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月華
(廣東省廣州市人民政府機關幼兒園 廣東廣州 510630)
在幼兒園自主游戲中培養幼兒的音樂能力,對幼兒的自身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傳統的音樂教學更偏向于對幼兒音樂知識的教育,對幼兒自主表達和創作能力的培養有所忽視。本文對幼兒自主游戲中培養孩子音樂能力進行了探索,希望能夠搭建游戲和學習的平臺和途徑,有效提高幼兒音樂教育的效率。
在以往的幼兒園教學當中,很多幼師只考慮傳統分科上課的模式,片面的追求幼兒單一音樂方面的發展。對于音樂學習目標和游戲活動目標的完成度,并沒有做出準確的把握。評價的重點落在了孩子的演唱完成度和動作表達度方面,忽視了幼兒參與游戲的途徑和參與游戲的真實感受,從而導致教育目標過于偏重知識技能的傳授。[1]面對這些問題,通過自主游戲能夠更多的對途徑做出反思,更多的探討游戲化音樂活動促進幼兒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不僅如此,在幼兒自主游戲中培養音樂能力,還能夠為幼兒創造更加豐富多彩的交際環境,讓幼兒認識到與人相處的方法,老師也能夠進一步觀察幼兒的發展水平和性格特點,有針對性的對幼兒的音樂學習作出指導。
為了加強幼兒的體驗,就必須要讓幼兒自主的關注對周圍事物的直接體驗。為此,幼兒園老師一定要結合幼兒的生活,選擇合適的游戲,合理的安排學生的一日生活,不斷滿足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和音樂知識的求知欲。
具體來說,在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一定要遵循“游戲結合生活”的原則,不斷激發幼兒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老師在教孩子做一些日常家務的時候,可以采用律動教學的方法,然后,以“媽媽做家務”為主題讓孩子們談一談自己在家里觀察媽媽的時候,媽媽是如何做家務的,如:如何給自己洗衣服?在實踐當中,很多孩子對這個話題都非常的感興趣,而且都愿意和自己的小伙伴分享自己對母親做家務的細節觀察。緊接著,老師可以以“洗手帕”等音樂作品作為背景音樂,融入“猜動作”的游戲,老師可以向學生做出搓衣服,洗衣服,用衣架搭衣服的動作,讓孩子們猜一猜老師的動作。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們直接把老師的具體動作與生活日常活動聯系到了一起。一方面滿足了幼兒的成就感,另一方面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幼兒學習音樂的方式變得更有新意,音樂學習的途徑變得更加簡單和直接。
為了提高幼兒園學習的積極性,老師也可以讓幼兒們自行分小組做“猜動作”的游戲,然后為孩子播放熟悉的音樂背景。在律動學習的指導方法下,讓孩子感受到音樂的節奏感,體驗到音樂學習的魅力。老師也要抓住合適的機會鼓勵孩子為媽媽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直接體會到勞動的辛苦,體會到父母的不易。在這樣的教學背景當中,幼兒們的生活經驗變得更加豐富,生動活潑的音樂教學環境,也有利于提高幼兒音樂學習品質,對幼兒自身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
對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他們的年齡小,思維方式比較直接,我們只有遵循幼兒發展的規律才能夠為幼兒的音樂學習提供幫助。[2]因此,在進行幼兒音樂教學的時候,幼兒園老師一定要結合孩子的學習特點,如:勇于競爭,爭強好勝,好奇心強等,不斷豐富幼兒音樂教學環境和素材。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才能夠有效提升幼兒音樂學習能力。
比如,在學習《我是小海軍》的時候,筆者就結合了幼兒愛挑戰、愛競爭的學習特點,帶領孩子們去進行部隊的參觀。讓孩子們親自去看一看解放軍叔叔睡覺、吃飯、活動的環境。很多孩子發現解放軍叔叔的宿舍非常的干凈,而且被子都疊得像豆腐塊一樣整齊。有的孩子在解放軍叔叔的指導下學會了正步走和簡單的軍體拳。而有的孩子則學會了解放軍叔叔教給他們的歌曲,如《團結就是力量》……。
在參觀完解放軍叔叔的訓練環境之后,很多幼兒學習音樂作品的積極性變得更強,演唱的方式也變得更加有力量。為了加強孩子的音樂體驗,幼兒園老師也可以組織孩子利用班級的可用素材做一些小坦克和小旗子,讓孩子們感受到音樂作品所傳達出的雄壯之氣。除此之外,為了更好的融入游戲,畢竟還親自為幼兒設置了“海軍基地”的區角活動,在該區角中張貼了幾張海軍的圖片,為了激發幼兒對音樂節奏的感知,提高幼兒用音樂表達自身情緒的能力,幼兒園老師也可以帶領學生自制小樂器,讓孩子親自去“看一看”“摸一摸”“聽一聽”。老師也可以將音樂融入到孩子們的一日生活當中,比如在孩子吃飯、午睡之前為孩子播放一些優秀的音樂作品,讓音樂起到調節幼兒情緒的作用,不斷提高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和音樂審美能力。
通過游戲化的音樂教學活動,不僅能夠為幼兒創造更加自由的學習氛圍,還能夠有效提高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幼兒在自我選擇、自我提高的基礎之上,利用游戲環節來解決自己在學習中的問題,獲得知識情感的共同發展
在這個過程當中,幼兒園老師還要注意結合孩子活潑好動、模仿性強的特點,把幼兒的自主游戲和音樂教學結合在一起,在游戲活動當中不斷重視對幼兒想象和創作能力的培養。在開展幼兒音樂教學活動的同時,老師也要抓住合適的契機,引導幼兒,注重對幼兒創造性的培養。[3]比如在學習與天氣活動有關的音樂作品的時候,老師就可以抓住當天的天氣特點,引導幼兒進行體驗。
舉例來說,在學習與雨天有關的音樂作品的時候,恰巧遇到下雨的天氣時,老師便可以帶領孩子穿上自己的雨鞋、雨衣,然后走出教室,走向室外,讓孩子們親自去體驗下雨的感受。幼兒們興高采烈,有手拉手一起跳水坑的,有張開手臂感受雨水打在身上的,有在雨中奔跑的,有拿著雨傘打打鬧鬧的……為了進一步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老師還可以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雨水落在不同物體上發出的聲音:坐在草坪上有“噠噠”的聲音,落在雨衣上有“啪啪的聲音,落在碗里有“叮咚”的聲音。老師可以組織孩子用手機錄下這些不同的聲音,然后在教室中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孩子進行播放,讓他們親耳聆聽雨落在不同物體上的聲音。
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們的注意力能夠更集中的放到老師的課堂音樂教學當中來,更加注重對音樂歌詞中象聲詞的學習。當然如果沒有這種條件,老師也可以靈活的作出教學方式的變化,可以讓孩子利用自己的身體或者教師中的材料來進行游戲。在這個游戲中,孩子們可以根據音樂的節奏,拍打自己身上的各個部位,可以跺一下腳,打一下手,打一下頭,拍一下肩膀……。孩子們在這樣的自主環境和游戲當中進行音樂的學習,不僅能夠更好的學習音樂,還能夠進一步加深自身對音樂歌詞和情感的理解,進一步感受音樂節奏的強弱和快慢,不斷加深對音樂的情感體驗。
幼兒園的游戲是幼兒園的老師根據教育的目的和幼兒學習的特點,通過一定的教學條件進行的再創造。這些經過實踐改造的游戲,與我們平常的游戲有所不同。它更具有教育價值,也更容易被老師控制,其中表演游戲對提高幼兒英語探索能力就有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幼兒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要善于利用表演游戲,以加深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表演游戲指的是幼兒根據故事或童話的某一內容,然后利用自身的動作和表情來進行角色扮演。在表演游戲的過程當中,老師要把合理的安排幼兒角色和表演環節,通過游戲環節引發幼兒的合作行為,不斷培養幼兒的團結意識。在表演游戲的時候,老師也可以先為幼兒講解一下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和音樂創作者的創作契機,讓幼兒們對整個音樂作品的音樂氛圍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只有這樣,孩子們在進行表演的時候才能夠抓住表演的節奏和角色的性格特點,做出最好的表演。
在一些與童話有關的音樂作品教學活動當中,幼兒園老師要合理的安排游戲的參與者以及角色的分配,道具的制作等。在某些環節當中,老師也要大膽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創作去表現,適當的進行指導即可。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演游戲在當今的幼兒音樂教學當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綜上所述,幼兒園老師一定要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大膽的將音樂教學與游戲相結合,不斷升華孩子們的創作熱情,增進孩子們對音樂的理解。在幼兒音樂教學當中,積極采用不同的游戲形式,充分利用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和學習的特點,才能夠保證音樂教學的游戲進行,才能夠有效促進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