要具備融資能力,同時并購企業還必須要具備能夠精確計算被并購企業所得稅額能力,只有擁有這兩種能力,并購企業才能夠依據稅法來實現稅收優惠紅利。不過現階段,我國的絕大部分的企業在并購的時候并沒有意識到稅收籌劃的重要性,這就使得并購企業減少了收購的資產價值。其次,依據獲得并購標的手段來看,我國現階段的所有的并購企業獲得并購標的主要途徑就是資產收購和股權收購等。而現階段,資產收購以及股權收購都有免稅的紅利,不過我國的很多企業在想要享用這一紅利的同時都不具有享受紅利的條件。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我國的很多企業都沒有對稅收籌劃工作予以高度重視[3]。
對與企業并購活動來說,稅收籌劃占有重要的地位,稅收籌劃可以利用現有的稅收條例來進一步的減少稅負,從而達到節稅的目的。華視傳媒使用1.6億的美元對地鐵視頻媒體運營商數碼媒體集團進行了收購,兩個企業在收購活動中所使用到的交易方式是股票以及現金兩種方式結合。經過對這次收購進行詳細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華視傳媒在收購后的幾年將三次支付分別進行,支付給合格的股東,在這個交易的過程當中,第一筆款項是1億美元,在交易時,是一次性支付。剩余的兩筆支付金3000萬美元的款項,將分別在交易完成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周年紀念時進行支付[4]。但是這種并購形式并沒有讓華視傳媒享受稅收的福利。這基本上都歸因于,在收購之前,華視傳媒并沒有設計一個科學合理的稅收籌劃方案,這使得在并購的過程中收購企業在稅款方面獲得利益。因此現階段,我國企業在并購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就是,這些并購企業在并購活動之前,需要一個專業的稅收籌劃團隊對稅收進行科學合理的籌劃,在稅收當中,嚴格按照這個策劃進行,這樣不僅能夠對并購企業產生較大的利潤,還會增加被并購企業的資產價值[5]。
現階段,我國的被并購企業5年中的虧損會交給并購企業來進行償還。因此現在的絕大多數企業都會著重考慮在盈利過程中出現了虧損的企業。一旦企業之間具有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出現,被并購企業在信息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并購企業很難獲取被并購企業的完整的信息,導致有很多的沒有被預估到的成本在并購過程中顯現出來。因此稅收籌劃策略的可操作性不佳也會導致稅負無法進一步降低,使得企業在并購過程所獲得的資產價值減少。各個企業在進行并購活動時都需要充分考慮稅收籌劃的可操作性。
企業并購過程中,對于稅收籌劃工作人員的要求極高,必須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素養。現階段由于很多的企業對于并購活動中稅收籌劃工作并沒有給予高度的重視,導致稅收籌劃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對于一些方案的策劃有敷衍的現象,因此需要對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進行提高。
企業在并購過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支付手段來實現節稅的目的。第一種支付手段是現金并購,這種現金支付的方式比較常見。現金并購可以借助預計被并購企業的待售資產進行資產價值的提高,同時現金支付還能夠減少以后年度的稅前利潤。因此現金支付是現在并購活動中經常出現的一種支付方式。第二種是股權并購,這種方式之下,企業并不需要支付大量的現金,這樣能夠有效的減少短期財務風險的發生概率。第三種并購方式是債券并購,這種并購方式的節稅功效非常的高,不僅僅是對并購企業,對于被并購企業也具有相當高的價值。債券并購能夠延緩并購企業現金支付的期限,這樣就可以讓并購企業有足夠多的時間進行資金的周轉,這種支付方式也是大多數企業會選擇的方式[6]。
企業在進行并購時,把企業中存在的收益作為并購資金的來源,這就是所謂的企業內部融資,這個融資渠道非常的便捷,但是缺點是并不能夠得到較多的資金。這部分融資的資金一般回座位企業稅后利潤點,而且這樣的融資手段可以大大增加股東的利益,因此會被很多的公司所使用。企業在進行并購的過程當中還經常會使用到股票發行這一種方式來進行融資,這樣能夠更好地減少并購企業的負債率,同時還可以提高企業再一次負債的能力。企業通過融資渠道可以更多地增加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總之,對于企業并購來說,稅收籌劃占有重要地位,企業必須予以重視。現階段,稅收籌劃還存在著一些沒有解決的問題,但是通過在并購過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支付手段以及企業并購過程中融資渠道的稅收籌劃等方式得以解決,進而達到節稅的目的,提高并購后企業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