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珍 湯文娟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拉卜楞幼兒園 甘肅甘南 747199)
幼兒的知識儲備較少,理解能力有限,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注重理論聯系實踐,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教學。
生活教育論提倡對幼兒進行教育教學時應該注重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幼兒教育的知識內容需要來源于實際,實踐于生活,并且幼兒園教育的內容要能夠運用到幼兒的生活實際當中。生活教育論這一觀點最大的意義就在于,它沒有將幼兒教育的內容與知識,與幼兒的現實生活實際相脫離。與生活沒有任何關聯的幼兒教學無異于空中樓閣,這樣的教育看起來非常有理有據,但實際上是經不起仔細的推敲。生活教育論意思是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教學的作用和功能。生活中的各類事項是在不斷發生變化的,在變化摩擦的過程中幼兒就可以很好地學到一些知識和技能。從一定程度上講幼兒過著什么樣的生活,就在接受什么樣的教育。生活和教育實際上是一回事,教育教學的各種理論知識內容都是從日常實踐中提取概括出來的。而學到的各類知識理論又終將運用到實際的日常生活中,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的學習[1]。因此,在幼兒園的生活教育中教師應該將教授給幼兒的知識內容充分結合日常實際。并且讓幼兒了解如何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更好地運用在生活中,不斷提升幼兒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如今的幼兒園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幼兒園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主要以教材上的知識和內容以主,開展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教材上的知識,這樣的教學與實際的生活相脫離。其次,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主要還是注重理論知識的教授,讓幼兒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內容即可。沒有引導幼兒如何將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內容,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進行問題的解決。這樣幼兒即使在課堂上很好地學習的各類知識技能,也很難將其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自身問題解決的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地提升。再次,幼兒園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沒有給予幼兒充足的時間和機會讓幼兒進行各類教具的嘗試,也沒有讓幼兒主動積極地對知識進行探索和闡述。這樣的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難以提升幼兒學習的興趣。這些問題阻礙著生活教育在幼兒園的開展,阻礙著幼兒自身技能的進步和提升。
在對幼兒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讓幼兒從自己的日常生活進行學習,讓幼兒可以以生活作為學習的載體,激發自身的學習興趣。幼兒的年紀較小,理解能力有限,教師在進行實際的教育教學時,應該借助日常實際生活讓幼兒通過直觀的感知和經驗了解各類知識,認識自己身邊的世界。如果教師一味地對幼兒展開理論教育,那么幼兒很難提升學習的興趣,很難理解理論知識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生活教育提倡對幼兒進行教學時應該在幼兒所熟悉和了解的生活基礎之上開展,讓幼兒可以憑借自身的實際經驗對教師講授的知識內容有所了解,激發學習的動力和欲望[2]。生活教育論中提倡生活即教育,以日常生活為載體對幼兒進行教學,可以幫助幼兒了解許多學問,掌握很強本領,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習各類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幼兒園的課程更好地回歸生活。幼兒的穩定性較差,只有對課堂學習的知識真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幼兒才可以更好地集中精神學習課堂知識,因此將幼兒園教學內容基于幼兒日常生活實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可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數學課堂上教授幼兒“保質期”的相關內容時,如果教師直接將保質期的概念介紹給幼兒,幼兒一定會覺得非常難以理解,覺得課堂教學非常枯燥而又無趣。教師應該從日常生活實際出發,在教授關于保質期的相關知識內容時,首先引入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遇到的實際例子:同學們,老師今天早上喝了一袋牛奶,但是不知道為什么老師現在的肚子很疼,你們知道為什么呢?這樣教師可以通過日常生活的實例將保質期隱形地引入數學課堂,將問題拋給幼兒,引導幼兒進行思考。這樣運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例子進行教學可以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發散思維進行學習。幾乎每個幼兒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幼兒經過自己的思考可能會想出各類各樣的點子,當幼兒回答可能是牛奶壞了的時候,教師可以順勢將保質期這個概念引入課堂教學中。然后在課堂上發放提前準備好的小零食,讓幼兒仔細尋找找出零食的生產和保質期,可能很多幼兒之前不知道零食上還有保質期。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找到相關的信息,然后告知幼兒只要零食在上面規定的保質期內吃完就是安全的。但是如果零食放置時間太久,那么吃了就會像老師一樣拉肚子。這樣幼兒就會對保質期這一概念有個基本了解,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可以很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會在自己日常生活中關注到食物保質期這部分的知識內容。
教師應該了解對幼兒進行教育教學不必要只局限在課堂內。教師還應該多多帶領幼兒走出去,親近自然,了解自然,將自然和社會作為教材,對幼兒展開教育教學。生活教育論強調社會即學校,在幼兒園的教育當中,我們能夠講授的不僅僅是書本上面的知識,還要廣泛地從社會當中取材,通過各種活動形式教授給幼兒豐富多彩的社會知識。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學時可以引導幼兒多多在大自然中尋找學習的內容和載體,在大自然這個沒有圍墻的教室中學各類知識內容,接受大自然的饋贈[3]。例如,幼兒可以在大自然中觀察花花草草的構造、觀看蝸牛的爬行、了解樹木年輪的紋路,等等,這些知識和內容都是幼兒無法從書本和教材當中直觀感知到的內容。幼兒每一次與大自然的互動都會增強他們的感悟和體驗,更好地認識和了解自己生活的這個社會和自然。以幼兒身邊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活動作為場景進行教學,可以促進幼兒更加健康全面的發展和進步。可以提升和訓練幼兒的觀察力、感知力,解放幼兒的頭腦。
例如,在美術課堂上,教師除了在教授幼兒繪畫花草的技巧和方式外還應該帶領幼兒走向操場,讓幼兒通過自己的雙眼認真觀察自己周圍花花草草的結構和構造,對花花草草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和認知。然后可以讓幼兒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花草為素材,將其形象描繪在畫紙上。這樣幼兒可以根據自身實際觀察和想象,將在大自然中觀察到的自己喜歡的花草展現在畫紙上面。這樣的教學比傳統美術課堂上教師將各類花草的圖片展現給幼兒觀看效果要好得多。不僅可以使幼兒學到繪畫的相關知識和技能,還可以幫助幼兒加深對大自然的了解和感受,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生活教育提倡教學中應該進行教學做合一。這就要求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學時一定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實際運用和實踐動手能力。幼兒在幼兒園學習和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技能之后,可以很好地將其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提升自身的問題解決能力[4]。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應該給予幼兒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讓幼兒可以充分地觸摸和接觸教學中可以使用到的各類教具,這樣在實際的操作中幼兒可以不斷地試錯,然后獲取相對應的經驗,學會如何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在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制作各種顏色的卡片,讓幼兒學會辨別紅、橙、黃、綠、青等顏色。可以在課堂上讓將幼兒分成三組,老師每次拿出不同顏色的色卡,讓幼兒搶答,每次答對為本組積攢一分。通過十五張色板的辨認之后分出一二三名的小組。我想為了隊伍榮譽感幼兒們也會積極主動地調動自己的腦筋和記憶力,為小組爭分。幼兒進行學習完之后可以對各種顏色有一個基本和初步的了解,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幼兒尋找生活中哪些物體運用到了這些顏色。幼兒通過充分進行思考,通過自己的回憶和觀察更好地了解顏色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通過自己的實踐觀察更好地認識各類顏色。這樣幼兒不僅僅能夠從卡片上認識各種顏色,還可以直接認識到身邊事物的顏色,直接進行辨認和辨別。
在幼兒園的實際教學中運用生活教育論開展實際的教學,可以幫助各類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幼兒實際技能的提升。幼兒園教師應該不斷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實際水平探索出更多適應幼兒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提升幼兒園教學質量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