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娟
(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甘溝學區甘溝中心小學 甘肅平涼 743412)
小學階段是學習英語知識的啟蒙階段,小學生學好小學階段的基礎英語知識,會為他們以后學習更深入的英語知識或者是日后的交際打下堅固的基礎。所以,小學英語教師一定要制定出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讓他們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分層教學實際上就是教師根據班級里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能力以及潛力有傾向性將學生科學合理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接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會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進步,2]又稱分組教學、能力分組,它是將學生按照智力測驗分數和學業成績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組。之后教師根據不同班組的實際學習水平對他們進行教學。這樣既能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也可以使學科學習成績的評價更加合理化,還能使教師的教學工作更加的出色,使得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升。
很多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就是學生英語學習兩極分化嚴重,這使得教師的教學質量很難有所提高。一般情況下,學生剛開始接觸英語時會因為好奇而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但是由于小學英語課時少,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比較弱,部分學生在一段時間后就會因為好奇心的喪失在學習英語時開小差,久而久之,他們的英語成績就會越來越差,而且,再加上目前英語的學習量大,知識點多,學生一旦落后,就很難追趕起來,所以,學生兩極分化就這樣形成了。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標準一般都是以學生近期的考試成績和名次為主,忽略了學生的英語寫作、口語表達和英語聽力等方面,這也會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就只知道埋頭苦學,死記硬背努力提升英語考試的成績,很少會用英語進行口語交流,鍛煉自身的語言交際能力。但實際上英語是一門語言型的學科,學習這門課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自己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這種單一的教學評價機制不僅會使得學生學習英語更加的枯燥、死板,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還會影響到他們學習英語的效率和質量。
在英語教學中,分層教學可以很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為了更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不要太明顯簡單地將他們劃分成A、B、C 組或者是優、良、差組,教師可以采用隱晦一點的方式進行分層,如,對各組的命名教師可以私下里詢問學生喜歡的動畫片、電影里的人物的名字,根據這個去命名,這樣可以避免學生之間因為各組命名而產生落差感,降低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方便我接下來的寫作,以下簡稱甲、乙、丙組)對不同組的學生教師對他們的要求也會不同,要求甲組學生英語基礎知識扎實,學習具有自主性并且對英語有足夠的學習熱情,對于這組學生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盡量擴大他們的英語視角,讓他們成為閱讀、寫作以及口語方面的尖子生。要求乙組學生有簡單的英語基礎,并在英語方面有一定進取心,雖然他們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是也得有一定的能力和潛力。[3]對于這組學生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幫助他們打好英語基礎的前提下,將他們的潛能挖掘出來,讓他們的英語水平有所進步。至于丙組學生大概都是由一些學習能力比較薄弱、學習習慣差、學習不自覺的學生組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著重關注他們,不僅需要重新培養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也需要向他們傳授學好英語的方法,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和表揚,激起他們對英語的學習積極性。這樣對學生進行分層可以更好讓啊他們了解和學習英語知識,培養他們在英語方面的核心素養。
英語知識教學是小學英語課堂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可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目標,在實施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之前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學習能力和特點,注意教學任務的難易程度,既不可以太難也不要過于簡單。此外,教師也需要注意將核心素養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去,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4]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2 My schoolbag 這一章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將教學目標進行分層。要求甲組學生不僅學會本單元的所有相關英語詞匯以及它們意思和用法,還要求他們可以根據“my schoolbag”這一話題進行英語對話,如:A:My schoolbag is so heavy. B:what’s in it? A:I have a math book,an englⅰsh book,a rule...要求乙組學生學會本單元的所有詞匯以及它們的意思,并可以很順暢朗讀書本上的英語對話同時理解它們的意思,至于丙組學生則是要求讀會本單元重點單詞,同時理解它們的意思即可。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新的英語知識,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也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很多學生在英語課堂上能夠認真聽課,面對教師的提問也會積極主動回答問題,但是他們卻經常會在英語考試的時候出現成績不達標的情況。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是英語的課堂時間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學生在課后作業過程中,沒有及時對已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復習,后期形成了落差。所以,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也可以采用分層的方法,根據他們的基礎結實程度和承擔能力的范圍有針對性地設置作業內容,幫助他們提高基礎薄弱的地方,這樣可以很好加強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的掌握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在學完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ⅰt 2 My week 的知識內容后,教師可以布置一項作業,即寫一篇以My week 為題的英語作文,對于甲組學生要求他們不僅語句連貫,用詞準確,字數也需要達到80 個以上,表達也需要十分清晰且不能記流水賬,對乙組學生則要求盡量不出現語句毛病,用詞準確,字數達到50 字即可,對丙組學生要求語句通順、正確,作文內容不能少于5 句話。然后,教師可以等下一次課讓同學們將他們作文朗讀出來,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和英語語感,也可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教師和學生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激勵和調節的作用。由于傳統的教學評價機制過于單一,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和個性發展,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可以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他們給予評價,評價的內容不限,既可以是他們的英語測試成績,也可以是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是他們的英語寫作能力或者是英語的語音語調等等。對于甲組的學生主要采用表揚式評價,肯定他們點滴進步,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乙組的學生需要采用激勵式評價,肯定他們日常的努力,又要激勵他們更進一步,同時讓他們明確自己的方向,腳踏實地。對于丙組的學生則主要采用鼓勵式評價,因為他們的基礎比較差,學習英語會比較困難,所以教師在對他們進行評價時盡量以鼓勵為主,培養他們對英語的興趣。這樣既可以鼓勵學生不斷督促自己認真學習英語,也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提升學生在英語方面的學習效率以及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要清晰認識到分層教學的重要性,并滲透核心素養教育,從而使得教學任務順利完成,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在采用分層教學時一定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并為這些學生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同時也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更好地感受分層教學帶來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