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京斌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第五中學 山東淄博 255000)
分層教學是基于現代教學背景產生的一種教學模式,其立足學生實際,從學生知識積累、個人技能、學習能力等方面出發,力爭在教學的不同環節制定出符合學生實際的學習計劃,使其能夠在個人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提升。從實際教學來說,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課程中的踐行需要首先確立“生本理念”的原則。教師制定教學計劃前,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讓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學生為中心,進而凸顯其主體地位。筆者首先分析了分層教學應用的意義,隨后對教學中應該從哪幾方面分層進行了闡述,以此提出筆者的拙見。
運用分層教學,教師在課堂上開展教學時可以和學生進行深入交流,在溝通中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態。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可進行詳細分析,以便合理安排備課工作,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興趣。分層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可將重心放在學習基礎薄弱和一般的學生身上,為其進行精細化講解,使其鞏固數學基礎知識。基礎扎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則可以擴展知識面,將生活與知識相聯系,解決生活化方面的問題,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講課時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掌握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并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組織能力與教學質量。分層教學模式與當前新時期背景下的改革事業發展要求相一致,更加突出了“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應該將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基礎,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可以認識到自身價值。另外,教師除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之外,還要做到內心上的接受,讓自己真正走近學生的內心,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課堂效率進一步提升,促使其全面發展。
分層教學模式在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基礎上,能夠發揮學生的個體學習能力,提升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該模式對學生自信心的提升主要體現在下列幾點:第一,基礎扎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除了可以學習課本上的內容之外,還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拓寬視野,學習到更多的課外知識,自信心自然而然會得到提升;第二,成績一般或基礎薄弱的學生則無須擔心跟不上教學進度,而是立足自身實際,開展下一步的教學計劃。對其來說,可避免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反而在取得的一點點進步中可以看到他們內心的喜悅,從而提升自信心。總而言之,該模式遵循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同時也滿足了他們的個人需求,高效率地踐行分層教學,將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和初中數學教學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初中班級中學生因個體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為依據,確定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師對班級學生采取分層措施后,還要對具體的學習內容加以分析,考慮是否適合學生,旨在在學生自信心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實現自身能力的提升。教師在分層教學“生本理念”的踐行中,應該做到因材施教,從其基礎做起,盡量讓全體學生都可以有所進步。在開展教學活動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將其分為不同的層級,根據層級確定所要接觸的學習內容。例如,針對基礎能力偏弱的學生,可以讓其掌握基礎知識為主,成績一般、有上升空間的學生可以綜合性練習為主。對于基礎能力較為扎實、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可以拓展訓練為主,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層次教學內容的劃分,緊緊地抓住了各個層級學生的特點,使其有針對性進行練習和鞏固,實現更高一個臺階的上升。從宏觀方面來說,對學生教學內容進行分層,不但可以落實“因材施教”的方針,也利于促使教育活動能夠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學生在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將會助其未來成為更加優秀的綜合性人才。
分層教學除了在訓練活動中分層之外,也可以在評價方面進行分層,其對教學發展影響重大。初中數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模式,需要教師意識到教學評價的重要性和分層模式應用的重要性。具體的評價分層可如下:第一,針對成績較好、基礎不扎實且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采用激勵的評價方法,讓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知識,對相關的解題方法進行分析,逐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第二,學習成績一般、有學習潛力的學生,教師可以以鼓勵的形式為主,對學生給以肯定性語言評價,讓學生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同時,教師也可以循循善誘,讓學生在意識到問題的前提下,能夠主動尋求解決的辦法,讓自己不會困于其中;第三,學習基礎扎實、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無須教師投入巨大精力,他們對于課內所學知識往往已經有了很明確的認知,課內的作業對其來說,已經不具備太大的挑戰性。對此,教師就可以延伸知識范圍,引導這部分學生主動探究課外知識,在課外的練習中來豐富自己的學科知識。總體來說,教師可按照教學活動的具體內容,來給學生進行評價,讓分層教學模式的優勢得以發揮,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課后作業是檢驗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最好方式,通常教師會結合課堂所講內容,給學生布置課后的作業練習題。教師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即可了解教學效果,對學生遇到的問題也可以充分地掌握,以便做出下一步的應對措施。初中數學教學中加強分層模式的應用,是新課改下初中數學進行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在進行分層時,務必要結合學生的實際,使其能夠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給學生布置分層作業時,在作業形式方面應該保持一致,不過具體的完成細節方面要有所差異。例如,針對學習成績較為突出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作為重點,讓學生可以借助自身或同學的力量,來獲取相應數學成果。成績中等或偏上的學生,教師則可以讓他們以基礎性問題為主,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程度的延伸,使其有所進步,以達到學生自信心的增強,并充分挖掘他們的內在潛力。另外,針對學習成績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給其布置作業時,只需要讓其完成基礎性知識即可。在作業設計時,讓其可以在不同的過程中,更加合理掌握相關數學知識。分層教學可以讓學生看到自己問題的同時,也意識到自身的優勢所在,在學生全面發展方面意義重大。例如,在講解三角形內角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遵循分層原則,給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可以向基礎薄弱的學生提問“八邊形內角和是多少度呢”,成績一般的學生則可以給他們設置“三角形的角度比例是1:2:3,那么這種三角形主要是哪種形狀呢?”,成績較好的學生則可以給其設置如下問題“若三角形的角已知的為30°,則另外內角應該是多少度呢”。為不同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滿足學生學習的要求,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提高分層教學質量。
總的來說,教師想要在初中教學中有效地實施分層教學模式提升整體學生的學習水平,首先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踐行生本理念,讓一切的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實際能力發展為主。除此之外,教師的分層教學要全面而充分,除了在課堂教學以外,還要深入學生的課后作業布置中。通過這樣全面性的分層教學安排,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升不同能力水平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而促進整體水平的提升。