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潤
(甘肅省慶陽市環縣毛井鎮中心小學 甘肅慶陽 745718)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是為了讓學生進行知識的進一步鞏固,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認為學生只要多做練習,多接觸不同的題型,就能更高效地掌握教學知識,這種題海式的作業教學會嚴重地消磨學生對知識探索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抵觸的心理,嚴重地阻礙到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進一步突破。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讓作業發揮出更大的教學價值,首先教師就需要尋找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作業設計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出現該問題的原因,針對原因實施針對性的改進策略,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后作業的完成,以此進一步提升農村數學教學質量,逐步地縮短農村與城市之間的教學差距。
在目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開展過程中,很多教師在完成教學以后,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會給學生設計一些與課堂例題類似的習題,引導學生在課下進行練習。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能夠讓學生掌握課堂教學知識,但是學生在這種簡單重復的作業練習中,非常容易固化自身的學習思維,導致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從而嚴重影響到學生在今后數學學習中的可持續發展。
作業質量出現兩極分化現象是目前農村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非常顯著的一個問題。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都是統一地給學生進行課后作業的布置,在進行作業檢查時教師就會很明顯地發現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無論是在書寫還是習題的完成上質量相對較高,而一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呈交上來的作業相對就比較敷衍,這種兩極分化現象的出現不僅會導致作業布置的意義大打折扣,還會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自信心與積極性。
學生課后作業的完成主要依靠學生在家的自覺性,但是由于小學生的自制力與學習意識相對還比較薄弱,他們在課下脫離了教師的督促與幫助,不僅沒辦法及時地解決自己在課后作業完成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還會釋放自己的懶惰細胞,所以他們在課后作業完成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不按時完成作業,在作業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不知該如何解決的情況。而這些情況的出現會嚴重地影響到學生課后作業的完成質量,非常不利于學生良好作業完成習慣的養成。長此以往,還會消磨學生參與數學學習與探究的積極性與自信心,嚴重地影響到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狀態。
雖然在新課改的不斷推行下,很多農村數學教師的應試教育觀念已經得到了減輕,但是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農村數學教師并沒有深入地理解新課改的內涵,所以目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還是會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在學生的數學作業練習過程中尤為顯著。很多農村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考試中上交一份滿意的答卷,在作業設計過程中會以教材為中心,引導學生進行題海式的作業練習,導致學生的學習思維無法得到進一步的突破,嚴重地消磨學生參與數學探究與學習的積極性。
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作業質量出現兩極分化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師沒有對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個體差異提起充分的重視。因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思維、學習基礎與學習習慣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他們對于知識的掌握與學習的狀態都會存在著相應的不同,如果教師對每一個學生都實施統一的課后作業引導,就很難滿足班級不同學生的作業學習需求,無法讓作業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起到更大的幫助作用。
學校與家庭是學生開展學習的兩項重要場所,家校合作是保證學生快樂學習與成長的重要途徑。很多教師在作業設計中并沒有充分地認識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意義,在教學中沒有注重與家長進行密切的交流與溝通,家長無法及時地參與到學生的學習與成長中來,就會導致學生懶惰思想的出現,促使學生課后作業的完成質量無法達到理想的標準,從而嚴重地影響到學生的數學學習發展。
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在作業練習過程中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突破,實現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培養,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過程中,一定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開展生活化的課后作業設計,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出發點,將學生的實際生活與數學作業設計相結合,這不僅能夠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中進一步理解數學知識,同時還能夠開闊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讓學生學會學以致用,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此進一步凸顯數學學科的教學價值。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折線統計圖》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有一個更深刻的感悟與理解,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就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在課堂上所掌握的折形統計圖知識,自主地尋找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整理運用折線統計圖繪制展示,并依據自己繪制出的折線統計圖進行合理的推測。通過開展生活化的作業設計,將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密切的聯系,不僅可以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數據處理中掌握數據分析的有效方法,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學生今后更好地開展數學學習鋪墊良好的道路基礎。
為了消除農村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學生所出現的兩極分化現象,教師一定要對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個體差異引起充分的重視,可以通過家訪、以及課后一對一深度溝通的方式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并依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對學生實施因材施教的課后作業引導,提升每一個學生對作業的適應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作業獲得相應的發展與提升,以此讓作業能夠在學生的數學學習與成長中發揮出更大的推動作用。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與性質》一課時,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就可以針對班級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層次,并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課后作業引導。如對于課堂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教師就可以為他們布置一些具有難度的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讓他們在應用題解決過程中鞏固自身對約分與通分的方法,并不斷開闊他們的學習思維,實現他們在數學學習中的進一步突破;對于課堂知識掌握中等層次的學生,教師就可以適當地降低難度,出一些難度較小的分數、小數互化,約分和通分的習題,讓他們在作業練習中高質量地掌握課堂教學知識;對于課堂知識掌握較弱層次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出一些與課堂例題相關習題引導他們進行解決,弱化他們的課后練習難度,讓他們在簡單的習題解決中打下扎實的學習基礎。通過實施分層的課后作業引導,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作業學習需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通過作業的完成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能力,以此進一步提升農村小學數學作業教學的價值。
要想保證學生課后作業的完成質量,農村數學教師在作業設計環節中一定要注重與家長進行密切的交流與溝通,高效地落實家校合作,讓家長及時地了解孩子的學習進程,并對孩子進行相應的課后作業輔導,讓學生在家長的陪伴與督促下更高質量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作業任務,養成良好的課后學習習慣,以此推動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全面發展。對于那些農村留守兒童,教師也應該積極與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做到課后輔導。實在不能做到輔導的家庭可以與村委會溝通,讓村里安排1~2名村民流動對學生作業進行輔導。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時,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以后,就可以將當天的教學進度與課后作業通過班級群發送給學生家長,并給家長提出相應的課后輔導建議,讓家長能夠在家配合教師幫助學生高質量地完成課后學習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家長將自己在學生課后作業輔導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通過班級群與教師或其他家長進行交流與溝通,及時地解決學生在課后作業完成中所遇到的問題。通過在農村小學作業設計過程中,加強與家長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可以為學生課后作業的高質量完成增添一個得力的小幫手,讓學生能夠在家長與教師的共同督促下不斷增強自身的學習意識、學習質量與學習能力,以此保證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要想實現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飛躍式提升,縮短農村與城市教學的差距,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就一定要對作業設計環節提起充分的重視,對目前農村作業設計環節所出現的問題進行認真的分析,尋找出原因后實施針對性的改進策略,為學生創建一個優質的學習環境,推動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更好發展,以此高效完成新課改所下達的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