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星辰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寨里鎮黑旺實驗小學 山東淄博 255150)
提起小學音樂課,因為課程內容簡單,很多人認為上起來不難,多數人的觀念還停留在音樂課就是放著音樂唱唱歌、做做游戲這個階段。很顯然,這種思想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音樂教學。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課程的性質其中一個方面是其審美性。而在基本理念中也提出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而在鄉村學校,受客觀條件制約,很長一段時間里學校沒有專職的音樂老師,都是由其他學科的老師兼任,無論是專業水平還是專業理論都不能勝任音樂課的教學,因此對學生音樂審美的培養也顯得力不從心。音樂是藝術的也是科學的;是一門語言也是一場游戲。無論如何,音樂課都要按其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進行,沒有專業的老師,就無法讓音樂課專業起來。
近年來,國家對于藝術教學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不斷提高藝體成績在學業成績中的比重,對于藝體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要求也越來越高。隨著學術交往的日益深入,“奧爾夫”“柯達伊”等教學手段也被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如何將學校自身的優勢運用到教學中,如何在課堂中求新求變,也成了一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但是變不代表無序、沒有章法,還有很多是我們不能隨意改變的。不變要在保證按照課程標準要求授課的前提下,運用各種手段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本文將以黑旺實驗小學開展的“琴風雅韻”特色課程為例,就如何在既保持音樂課堂基本框架不變的前提下,又根據學校資源在音樂課堂里求新求變展開討論。
黑旺地處山區,受自身條件限制,兒童接受藝術教育的機會匱乏,音樂知識幾乎為零。入學后對音樂學習非常吃力,加之曾經沒有專業老師的教學,所以學生的音樂水平很薄弱。學校領導對此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學校的音樂教學。在課堂質量不變的前提下尋求突破,把音樂課堂變得更高效。
無論是哪一門課都是按照教育部制定的課程標準開展,音樂課也不例外。一個良性的音樂課堂有幾點是不能改變的:
音樂是具體與抽象相結合的一門學科,音樂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會有聆聽、演唱、知識與技能、編創與活動這幾個部分組成,為的就是從不同方面讓學生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把具體可見的內容,如演唱、音樂知識寫在課本上,讓學生會唱、能記。通過老師的教學加強學生識譜、音準、演唱能力,同時增強他們的音樂理論知識;把抽象的內容,如聆聽、編創活動也在課堂上展開。聆聽一首樂曲,讓學生說出自己對音樂的內心想法,如果說不出,經由老師的點撥,幫助他們去理解音樂、把握音樂的內涵。并且能夠根據課堂上的所聽所唱自由發揮進行編創,將內心的理解外化成形象的動作展示出來。所以就要求老師在課堂上要重視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在不剝奪學生想象力的前提下,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音樂課的性質就決定了在課堂上不能過于嚴肅,否則會損害學生的積極性,削減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但是過于活躍的氣氛也不利于教學的進行。對此,就要求老師營造出一個寬嚴相濟的課堂。在學習一些必須掌握的音樂知識時,就要對學生嚴加管教,并且及時檢查,督促學習,對于擾亂秩序的學生進行必要的懲罰,以保證課堂秩序;當然,剩下的時間就可以在一些輕松的氛圍中上課,比如在唱歌、編創、律動時,要和學生產生互動并及時交流心得體會。
雖然身處鄉村小學,學校的軟硬件條件、生源狀況都無法與城里相比,但是處在這個崗位上就必須時刻將提高自己業務能力放在首位。不斷地吸收、消化最新的教學理念、成果,盡一切可能與其他老師交流,找到自己的不足,汲取優秀經驗。多參加各類培訓,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只有這樣才能讓課堂永遠有前進的方向。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各行各業都進行著不同程度的改革,教育作為一項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業,更不能墨守成規,要勇于創新,兼收并蓄。在保持本色的基礎上求得突破、求得創新,讓課堂變得更加符合時代特征,更加有利于教育的發展。為此,在音樂課堂上,也進行著改變:
很多時候,音樂課教學還處在老師唱學生學的階段,老師教的沒勁,學生還容易產生厭倦的態度,長此以往還會剝奪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這時就需要老師去革新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重拾學習音樂的興趣。比如,在演唱歌曲時,我們可以從一二年級開始就給學生加入“柯爾文手勢”的訓練。“柯爾文手勢”是將do 到sⅰ這七個音用不同的手勢表示出來,學生可以通過雙手在不同的高度標記兩個音,來確定彼此之間的音高。運用這個方法可以在唱旋律的時候糾正學生的音高。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有的學生就能養成習慣,在唱旋律的時候主動加入手勢,幫助自己演唱旋律。但是,“柯爾文手勢”的加入只能讓學生將厘清音高概念,但是還不能把握歌曲旋律走向,這就需要另一種手段的加入,那就是圖形譜和旋律線。通過這兩種方式交替應用,可以讓學生直觀的看出歌曲旋律的走向。比如《國歌》的旋律 5 │ 1. 1 │ 3. 3 │ 5 -│可以看到旋律呈上行方式行進,給人一種積極向上、堅不可摧的架勢;再比如《愉快的夢》 3 3 3 2 1 │ 5. 5.│旋律在行進中呈下行狀態,給人以安靜沉穩的音響,帶人慢慢進入夢境;像這樣的教學手段還有很多,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根據每堂課的特點靈活選擇。
教學理念的變化還是要圍繞著課程本身來進行,不能跑偏,無論是用何種方法都是為課堂服務的,不能喧賓奪主。
在前文中說到,黑旺是山區,受客觀條件限制學生很難進行藝術課程的學習,對音樂可謂是零基礎。這種條件就造成了學生在音樂課學習時很多樂理知識都需要從零開始學起。于是,用何種教學方法能夠盡可能多的讓學生補上這一課,成為黑旺實驗小學領導和老師共同思考的問題。經過反復的醞釀,提出了“琴風雅韻”特色課程這一構想。運用學校現有的電鋼琴資源,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富有成效的對學生進行特色教育。
電鋼琴相較于鋼琴有其自身的優勢。首先,電鋼琴體積較小,可以方便移動;其次,作為電子樂器,電鋼琴省去了鋼琴需要反復調音的問題,始終能夠保證音的準確性,這對學生音高訓練尤為重要。而且《音樂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器樂教學對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不難看出,器樂對于提升音樂教學的有效性有積極的意義。
對于電鋼琴教學,放到任何一個城區學校并不算是一件富有特色的事情。但是放到黑旺實驗小學這么一所山區學校,那可以算是一件有特色的事情。很多學生之前從未接觸過電鋼琴,對于他們一切都充滿了新奇。能夠自己彈琴也成為學生們最高興的事情。
有了這樣的客觀條件就看如何使用了,比如《打花巴掌》的教學。這是一首北京兒歌,歌曲里面有念白,也有演唱。在這里能找到適合初學的孩子彈奏的內容。在演唱旋律時,學生就能夠發現歌曲當中有相同的一小節旋律1 3 2 │這個旋律出現了多次,學生就可以在演唱旋律時,彈奏這一小節旋律。就是彈奏這一點點的旋律就能夠讓我們的孩子感到興奮。
又如學習《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這首兒歌很多學生在幼兒園的時候就會唱。那么教唱就不是本節課的重點。在學唱環節可以讓學生以柯爾文手勢為輔助演唱歌曲旋律,等他們唱熟以后就可以從中發現旋律的相同點以及不同點。學生通過演唱旋律就能自己找到旋律中有兩個不同的地方,一個是1 3 5 0 │另一個是 1 3 1 0 │在課程進行拓展提高的環節時就可以加入電鋼琴的練習了,讓學生視唱旋律,當遇到這兩個不同點的時候彈奏。雖說是簡單的了個音,但是對于這些接電鋼琴時間不長的學生來說仍然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之所以選擇從二年級開始加入電鋼琴教學,也是有所選擇的,一年級的學生入學時間不長,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規矩,無法保證課程的進度。高年級由于學習內容變得復雜,這時候加入電鋼琴,不能很好的給他們進行基礎性的教學。
這其實就是因時因地的對教學方式進行的變,因為學校有了電鋼琴資源,就可以在教學拓展的環節有了更多的選擇,不再是局限于加入打擊樂器、律動等形式。同時電鋼琴也讓教師能夠更加靈活的選擇教學方式。這一點小的改變也會激起老師的工作熱情,想盡一切辦法讓課堂變得生動,也想盡最大的努力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
“琴風雅韻”特色課程是因地制宜開展的對音樂課堂教學方式的一次新探索,通過這個課程在學校里發現了許多有天賦的學生,這也為下一步的課程建設指明了方向。在進行普及性教學的同時可以進行個別教學。讓有天賦有能力的學生得到發展,也能為鄉村學校的音樂教學添上一抹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