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蓉
(四川省巴中市第三中學 四川巴中 636000)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數學學科之間銜接性比較強,很多知識點都是相互關聯的,而相較于初中數學來說,高中數學的難度大大增加,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非常吃力,同時產生嚴重的陌生感。所以高中數學教師還需要更加重視教學銜接工作,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注意連接初中數學知識,消除學生的陌生感,讓學生更愿意主動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中,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①學習狀態不同。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很多學生在學習初中數學知識的時候,習慣性依賴老師,自主思考的機會比較少,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都比較差,而導致了高中之后,學習壓力驟然增加,初中的學習方法在高中很難起到良好的效果,加上高中數學知識難度增大,導致很多學生不適應高中數學學習,開始出現知識缺漏點[1]。同時,高中數學學習需要掌握更多的方法,做好預習,并且嘗試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所以在做好教學銜接的時候,教師還需要更加關注學生初中與高中學習狀態的差異性,更好完成教學銜接。②教學節奏的差異。高中數學知識點遠遠多于初中數學,而課時時間卻與初中差不多,甚至比初中還要少,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想要在一定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就會加快教學節奏。所以學生在學習初中數學和高中數學的時候,教學節奏的差異也是非常主要的一個點,很多時候,高中數學老師完成課堂教學后,還有很多學生不明所以,學習效率相對較差。③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差異。初中教學進度慢,難度小,教師有足夠的時間一遍一遍去講解同一個知識點,進入高中之后,教學方法發生了改變,而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方法卻沒有發生改變,不會開拓思路,也不會自主學習,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效率相對較低,也很難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①教材銜接問題。初中、高中兩個時間段的數學教材不論是邏輯性、內容等差異都比較大,初中數學教材中,生活性引入背景比較多,且知識點難度不大,內容也相對較少。而高中數學教材中,概念性內容多、抽象性知識點多、邏輯性也比較強,所以教師想要做好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的教學銜接,首先需要從教材銜接入手,仔細分析初中教材與高中教材的異同點,找到兩者銜接的方向,從而更好將兩者銜接起來,消除學生學習高中數學知識的陌生感與抗拒感。但是當前很多教師會下意識忽略初中數學教材與高中數學教材的差異性,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接受度,教材銜接出現問題[2]。②教師的問題。不論是初中數學還是高中數學,教師都是必不可少的角色,而當前很多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在這種情況下,高中數學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沒有考慮到教學銜接的問題,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教學節奏相對比較快,很多學生沒有完全掌握舊知識,甚至對舊知識一竅不通的情況下,教師還是講解新知識,久而久之,學生將會與教師脫節,初中高中的銜接也會出現很大的問題。③學生的問題。除了教師之外,學生本身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很多學生習慣了在學習的時候依賴老師,沒有自己思考的空間, 學習習慣和學習狀態都比較差,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欠缺基本的數學學習思維意識,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差,在學習過程中,也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不利于數學知識的掌握。
①重視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的差異,加強教學銜接。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不管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還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狀態等都是存在很大差異性的,而這種差異性是導致學生在學習高中數學知識的時候效率低、學習積極性差的主要因素[3]。因此,想要更好做好初中、高中數學教學銜接,教師就需要更加重視兩個時期的差異性,同時也需要充分認識到做好教學銜接的重要性,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需要主動去了解學生,包括了解學生的思維水平、發展水平與知識水平等,從而掌握學生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情況。例如,采用摸底考試的方式,檢測學生數學知識的薄弱點,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在掌握了學生的學習情況之后,教師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做好針對性教學設計,將因材施教理念引入到課堂中,更好地挖掘學生潛力。此外,教師也需要注重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例如,在平時工作之余,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數學類、教育類的書籍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與專業知識水平,同時在課堂上還需要更加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多引入一些創造性的內容,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與思考的機會,多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心,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銜接。②與教材相連,做好教學內容與思維上的銜接。初中教材內容少、難度低 、語言直觀,學生學習和掌握的難度也比較小。而高中教材難度大、定義性概念性的內容比較多,學習難度大大增加。但是數學知識點之間是存在一定共通性的,所以教師在做好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銜接的時候,還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從而挖掘高中教材與初中教材的銜接點,更好完成教學銜接工作。例如,學生在初中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時,首先接觸的是配方法,然后利用配方法得到了求根公式法,進一步學習了因式分解法。在初中階段三種解法并無優劣之分,學生可任意選擇方法解題,但在高中階段,由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學習,如果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中使用配方法則會造成不等式求解極易發生錯誤,并且在高中階段的一元二次方程相關問題中幾乎不會使用配方法。那么教師在初中教學時可讓學生多使用求根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以適應日后的高中學習。③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做好教學銜接。高中生學習壓力比較大,而數學又是一門難度比較大的學科,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數學課堂都比較沉悶,不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銜接的時候,可以引入多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將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效調動起來。例如,在“不等式”相關知識教學中,初中時期,教師大多教導學生采取分類討論的方法解不等式,進入到高中之后,學生掌握的知識內容更多,解不等式的方法也隨之更新,總的說來是一種分類到匯總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將初中解不等式的方法與高中解不等式的方法進行對比,展現出由分到總的變化,讓學生更好理解和掌握,從而實現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教學銜接,進一步將學生思維調動起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學習效率也能隨之提升。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門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做好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的教學銜接是非常重要的,而想要做好兩者教學銜接,還需要充分了解學生在學習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的差異性,并且在課堂教學中,做好教學銜接,更好地保證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