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麗萍
(嘉峪關市迎賓路第三幼兒園 甘肅嘉峪關 735100)
幼兒年齡較小,知識儲備量較小,學習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師開展美術教育時一定要回歸生活,充分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這樣才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學會各類美術知識技能。
幼兒園美術教育回歸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首先,可以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美術教育為幼兒提供了許多自我表達的機會和空間,幼兒可以大膽地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意象事物進行描述,表達出自己的實際情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美術教育本來就是幫助幼兒自我表達的一個渠道。在進行藝術創作時,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幼兒的自身想法,讓幼兒可以隨心進行創作,表達對生活的真實感受和情感。幼兒的繪畫和成人的繪畫完全不同,美術教育不僅僅是一種學習,還是一種游戲。幼兒不會像成人一樣遵循各類條條框框,而是直接地發揮自身的想象和創造能力,天馬行空地進行描繪。幼兒創作的題材都是來源于生活,并且在美術活動中表達對生活的實際感受,可以很好地提升幼兒的審美情趣和創造能力,引導幼兒發散思維。其次,回歸生活的美術教育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融入生活。在美術創作中教師不僅僅會向幼兒教授各類美術繪畫的技巧,還會側重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的美,將生活中的美通過藝術創作呈現在畫布上。回歸生活的美術教育在教授繪畫時會從幼兒日常生活出發,選擇那些能夠喚起幼兒已有經驗的物體上面學習繪畫教材。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發現生活中各種景物的美和魅力,尋找出許多新的、經常被自己忽略的生活之美,從而提升幼兒對生活中美的感受能力和體驗能力,提升幼兒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回歸生活的美術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只有正確認識到了美術教育中的這些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策略,幼兒才可以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下學到更多新的知識內容,以提升幼兒自身的美術素養。首先,教育觀念存在一定的偏差。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的推進,回歸生活的幼兒園美術教育已經建立的新的教學理念,進行了教學活動和環節的調整和創新。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新的教育理念與舊的教育理念之間發生沖突,不能很好地進行融合。一些教師還是注重功利性的美術教學,過于注重對美術技能和技巧的訓練,認為只有幼兒掌握了一定的美術技能,繪畫技巧才是有效的教學,忽視幼兒的審美能力和感知能力。幼兒美術教師的教學觀念沒有及時進行更新,導致幼兒園開展的美術教育依舊沒有回歸生活,存在著一定的問題[1]。其次,美術教育內容脫離生活。幼兒園開展的美術教育以教材作為參考和依據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時應該充分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結合幼兒的實際情緒進行教學活動的調整和創新.這樣的美術教學才可以吸引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更好地融入美術課堂教學之中。但是在幼兒園美術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非常死板地完全按照幼兒美術課本和畫冊上面的編排內容進行教學,美術教學的內容嚴重脫離幼兒的實際生活,導致幼兒在學習美術的時很難提起學習興趣。被動地接受一些在生活中從來沒有見過的枯燥、陌生的圖形和繪畫,很難激發幼兒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再次,回歸生活的美術教學環境和形式過于單調。幼兒園開展的美術教學主要以室內的繪畫、手工為主。這樣的教學形式過于機械化,與幼兒的日常生活實際相脫離。在幼兒園階段的幼兒正處于無意識注意階段,教師應該讓幼兒在生活化、情境化的環境中接受美術教育,這樣形式的美術教育自然可以很好地與生活聯系和結合,更好地回歸生活。
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教育才是最深刻、最容易的教育。幼兒的年紀尚小,知識儲備量有限,接受各類知識和技能的能力不強。對幼兒而言他們身邊的世界既新鮮又陌生,理論教育并不適合運用于幼兒園的美術教學中。回歸生活的美術教育才可以更好地幫助幼兒掌握各類美術技巧,發展自己的思維力和創造力。因此,幼兒園的美術教師一定要改變自身傳統的教育理念,應該意識到與生活緊密聯系的美術教育,才能不斷吸引幼兒學習的興趣、能力和需求。教師在進行美術學科的教學時,應該不斷地借助生活中常見的素材展開教學。帶領幼兒不斷感悟生活、感知生活、體驗生活并且熱愛生活。如果單純地進行美術知識和美術技能的教授和教學,這樣的美術課堂形式將會異常枯燥,很難激發幼兒學習美術的興趣。在理解和接受的過程中會遇到各類的問題和疑惑,反而不利于幼兒園美術教學的開展和教學。
幼兒園開展的美術教育內容一定要適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和幼兒的興趣作為實際的教學內容。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不能讓僅僅局限于美術教材和美術畫冊,應該創設讓幼兒感興趣的教學情境,讓幼兒從豐富多彩的實際生活和自然當中尋找美術創作的素材[2]。可以安排幼兒在課堂上自由地觀察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小動物、各種景物,等等。還可以讓幼兒感受傳統的節日習俗,然后將自己的真實體驗和對節日的內心感知通過畫紙表現出來。這樣的美術教學將教育的內容生活化,幼兒在體驗身邊的各類景物,感知各類節日習俗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體驗生活、感悟生活、體會到內容豐富具有文化底蘊的傳統文化習俗。從而更好地感知生活、體驗生活、享受生活。
例如,在中秋節過后的第一節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首先詢問幼兒過節的體驗和感悟。引導幼兒對剛剛過去的中秋節進行回憶,腦海中重現自己過中秋節的實際感受。然后教師可以讓幼兒將自己影響最深刻的事物或者畫面、場景畫在紙上。這樣幼兒可以很好地結合自己剛剛過去的中秋節體驗和經歷,將自己喜歡吃的月餅、觀賞的月亮、家人一起吃飯團圓的場景體現在畫紙上,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創作出幼兒眼中的美。
幼兒園開展的美術教育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和幼兒園之內。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也并不是讓幼兒掌握相應的繪畫知識和繪畫技能。美術教育的目的應該是提升幼兒對生活中一切美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不斷增加幼兒的知識儲備,提升幼兒的核心素養,促進幼兒全面發展[3]。美術教師應該帶領幼兒親近自然、接觸自然,定期組織幼兒參觀周邊的公園、科技館、博物館、農田,等等。真真正正地與大自然進行接觸,切切實實地感知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提升對自然的了解。
例如,在夏天小麥豐收的季節,教師可以組織幼兒一起參觀幼兒園周邊的農田,觀看顆粒飽滿的麥穗、辛勤勞作的農民伯伯、生命力旺盛的野草……,這樣幼兒可以知道自己日常經常吃到的饅頭等面食是由什么生產出來的,麥穗到底長得是什么樣子。在參觀的過程中能夠了解到農民勞作的艱辛,更珍惜糧食,不亂倒亂扔浪費糧食。這樣回歸生活化的美術課堂教學形式可以讓幼兒得到一些啟發,學到許多新的內容,這比單純地在課堂內學會繪畫等專業技能要有用得多。
有價值的美術教育活動應該將生活作為學習的出發點和應用的落腳點。從幼兒的日常實際生活當中尋找教學素材,創新美術教學的形式,最終還應該將自己在美術教育中學到和收獲的經驗和技能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4]。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自己學會和掌握到的美術經驗、技能制作相關的小物品,可以激勵幼兒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廢舊物品,加上自己創作制作相關的禮物賀卡,可以送給自己的朋友和家人。這樣將美術教育實踐回歸于日常生活,可以不斷激勵幼兒提升學習美術、感知生活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使幼兒更加熱愛生活。
例如,在母親節來臨之際,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借助家里廢棄的紙張、日歷等進行賀卡的制作,為自己的媽媽制作一個賀卡禮物。幼兒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賀卡的制作。借助畫筆、顏料、各類圖案等,原本樸實無華的廢舊材料變得熠熠生輝,進行華麗的轉身。幼兒將自己制作的賀卡送給自己的媽媽可以得到極大的贊揚和鼓勵,能夠不斷激發幼兒美術創作的熱情和信心,更好地將在生活中進行實踐創作。
回歸生活的幼兒園美術教育將教學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抓住了教育的根本,讓教育回歸生活。幼兒園美術教師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創新教學的形式和手段,幫助幼兒更好地感知生活,體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