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芳
(山東省鄒平市明集鎮中心幼兒園 山東鄒平 256216)
從書名來看,感覺與學前教育關系不大。讀完前言,一句:本書在內容的選擇和闡述上,是立足于整個基礎教育的,既立足于高中教育,又兼顧義務教育階段。更讓我感覺核心素養更多的是基于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的課堂教學。然而真正打開書本開始閱讀時,卻發現關于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與學前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微妙聯系,并且隨著閱讀的深入,這種感覺越發強烈。
核心素養不僅僅是中小學、高中教育教學研討的主題詞,也應該融入學前教育理念之中。正如前言中所說:“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要有超前的意識。”幼兒教師也要具備超前的意識。這種超前并非知識學習的超前,而是立足于幼兒階段特點的超前教育意識。幼兒教師只有意識到核心素養不僅僅是義務教育階段以及高中階段的關鍵詞,它應該內化于學前教育的各個層面。同時也應該理清核心素養與幼兒教育究竟有著什么樣的關系,只有明白了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核心素養的養成。
素養簡單地說就是指沉淀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生活、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從其定義來看,素養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連續性,換言之,素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人的漫長的生命當中逐漸形成的。從這個角度講,幼兒時期作為一個起點或者關鍵時期,在人的素養的形成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基于素養的這一特點,其形成就要從幼兒階段開始,幼兒階段的素養養成應該被重視起來。這些關于素養的有價值和有意義的東西,義務教育的培養是關鍵,但素養的形成應該始于幼兒,幼兒有著極強的可塑性,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很容易在幼小的心靈中埋下種子。諸如閱讀、音樂、美術、舞蹈等,這些方面的素養講究的是童子功,小時候人們所接觸的一些東西,往往會影響人的一生。其中也包括各種行為素養的形成。正如有學者說,人們在小時候讀過的書,會進入血液和神經,會成為精神的一部分,錯過了這一時段,就難以達到這樣的效果了。素養涵蓋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但是從教育角度來講,我們必須凸顯素養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就是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素養,這些素養形成的時間是關鍵的。可以說核心素養是其他素養的基礎,是個人終身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同時,它又具有一定的生長性,它能夠生長出其他素養。
書中提及基礎教育階段是形成這些素養的關鍵時間,錯過了這個時間,這些素養就很難形成了。正如幼兒時期,我們經常提到“敏感期”一詞,所謂“敏感期”就是指特定的能力和行為發展的最佳時期。從某種意義上講,幼兒時期的能力與行為發展,直接影響著基礎教育階段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比如,2~6 歲是孩子發展想象力、創造力的敏感期,倘若處于敏感期的能力得不到開發,勢必會影響這種能力在今后各個階段發展的速度與水平。因此,抓好幼兒階段的各個敏感期,能夠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關于能力的闡述,書中提到了人應該具備的關鍵能力包括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等。這三種能力其實在幼兒園階段就已經開始形成。比如閱讀能力的培養。人們常說“不會閱讀的學生是潛在的差生”。此話并非沒有道理的,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說:“必須教會少年閱讀!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的人,就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由此可見閱讀對學生的發展是事關重要的。
閱讀作為核心素養內涵中及其重要的一種能力,其培養首先應該從興趣開始,很多孩子上了小學不喜歡閱讀,或是隨著年級的升高,就會變得智力下降,不愛學習,頭腦不靈活。其實這和不愛閱讀有很大關系。然而閱讀的興趣如何培養起來,這又要從幼兒時期開始談起了,倘若我們的孩子從小生長在一個書香環境中,那么他自然就會對書籍產生興趣,如果孩子的生活從小就沒有書籍陪伴,或者很少接觸到書籍,那么他的成長就是不完整的。閱讀興趣的培養要盡早,親子閱讀的重要性,很多專家也都對此進行過論證。閱讀興趣的培養應該盡早,在孩子不識字時就應該開啟了。在幼兒時期進行持之以恒的親子閱讀,對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興趣培養起來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讀能力自然也就會提升。如果閱讀興趣建立不起來,相應的閱讀能力就會低下,從影響將來的學習,最終導致核心素養的形成出現偏差。
由此可見,對幼兒時期閱讀興趣的培養,是提高人的閱讀能力的前提,更是為將來學生核心素養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相應的其他三種能力的培養也是一樣的道理,無論是閱讀能力、思考能力還是表達能力,幼兒時期是很好的啟蒙時期,錯過了這些能力的關鍵期,在今后的發展中會付出雙倍的努力來彌補這些能力的欠缺,甚至也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幼兒時期各種能力的啟蒙,是核心素養形成的必要前提。只有意識到幼兒教育在培育人的核心素養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才能在幼兒教育中逐步滲透。
從素養的構成第二條“素養是一個人的行為習慣”來看,核心素養的形成就已經和幼兒教育掛鉤。幼兒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一個人的素養形成過程是各種良好習慣的形成過程。一個人的成長分為多個階段,而幼兒階段,正是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幼兒時期的良好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社會公民最基本的行為習慣,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教育形成的好習慣,以及真善美的行為習慣等都屬于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涵。由此可以看出,幼兒階段的行為習慣養成與核心素養的形成都有著莫大的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階段是各種行為習慣形成的起始階段。這些好習慣的形成,幼兒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幼兒教育的“敏感期”直接影響著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這種影響力,甚至會延續到將來,對其以后的核心素養的形成產生巨大的影響。
我們的身邊為什么會出現很多成年人在公共場合隨地吐痰、大聲喧嘩、插隊以及各種有損形象的現象?究其根源,是錯過了幼兒階段人際關系、社會規范的敏感期。一旦錯過這些教育的敏感期,其行為習慣就很難在今后的教育中得到改善。由此可見,無論哪種素養的形成,都是有關鍵時間點的。雖然從教學角度來講,核心素養的形成主要集中于義務教育階段以及高中階段的課堂教學,但是從核心素養對人的終極影響來講,幼兒階段的培養是最具基礎性的。
謝維和教授曾經說過:“什么素養對兒童和青少年學生未來的健康發展具有一種預示力?這種預示力的基本含義是兒童和青少年學生應該具備,并且能夠一直持續影響他們一生的某些素養,是若干由此能夠預測兒童和青少年學生未來基本走向,并使他們終身受益的素養。”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反應的就是這樣一種預示力。而這種預示力正是核心素養的基本元素。好習慣的形成要趁早,只有盡早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才能為今后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幼兒教育在學生素養的形成中占據了重要地位,萬萬不可忽視。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素養的定義、素養的內涵、素養的構成還是從學科教學角度來講,核心素養的形成與幼兒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只有厘清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在幼兒教育中合理地滲透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任何素養的形成都是以人為本,無論哪個階段的教育,只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才能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不僅僅體現在基礎教育和高中教育,盡管《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主要針對的是兩個階段的課堂教學,在幼兒教育中同樣處處能夠體現出核心素養的內涵。通過論述核心素養與幼兒教育的關系,我們不難發現,幼兒教育在學生核心素養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只有認識到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在幼兒時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核心素養的最終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